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四版)》教学课件 米面建统北点旅社 8.1 雨量分析与雨量公式 8.1.1雨量分析-降雨过程分析(续1) (5)暴雨强度重现期(续)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 区性质、城镇类型、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表8.1的规定取值。 城区类型 中心城区的。 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 中心城区 非中心城区 重要地区 下沉式广场等 城镇类型 特大城市 35 2-3 510 3050 大城市 2-5 2-3 510 20-30 中等城市和 2-3 2-3 3-5 10-20 小城市 说明: (1)特大城市指市区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大城市指市区人口在100万~500万的城市;中 等城市和小城市指市区人口在100万以下的城市。 (2)经济条件较好,且人口密集、内涝易发的城镇,宜采用规定的上限。 (3)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四版)》教学课件 8.1 雨量分析与雨量公式 8.1.1 雨量分析-降雨过程分析(续1) (5) 暴雨强度重现期(续)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014版)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 区性质、城镇类型、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表8.1的规定取值。 说明: (1)特大城市指市区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大城市指市区人口在100万~500万的城市;中 等城市和小城市指市区人口在100万以下的城市。 (2)经济条件较好,且人口密集、内涝易发的城镇,宜采用规定的上限。 (3)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奥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四版》教学课件 李面建统上盐长旅松 表8.2某城市在不同历时的暴雨强度统计数据 表8.2 某城市在不同历时的暴雨强度统计数据 i(mm/min) t(min) 经验频 重现期 序号 5 10 15 20 30 45 60 90 120 率Fm P(a) (%) 1 3.82 2.82 2.28 2.18 1.71 1.48 1.38 1.08 0.97 0.83 122.0 2 2.92 2.19 1.93 1.65 1.45 1.25 1.18 0.92 0.78 4.93 20.3 2.56 1.96 1.73 1.53 1.31 1.08 0.98 0.74 0.60 10.74 9.3 4 2.34 1.92 1.58 1.44 1.23 0.99 0.91 0.67 0.57 14.88 6.7 2.02 1.79 1.50 1.36 1.15 0.93 0.83 0.63 0.53 20.66 4.8 6 2.00 1.60 1.38 1.26 1.10 0.90 0.77 0.59 0.50 25.62 3.9 7 1.60 1.30 1.13 0.99 0.85 0.68 0.60 0.47 0.40 49.59 2.0 8 1.24 1.05 0.90 0.83 0.69 0.58 0.50 0.40 0.34 75.21 1.3 0 1.10 0.95 0.77 0.71 0.61 0.50 0.44 0.33 0.28 97.52 1.0 10 1.08 0.94 0.76 0.70 0.60 0.50 0.44 0.33 0.27 99.17 1.0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四版)》教学课件 表8.2 某城市在不同历时的暴雨强度统计数据
国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四版)》教学课件 事国庭统工北点款热 8.1 雨量分析与雨量公式 8.1.2暴雨强度公式 表达暴雨强度ⅰ(或q)与降雨历时t和年重现期P之间关系的经验函数,称为暴雨强度公式。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规定的暴雨强度公式的形式为: 167A(1+C1gP) 式中,q一设计暴雨强度(L/s.ha);t一降雨 93 (8.5) 历时(min);P一设计重现期(a);A,C,n,b (t+b)” 待定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各地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比较普遍地采用下列修订暴雨强度公式: i- A+ClgTg) 式中,i一设计暴雨强度(mm/min);t一降 (8.6) 雨历时(min);Te一设计重现期(a);A,C,n, (t+b)” b一待定参数。 ■具有10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暴雨强度公式中的待定参数可按以下步骤确定 (1)计算降雨历时分别采用5、10、15、20、30、45、60、90、120、150、180分钟共11个 历时。计算降雨重现期按0.25、0.33、0.5、1、2、3、5、10、20、30年统计。 (2)年多个样法为在每年的每个历时选择6~8个最大值,再从中选择资料年数的3~4倍的数 目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重现期用TM表示。具有20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排 水系统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应采用年最大值法。