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策略 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注重环境对蛀干害虫综合作用 注重病虫协同及复合危害 林业措施极为重要
控制策略 • 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 注重环境对蛀干害虫综合作用 • 注重病虫协同及复合危害 • 林业措施极为重要
蛀干害虫作用机制 多寡食性 寄主初级引诱 性信息素或聚集信息素次级引诱 林木衰退有助于初级引诱
蛀干害虫作用机制 • 多寡食性 • 寄主初级引诱 • 性信息素或聚集信息素次级引诱 • 林木衰退有助于初级引诱
垂直分布区系 部位不同,种类不同,针叶树尤显著 根颈、干基、树干中部(厚树皮)、干 上部(亚厚树皮)、树冠部分枝干(薄 树皮)、枝梢部 选择某一部位,一定厚度 也有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区系 • 部位不同,种类不同,针叶树尤显著 • 根颈、干基、树干中部(厚树皮)、干 上部(亚厚树皮)、树冠部分枝干(薄 树皮)、枝梢部 • 选择某一部位,一定厚度 也有水平分布
处儿端题 9 4 图IV-19种小蠢在华山松上的分布状况 1. Pityogenes sp.星坑小囊2. Ips acuminatus 六齿小蠹3. Polygraphs sp四眼小4Hyla tes uter欧洲恨小緻5. Xyieterus lineatus黑条 木小6. yuurgups sp.干小7. Dendrocton. armandi华山松大小蠢8· Cryphalus sp.梢 小蠹 毛小蠹
干枯类型 干基型 源于干旱、地下水位变化、土壤板结等 寄居于根颈及干基,自树千下部开始干枯 树干近期仍绿 ·树冠型 源于食叶害虫、速行火、有毒物质等 寄居于树干上部及枝桠,树冠首先干枯 树木下部仍有生活力 偏枯型 全株型
干枯类型 • 干基型 – 源于干旱、地下水位变化、土壤板结等 – 寄居于根颈及干基,自树干下部开始干枯 – 树干近期仍绿 • 树冠型 – 源于食叶害虫、速行火、有毒物质等 – 寄居于树干上部及枝桠,树冠首先干枯 – 树木下部仍有生活力 • 偏枯型 • 全株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