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骆驼寻宝记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尝试学习创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4.掌握续写的写作要领,学会续写作文 重点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 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2.理解童话是幻想和现实巧妙结合的儿童文学样式 3.童话中形象的塑造 第一课时 、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正音听读 携()手嫉()妒对峙() 踽踽()独行温馨()淙淙() 潺潺()花团锦簇()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 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 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 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 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
9、骆驼寻宝记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尝试学习创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4.掌握续写的写作要领,学会续写作文。 重点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 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2.理解童话是幻想和现实巧妙结合的儿童文学样式。 3.童话中形象的塑造。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 1. 携()手嫉()妒对峙() 踽踽()独行温馨()淙淙() 潺潺()花团锦簇() 2.老师范读 1-3 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 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 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 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 30 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 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 30 余种
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 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 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 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第二课时 、精读品析 1.浏览课文 浏览要求与策略 ①浏览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画出描写骆驼的句子 ②思考: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2.讨论交流 ①初登场时骆驼的形象 明确:描写特点一瘸一拐高大 身姿雄伟 不大喊大叫谦虚 只默默地走踏实 “一瘸一拐”的形象并非完美,但这样写其实更能突出骆驼的高大,这说明骆驼是带伤上阵的。 作者告诉我们,它去年冬天“为了送一位旅客”,“冻坏了一条腿”,这无疑增加了骆驼寻宝的 困难。这里还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在鹦鹉的眼里,骆驼是“又傻又瘸的家伙”,不配和自己 “一同去寻宝”。骆驼正是凭着这股执著的“傻劲”,瘸着腿,忍着痛,不顾路途遥远,克服了 个又一个的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②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明确:作者着重写了骆驼通过“夹扁谷”时的艰辛 【这里可品析的点颇多,可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补充的形式完成。】 研读比较 1.为什么骆驼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呢?请学生齐声诵读第11段“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 骆驼 只是默默地走着。” 明确:三个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忍饥耐渴”、负重致远的特点,也写出了他 能克服重重困难的原因,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骆驼的赞颂之情 2.其他动物在寻宝的路上表现如何?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明确:①“火烧火燎”地去寻宝,一路吵吵闹闹、一片混乱的样子。 ②遇到困难,如黑熊 ③生性好斗的金钱豹和大灰狼。 (动物的这些表现源于他们寻宝的动机,可以说它们是各怀私心走上寻宝之路的。 描写都从反面有力地衬托了骆驼的形象。) 、朗读体悟 朗读第14段,想象这段景物描写的画面,体悟历经磨难而今柳暗花中胜对者 2
2 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 30 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 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 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 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 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 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浏览课文 浏览要求与策略: ①浏览第二部分第 11 自然段,画出描写骆驼的句子。 ②思考: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2.讨论交流 ①初登场时骆驼的形象 明确:描写特点一瘸一拐高大 身姿雄伟 不大喊大叫谦虚 只默默地走踏实 “一瘸一拐”的形象并非完美,但这样写其实更能突出骆驼的高大,这说明骆驼是带伤上阵的。 作者告诉我们,它去年冬天“为了送一位旅客”,“冻坏了一条腿”,这无疑增加了骆驼寻宝的 困难。这里还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在鹦鹉的眼里,骆驼是“又傻又瘸的家伙”,不配和自己 “一同去寻宝”。骆驼正是凭着这股执著的“傻劲”,瘸着腿,忍着痛,不顾路途遥远,克服了 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②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明确:作者着重写了骆驼通过“夹扁谷”时的艰辛: 【这里可品析的点颇多,可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补充的形式完成。】 二、研读比较 1.为什么骆驼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呢?请学生齐声诵读第 11 段“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 骆驼。……只是默默地走着。” 明确:三个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忍饥耐渴”、负重致远的特点,也写出了他 能克服重重困难的原因,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骆驼的赞颂之情。 2.其他动物在寻宝的路上表现如何?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明确:①“火烧火燎”地去寻宝,一路吵吵闹闹、一片混乱的样子。 ②遇到困难,如黑熊。 ③生性好斗的金钱豹和大灰狼。 (动物的这些表现源于他们寻宝的动机,可以说它们是各怀私心走上寻宝之路的。这些 描写都从反面有力地衬托了骆驼的形象。) 三、朗读体悟 朗读第 14 段,想象这段景物描写的画面,体悟历经磨难而今“柳暗花明”的胜利者的心