重现期用TE表示,以示区别。 ■ 我国部分大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见表8.3。其它主要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可参见《给水排水 设计手册(第二版)》第5册或各地官方发布的最新暴雨强度公式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四版)》教学课件 8.1 雨量分析与雨量公式 8.1.2 暴雨强度公式 表达暴雨强度i(或q)与降雨历时t和年重现期P之间关系的经验函数,称为暴雨强度公式。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规定的暴雨强度公式的形式为: ◼ 具有10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暴雨强度公式中的待定参数可按以下步骤确定。 (1)计算降雨历时分别采用5、10、15、20、30、45、60、90、120、150、180分钟 共11个 历时。计算降雨重现期按0.25、0.33、0.5、1、2、3、 5、10、20、30年统计。 (2)年多个样法为在每年的每个历时选择6~8个最大值,再从中选择资料年数的3~4倍的数 目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重现期用TM表示。具有20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排 水系统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应采用年最大值法。重现期用TE表示,以示区别。 ◼ 我国部分大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见表8.3。其它主要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可参见《给水排水 设计手册(第二版)》第5册或各地官方发布的最新暴雨强度公式。 1 167 (1 lg ) ( )n A C P q t b + = + 式中,q —— 设计暴雨强度(L/s.ha);t —— 降雨 历时(min);P —— 设计重现期(a);A1 , C, n, b —— 待定参数。 (8.5) • 在实际应用中,各地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比较普遍地采用下列修订暴雨强度公式: 1 lg ) ( ) E n A C T i t b + = + (8.6) 式中,i —— 设计暴雨强度(mm/min);t —— 降 雨历时(min);TE —— 设计重现期(a);A1 , C, n, b —— 待定参数
到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四版》教学课件 李国建统工业底粒热 表8.3 部分大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表 序号 城市名称 暴雨强度公式 资料年数 1 北京 g=20011+0811lgP) 68 (t+8)071m 上海 1-9450+6.79321g72) 55 (t+5.54)064 天津 9=3833341+0.851gD 50 (t+17)088 南京 g=2989.30+0.6711gP 40 (t+13.3)08 杭州 1=20121+0.6391gP月 37 (化+11.945)88 广州 g=2424170+05331g7D 31 (t+11)0. 成都 1=20.1540+13.3711g12) 17 (t+18.768)084 昆明 1-8.9180+6.1831gZ2) 16 (t+10.247)960 9 西安 1=167151+1.6581gP) 40 (t+16.813)°02 10 哈尔滨 2989.31+0.951gP) 34 (化+11.77)°88 注:表中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仅适用于t长I20min和ps10年条件,其他条件的公式另行查阅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四版)》教学课件 表8.3 部分大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表 注:表中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仅适用于t≤120min和p≤10年条件,其他条件的公式另行查阅
到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四版)》教学课件 事属庭统红业点旅热 8.1 雨量分析与雨量公式 8.1.3汇水面积 ●汇水面积(也称流域面积)是雨水管渠汇集和排除雨水的地面面积(ha或k)。 ●一般的大雷雨能覆盖1~5km2的地区,有时可高达数千k2。 ● 一场暴雨在其整个降雨的面积上雨量分布并不均匀。但是,对于城市排水系统,汇水面积 一般较小,一般小于100k2,其最远点的集水时间往往不超过3~5小时,大多数情况下, 集水时间不超过60~120分钟。因此,可以假定降雨量在城市排水小区面积上是均匀分布的, 采用自记录雨量计所测得的降雨量可近似代表整个汇水面积上的降雨量。 ▣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四版)》教学课件 8.1 雨量分析与雨量公式 8.1.3 汇水面积 ⚫ 汇水面积(也称流域面积)是雨水管渠汇集和排除雨水的地面面积(ha或km2)。 ⚫ 一般的大雷雨能覆盖1~5 km2的地区,有时可高达数千km2。 ⚫ 一场暴雨在其整个降雨的面积上雨量分布并不均匀。但是,对于城市排水系统,汇水面积 一般较小,一般小于100 km2,其最远点的集水时间往往不超过3~5小时,大多数情况下, 集水时间不超过60~120分钟。因此,可以假定降雨量在城市排水小区面积上是均匀分布的, 采用自记录雨量计所测得的降雨量可近似代表整个汇水面积上的降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