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内科学 Internal medicine 适用于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 执笔人:郑维扬李晓丹 审定人:方国存 学院负责人:陈爱华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O一五年九月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内科学 Internal medicine 适用于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 执 笔 人:郑维扬 李晓丹 审 定 人:方国存 学院负责人:陈爱华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〇一五年九月
一、课程简介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由于其内容涉 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各学科有者密切的关系,对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普 遍意义。 通过内科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 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 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为将来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与工 作奠定良好临床基础。 As the base for other clinic medical courses,Intemal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core course in clinical medicine education.The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volves multiple medical departments and are includes many important clinic knowledge points.And so this cours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medical course such as biochemistry,diagnostics,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et al.Wit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1)get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understand over interal medical diseases,including the etiology,pathophysiology,clinic manifestation,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principles etal; (2)grasp efficiently the clin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common interal diseases. (3)form a scientific clinic thinking model; (4)pave a good base for science research,medical education,medical management and team communication&cooperation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 内科学的基本内容很广,可分为多个专科。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 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教学方法分理论课教学与临床见习 二大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 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
一、课程简介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由于其内容涉 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普 遍意义。 通过内科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 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 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为将来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与工 作奠定良好临床基础。 As the base for other clinic medical courses, Internal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core course in clinical medicine education. The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volves multiple medical departments and are includes many important clinic knowledge points. And so this cours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medical course such as biochemistry, diagnostics,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et al. Wit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1) get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understand over internal medical diseases, including the etiology, pathophysiology, clinic manifesta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principles et al; (2) grasp efficiently the clin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common internal diseases; (3) form a scientific clinic thinking model; (4) pave a good base for science research, medical education, medical management and team communication & cooperation.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 内科学的基本内容很广,可分为多个专科。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 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教学方法分理论课教学与临床见习 二大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 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
教学要求: 在基础课和诊断学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内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疾病 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和方法,初步掌握内 科系统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医疗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1.对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 原则、预后及预防具有系统的稳固的基本理论知识。 2.初步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及预 防的基本原则。 3.熟悉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原则。 4.进一步提高采集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基本临床检验操作及病历书写的 能力。 5.了解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的临床意义、主要适应证及禁忌证,并初步 掌握其操作方法。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和要求: 熟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步骤及原则,了解呼吸系统系统结构与功能特 点、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新近展。 二、主要内容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一般概况。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展望。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教学要求: 在基础课和诊断学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内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常见疾病 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和方法,初步掌握内 科系统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医疗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1.对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 原则、预后及预防具有系统的稳固的基本理论知识。 2.初步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及预 防的基本原则。 3.熟悉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原则。 4.进一步提高采集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基本临床检验操作及病历书写的 能力。 5.了解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的临床意义、主要适应证及禁忌证,并初步 掌握其操作方法。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一、目的和要求: 熟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步骤及原则,了解呼吸系统系统结构与功能特 点、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新近展。 二、主要内容: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一般概况。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展望。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难点: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的概念,掌握其主要临床表现 及一般诊疗原则,熟悉其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主要内容: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常见临床类型。 3.根据病史、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正 确进行诊断,并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诊断。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疗和预防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5,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6.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诊疗原 则。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肺炎的定义、临床分类(按病因或解剖分类),掌握各类肺炎的临床主 要特点,学握常见类型肺炎的临床诊疗原则,熟悉评估肺炎严重程度的步骤和方 法,重点讨论肺炎球菌肺炎(细菌性)、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 二、主要内容: (一)肺炎概述 1.肺炎定义、流行病学。 2.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3.肺炎的分类: (1)病因分类:细菌性、非典型病原体、病毒性、真菌性、其他病原体所
难点: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第二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概念,掌握其主要临床表现 及一般诊疗原则,熟悉其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主要内容: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常见临床类型。 3.根据病史、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正 确进行诊断,并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等鉴别诊断。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疗和预防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5.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诊疗原 则。 第三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肺炎的定义、临床分类(按病因或解剖分类),掌握各类肺炎的临床主 要特点,掌握常见类型肺炎的临床诊疗原则,熟悉评估肺炎严重程度的步骤和方 法,重点讨论肺炎球菌肺炎(细菌性)、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 二、主要内容: (一)肺炎概述 1.肺炎定义、流行病学。 2.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3.肺炎的分类: (1)病因分类:细菌性、非典型病原体、病毒性、真菌性、其他病原体所
致肺炎。 (2)解剖分类: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3)获得方式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4.肺炎的临床表现。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确定肺炎的诊断。 (2)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 (3)确定肺炎病原体。 6.治疗。 7.预防。 (二)细菌性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 (1)定义.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病理:分为充血期、红肝变期、灰肝变期、消散期 (4)临床表现: 症状:起病急骤,高热寒战,胸痛、铁锈色或血性痰。 体征:急性热病容,可有发绀,肺实变体征。 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胸膜炎、肺脓肿等。 (5)实验室和特殊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X线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与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急性肺脓肿、肺癌、 其他疾病鉴别。 (7)治疗:抗菌药物治疗,支持疗法,并发症的处理。 2.葡萄球菌肺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4)诊断。 (5)治疗
致肺炎。 (2)解剖分类: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3)获得方式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4.肺炎的临床表现。 5.诊断与鉴别诊断: (1)确定肺炎的诊断。 (2)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 (3)确定肺炎病原体。 6.治疗。 7.预防。 (二)细菌性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 (1)定义。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病理:分为充血期、红肝变期、灰肝变期、消散期。 (4)临床表现: 症状:起病急骤,高热寒战,胸痛、铁锈色或血性痰。 体征:急性热病容,可有发绀,肺实变体征。 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胸膜炎、肺脓肿等。 (5)实验室和特殊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X 线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与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急性肺脓肿、肺癌、 其他疾病鉴别。 (7)治疗:抗菌药物治疗,支持疗法,并发症的处理。 2.葡萄球菌肺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4)诊断。 (5)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