情 四、领悟深意 ◎思考: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 明确:在骆驼眼里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因为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骆驼寻宝 的动机比其他动物崇高许多,作者这样写立意十分明显,即通过骆驼的举动来告诉读者什么 才是真正的宝贝。 五、提高升华 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讨论:怎样对待财富?如何 获取财富?(允许同学畅所欲言,鼓励冋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君子爱财取 之有道”的传统观念和合作“双赢”的现代观念,都是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 六、总结活动 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①主题方面:通过骆驼寻宝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2.规范结论 主题:描写了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骆驼的形象,颂扬了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 神 突出的写作技巧:衬托手法。 10地毯下的尘土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培养自己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分析问题的习惯。 3、通过朗读、讨论,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是人的美德。 4.通过片断练习,发展想像力 重、难点 1.学会全面地分析、刻画人物形象。 2.培养自己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对一学生进行评价,赞扬他身上所具有的美德) 师: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生回答)每个同学身上都闪耀着美的光芒,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朋友一一米妮,也是美德的化身,今天,我们将随着米妮到童话世 去参加这美德的聚会,在这里,你不会感到孤独,得到的只有快乐。(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挑写生字词(听意思写词语)
3 情。 四、领悟深意 ◎思考: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 明确:在骆驼眼里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因为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骆驼寻宝 的动机比其他动物崇高许多,作者这样写立意十分明显,即通过骆驼的举动来告诉读者什么 才是真正的宝贝。 五、提高升华 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讨论:怎样对待财富?如何 获取财富?(允许同学畅所欲言,鼓励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君子爱财取 之有道”的传统观念和合作“双赢”的现代观念,都是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 六、总结活动 1.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①主题方面:通过骆驼寻宝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2.规范结论 主题:描写了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骆驼的形象,颂扬了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 神。 突出的写作技巧:衬托手法。 10 地毯下的尘土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培养自己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分析问题的习惯。 3、通过朗读、讨论,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是人的美德。 4.通过片断练习,发展想像力。 重、难点: 1.学会全面地分析、刻画人物形象。 2.培养自己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对一学生进行评价,赞扬他身上所具有的美德) 师: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生回答)每个同学身上都闪耀着美的光芒,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朋友――米妮,也是美德的化身,今天,我们将随着米妮到童话世界 去参加这美德的聚会,在这里,你不会感到孤独,得到的只有快乐。(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挑写生字词(听意思写词语)
2.(出示幻灯片)“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 轻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因此 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这样,我们的年轻人才能在健康的土地 上成长,沐浴着阳光雨露,接受美好的事物 美国作家莫德·林赛的《美德书》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其中有寓言、神话、小说诗歌, 每一篇都在展现人类最基本的美德。这篇文章就出自这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问题:米妮是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内容中找出评价依据 用上这样的句式:米妮是个 的孩子,课文第段这样写道:“ 2.《陌上桑》一文为了突出罗敷的美貌,运用了侧面描写,请同学们回忆。本文在描写 米妮这个形象时,也运用了侧面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谈谈正侧面相结合写法的好处 四、听读课文,畅谈体会 可以围绕以下话题 1.课文题目与童话前半部分并没有太多联系,试着换个题目,看表达效果是否会受到 影响 2.课文是通过米妮的哪些心理活动表现她的诚实的。 五、说说自己,培养情趣 师:以米妮为镜子,照照自己,谈谈自己身上有什么弱点。 说话题目:《我和米妮比一比》《米妮,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 六、小结 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对于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性格是很有好处的,在今后的写作中同 学们要有意识地学习和使用这种方法。这个童话故事的重点是写米妮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 节,在这里,作者不是叙写行动而是描写心理来表现人物。作者采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来写米 妮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而且句尾用惊 叹号,表明米妮的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与星星的爻寸话也写得十分生动感人。这是 作者精心的设计,暗示了一个人要认真对待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才会得到生活中的宝藏。 七、作业 片断练习,任选一题 1.假若米妮上床后就睡着了,请你发挥想像,写下下面的情节 2.米妮回家后有什么遭遇呢?请你展开想象来续写童话
