先生已逾八旬,身高1.7米,体重却只有90多斤,怎一个“瘦”字了得, 他的样子,容易使人联想到经霜后的枣树,秋塘里的残荷。光阴似箭催 人老,先生已是两鬓如霜了,但双眼依然睿智深邃,神态依然恬淡超然。 Dasnugne
先生已逾八旬,身高1.7米,体重却只有90多斤,怎一个“瘦”字了得, 他的样子,容易使人联想到经霜后的枣树,秋塘里的残荷。光阴似箭催 人老,先生已是两鬓如霜了,但双眼依然睿智深邃,神态依然恬淡超然
流沙河&余光中神交20载 内地介余芹第-人 流沙河回忆,自己1981年秋在出差的火车上品读到余光中的诗, 深受震动,“读他的《当我死时》、《飞将军》、《海祭》诸诗,想起 孔子见老聃时所说:‘吾始见真龙!”就这样,流沙河为《星星》写 了12期有关台湾诗人的介绍文字,附上诗,后来还出成了书,1986年 又选了余光中诗100首,成为内地第一个把余光中的芹介给者的人 乐辨余片被误作其弟 因为太喜欢余光中的诗,当时的诗歌朗诵会如要讲余光中,流沙河 每邀必去,每次一讲就两小时,还将余诗打印出来,人手一册,逐字还 句细讲。一次课后,一位先生上前低声问道:“余光远是你大哥?”流 沙河(原名余勋坦)点头称是。这位先生又接着问:“余光中该是你二 哥吧?”流沙河赶快声明不是,“猜想他是见我如此卖力宜讲其诗,故 有此疑”。事实上,两只是书信往来多年,直到1997年才得以见面
流沙河&余光中神交20载 内地介绍余诗第一人 流沙河回忆,自己1981年秋在出差的火车上品读到余光中的诗, 深受震动,“读他的《当我死时》、《飞将军》、《海祭》诸诗,想起 孔子见老聃时所说:‘吾始见真龙!’”就这样,流沙河为《星星》写 了12期有关台湾诗人的介绍文字,附上诗,后来还出成了书,1986年 又选了余光中诗100首,成为内地第一个把余光中的诗介绍给读者的人 。 乐讲余诗被误作其弟 因为太喜欢余光中的诗,当时的诗歌朗诵会如要讲余光中,流沙河 每邀必去,每次一讲就两小时,还将余诗打印出来,人手一册,逐字逐 句细讲。一次课后,一位先生上前低声问道:“余光远是你大哥?”流 沙河(原名余勋坦)点头称是。这位先生又接着问:“余光中该是你二 哥吧?”流沙河赶快声明不是,“猜想他是见我如此卖力宣讲其诗,故 有此疑”。事实上,两人只是书信往来多年,直到1997年才得以见面
2005年02月22日中午,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携夫人抵达双流国际机场 其相交20多年的挚友流沙河专门提前半个小时前往机场迎接 几天前,余光中从高雄打电话流沙河,称自己将到成都参加武侯祠“千 秋蜀汉风武侯海峡诗歌楹联会”和华西都市报主办的“华西诗会”等活动 ,希望与老友一晤。接到电话的流沙河非常高兴,这对神交20多年的老朋 友,终于有了再次见面的机会
2005年02月22日中午,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携夫人抵达双流国际机场 ,其相交20多年的挚友流沙河专门提前半个小时前往机场迎接。 几天前,余光中从高雄打电话流沙河,称自己将到成都参加武侯祠“千 秋蜀汉风·武侯海峡诗歌楹联会”和华西都市报主办的“华西诗会”等活动 ,希望与老友一晤。接到电话的流沙河非常高兴,这对神交20多年的老朋 友,终于有了再次见面的机会
《就是那一只蟋蟀》,到底是哪只蟋蟀呢?
《就是那一只蟋蟀》,到底是哪只蟋蟀呢?
《一只蟋蟀》应和“乡愁” 10岁入川,21岁离川的余光中有浓烈的四川情结, 1982年夏,他在信中说:“在海外,夜阋听到蟋蟀叫, 就会以为那是四加乡下听到的那只。”这样的思乡之 情,让流沙河深深感动,并触动他的灵感,写下《就 是那一只蟋蟀》来应和,“在海峡那边唱歌/在海峡这 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 里唱歌”。这首诗被发表在香港文汇报的副刊上, 1989年又被选进高中语文课本
《一只蟋蟀》应和“乡愁” 10岁入川,21岁离川的余光中有浓烈的四川情结, 1982年夏,他在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 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这样的思乡之 情,让流沙河深深感动,并触动他的灵感,写下《就 是那一只蟋蟀》来应和,“在海峡那边唱歌/在海峡这 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 里唱歌”。这首诗被发表在香港文汇报的副刊上, 1989年又被选进高中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