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2021年2月20日 征齑 §5.3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1.凸、凹模各组成部分作用 问题 承压块(面) 目的与要求 保证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使凹模不致受挤压 重点和难点 而变形或损坏。 施压方向选择 凸凹模配合形式 加料腔 脱模机构设计 盛装塑料原料 侧抽芯机构设计 可以是型腔的延伸, 思考与练习 也可按型腔形状扩大 成圆形或矩形等
问题 第五章 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施压方向选择 凸凹模配合形式 脱模机构设计 思考与练习 侧抽芯机构设计 2021年2月20日 二、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1.凸、凹模各组成部分作用 加料腔 盛装塑料原料 可以是型腔的延伸, 也可按型腔形状扩大 成圆形或矩形等 承压块(面) 保证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使凹模不致受挤压 而变形或损坏。 §5.3 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第五章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2021年2月20日 征齑 §5.3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2.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问题 溢式压缩模凸模与凹模的配合 目的与要求 无加料腔,凸、凹模在水平分型面接触 重点和难点 。分型面接触面积不宜过大(溢料面或挤压面) 施压方向选择 溢料面之外增设承压面(图b所示) 凸凹模配合形式 脱模机构设计 侧抽芯机构设计 思考与练习 b) 图4-18溢式压缩模型腔配合形式
问题 第五章 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施压方向选择 凸凹模配合形式 脱模机构设计 思考与练习 侧抽芯机构设计 2021年2月20日 二、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2.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溢式压缩模凸模与凹模的配合 无加料腔,凸、凹模在水平分型面接触 分型面接触面积不宜过大 (溢料面或挤压面) 溢料面之外增设承压面(图b所示) §5.3 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第五章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2021年2月20日 征齑 §5.3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2.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问题 不溢式压缩模凸模与凹模的配合 目的与要求 加料腔是型腔的延续,凸、凹模间无挤压面 重点和难点 凸、凹模配合环不宜太高,以减小摩损 施压方向选择 凸模与加料腔侧壁摩擦,易造成磨损,改进形式如图4 凸凹模配合形式 0.3~0.5 储料槽 脱模机构设计 侧抽芯机构设计 思考与练习 挤压面 b) c 图4-19不溢式压缩模 图4-20不溢式压缩模的改进配合形式 型腔配合形式 凸模2一凹模
问题 第五章 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施压方向选择 凸凹模配合形式 脱模机构设计 思考与练习 侧抽芯机构设计 2021年2月20日 二、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2.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不溢式压缩模凸模与凹模的配合 加料腔是型腔的延续,凸、凹模间无挤压面 凸、凹模配合环不宜太高,以减小摩损 凸模与加料腔侧壁摩擦,易造成磨损,改进形式如图4-20 §5.3 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第五章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2021年2月20日 征齑 §5.3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2.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问题 半溢式压缩模凸模与凹模的配合 目的与要求 加料腔是型腔的扩大,带有水平挤压面 重点和难点 模具上必须设计承压面或承压块 施压方向选择 凸凹模配合形式 脱模机构设计 侧抽芯机构设计 思考与练习 b) 图4-22压缩模承压面与挤压面的关系 1-凸模2—承压面3凹模
问题 第五章 压缩模设计及制造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施压方向选择 凸凹模配合形式 脱模机构设计 思考与练习 侧抽芯机构设计 2021年2月20日 二、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2.凸模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半溢式压缩模凸模与凹模的配合 加料腔是型腔的扩大,带有水平挤压面 模具上必须设计承压面或承压块 §5.3 压缩模设计及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