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 经济成分 国有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 年份 工业 1978 77.6 22.4 1984 69.1 29.7 0.19 1987 59.7 34.6 3.63 1992 51.4 35.0 5.79 1995 34.0 36.6 12.86 1996 28.5 39.4 15.48 1997 25.5 38.0 1998 28.5 38.3 18.90
(2)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经济成分 年份 国有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 工业 1978 77.6 22.4 —— 1984 69.1 29.7 0.19 1987 59.7 34.6 3.63 1992 51.4 35.0 5.79 1995 34.0 36.6 12.86 1996 28.5 39.4 15.48 1997 25.5 38.0 —— 1998 28.5 38.3 18.90
(3)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 重 经济成分 在公有制商业实现的 年份 零售额中 城乡 其他 制 个 国有商 业 集体商业 业 1978 97.7 55.80 44.20 2.10 0.00 0 1996 45.6 59.60 40.40 32.0 22.40 0 0 1998 37.2 20.65 16.57 37.0 25.72 2 5
(3)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 重 经济成分 年份 公有 制商 业 在公有制商业实现的 零售额中 城乡 个体 商业 其他 经济 国有商 成分 业 集体商业 1978 97.7 0 55.80 44.20 2.10 0.00 1996 45.6 0 59.60 40.40 32.0 0 22.40 1998 37.2 2 20.65 16.57 37.0 5 25.72
总结 1.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 2.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 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未改变
总结 1.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 2.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 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未改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1)按劳分配的内容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 劳动产品经过社会作必要扣除之后,社会以劳动为 尺度,按照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的原则,分配个 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1)按劳分配的内容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 劳动产品经过社会作必要扣除之后,社会以劳动为 尺度,按照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的原则,分配个 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经济条件 ①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直接原因: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劳动是谋生的手段 ③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2.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 分配原则
(2)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经济条件 ①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直接原因: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劳动是谋生的手段 ③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2.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 分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