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 Bai ethnic minority-group 杨文娟 云南 白族
白 族 Bai ethnic minority group 杨文娟 云南
白族 Baj ethnic minority group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白族先民很早就生息在 洱海区域。从考古发掘的苍洱遗址、海门口遗址,都表明最晚在 新石器时代洱海地区已经有居民生息繁衍。他们使用磨光石器, 从事简单农牧和渔猎生产,过着半穴居的生活。2000多年前就开 始使用金属工具,发展农、牧业生产。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 苍洱地区设置了郡县。唐代初期,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洱海 地区。其后南诏开疆拓土,建立了南诏王国。贞元十年后,南诏 回归唐朝,为云南安抚使司。洱海地区的洱海人、昆明蛮、云南 蛮和汉姓逐渐融合为白族。宋代白族段氏建立大理国。大理国时 期,云南出现白族化的趋向。白族90%以上的人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白族人自称“白子”、“白伙”、“白尼” 汉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
白 族 Bai ethnic minority group ⚫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白族先民很早就生息在 洱海区域。从考古发掘的苍洱遗址、海门口遗址,都表明最晚在 新石器时代洱海地区已经有居民生息繁衍。他们使用磨光石器, 从事简单农牧和渔猎生产,过着半穴居的生活。2000多年前就开 始使用金属工具,发展农、牧业生产。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 苍洱地区设置了郡县。唐代初期,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洱海 地区。其后南诏开疆拓土,建立了南诏王国。贞元十年后,南诏 回归唐朝,为云南安抚使司。洱海地区的洱海人、昆明蛮、云南 蛮和汉姓逐渐融合为白族。宋代白族段氏建立大理国。大理国时 期,云南出现白族化的趋向。白族90%以上的人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白族人自称“白子” 、 “白伙” 、 “白尼” , 汉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
俱安族 Bon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为12212人。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 县,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盾 化县。 在聚居区的保安族人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人通晓汉语。 保安族人以汉文做为交际工具。 信仰伊斯兰教
保安族 Bon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 人口为12 212人。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 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 化县。 在聚居区的保安族人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人通晓汉语。 保安族人以汉文做为交际工具。 信仰伊斯兰教
俱安族 Bonan ethnic minority grou 马秀清 xinhua 甘肃
保安族 Bon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马秀清 甘肃
俱安族 Bon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保安是由地 名而来的自称,明万历年间曾在青海省同仁地区设置 保安营,修建了保安城。过去人们因其信仰伊斯兰教 习俗与当地回族相近,而称其为“保安回”。1950年 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定名为保安族。据民族内部的传 说、语言特点和类似蒙古族的一些生活习俗,可以认 为保安族是由元、明以来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地区的 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人,与周围生活的回、汉、 藏、土等民族长期交往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他们 受封建农奴主的欺压,被迫迁徙到现在保安族唯一的 聚居地一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 河家乡3个毗邻的村庄,当地习惯地称其为保安三庄 保安族人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
保安族 Bon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 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保安是由地 名而来的自称,明万历年间曾在青海省同仁地区设置 保安营,修建了保安城。过去人们因其信仰伊斯兰教、 习俗与当地回族相近,而称其为“保安回” 。1950年 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定名为保安族。据民族内部的传 说、语言特点和类似蒙古族的一些生活习俗,可以认 为保安族是由元、明以来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地区的一 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人,与周围生活的回、汉、 藏、土等民族长期交往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他们 受封建农奴主的欺压,被迫迁徙到现在保安族唯一的 聚居地----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 河家乡3个毗邻的村庄,当地习惯地称其为保安三庄。 保安族人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