4 2. (出示幻灯片)“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 轻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因此, 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这样,我们的年轻人才能在健康的土地 上成长,沐浴着阳光雨露,接受美好的事物。……” 美国作家莫德·林赛的《美德书》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其中有寓言、神话、小说诗歌, 每一篇都在展现人类最基本的美德。这篇文章就出自这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问题:米妮是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内容中找出评价依据 用上这样的句式:米妮是个_____的孩子,课文第__段这样写道:“______” 2.《陌上桑》一文为了突出罗敷的美貌,运用了侧面描写,请同学们回忆。本文在描写 米妮这个形象时,也运用了侧面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谈谈正侧面相结合写法的好处。 四、听读课文,畅谈体会 可以围绕以下话题 1.课文题目与童话前半部分并没有太多联系,试着换个题目,看表达效果是否会受到 影响。 2.课文是通过米妮的哪些心理活动表现她的诚实的。 五、说说自己,培养情趣 师:以米妮为镜子,照照自己,谈谈自己身上有什么弱点。 说话题目:《我和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 六、小结 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对于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性格是很有好处的,在今后的写作中同 学们要有意识地学习和使用这种方法。这个童话故事的重点是写米妮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 节,在这里,作者不是叙写行动而是描写心理来表现人物。作者采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来写米 妮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而且句尾用惊 叹号,表明米妮的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与星星的爻寸话也写得十分生动感人。这是 作者精心的设计,暗示了一个人要认真对待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才会得到生活中的宝藏。 七、作业 片断练习,任选一题: 1.假若米妮上床后就睡着了,请你发挥想像,写下下面的情节。 2.米妮回家后有什么遭遇呢?请你展开想象来续写童话
巨人和孩子 教法探讨 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 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积累词语。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4。快乐学习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有创意的阅读,快乐的学习。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获得情感体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难点: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新课: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 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地毯下的尘土》。米妮是个勤劳诚实善良的女孩。这 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得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巨人和孩子》。请同学们自由朗 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德又是怎样来诠释爱心的。 (二)自主获取知识并交流 (1)王尔德其人:(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惟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 术的美学观点。代表作:童话《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等 (2)阅读感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四人学习小组) 答案: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 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 天 第三部分(11~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三)质疑,导读 (1)巨人有哪些言行表明了他的私心? (2)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答案: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孩子们给巨人的花 带来了美好的春天。 (3)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答案:巨人看到了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终于明白了于自积而带来 的恶果。特别是那个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之后鲜花怒放,鸟儿敏唱。小男孩的
5 11 巨人和孩子 教法探讨 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 的人生观 。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积累词语。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4。快乐学习。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有创意的阅读,快乐的学习。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获得情感体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难点: 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新课: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 从而害之。” (《墨子 兼爱中》)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地毯下的尘土》。米妮是个勤劳 诚实 善良的女孩。这 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得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巨人和孩子》。请同学们自由朗 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 德又是怎样来诠释爱心的。 (二)自主获取知识并交流 (1)王尔德其人:(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惟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 术的美学观点。 代表作 : 童话《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等 (2)阅读感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四人学习小组) 答案: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 第一部分(1~2 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 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 园里只有寒冷的冬 天。 第三部分(1l~22 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三)质疑,导读 (1) 巨人有哪些言行表明了他的私心? (2) 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答案: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 有春天。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 带来了美好的春天。 (3) 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答案:巨人看到了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终于明白了由于自私而带来 的恶果。特别是那个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之后鲜花怒放,鸟儿歌唱。小男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