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题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1—6页为试题部分,共4大题24小题,满分14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 相应的位置上。 3.请考生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洗濯(di)畸形(q1)B.慰藉(j)嗔怒(dian) C.沉湎(mian)酝酿( niang)D.纤维(qian)澎湃(bai) 解析:C(A中“濯”应读“”,“畸”应读“”;B中“藉”应读“”,“嗔”应读“” D“纤”应读“”,“湃”应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毕业了,初三(4)班的同学欢聚一堂,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爷爷常常给我们讲抗法英雄的故事,我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C.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市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了 D.看着3岁半的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A“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此处用错对象 解析:C(“锐不可当”意思是锋利无比,不可抵挡,褒义词,这里感情色彩有误:D“忍俊 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文的“笑了”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 B.不少法国抗议者在示威活动中高声朗读《深宫后院》,以表达对萨科奇的不满,原因是 因为他曾表示出对这部古典名著的厌恶。 C.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同学们劳动,这最后一天劳动是最紧张的一天。 D.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解析:D(A项缺少主语,应在“被”前面加上“他”;B项“原因”和“因为”重复,二者 删去其一;C项搭配不当,“劳动是一天”搭配不当,应把最后的“一天”删去。)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我们湛江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②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 ③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也有人叫它“舌形贝
湛江市 2012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卷 说明:1. 本试题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1—6 页为试题部分,共 4 大题 24 小题,满分 14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 相应的位置上。 3.请考生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洗濯.(dí) 畸.形(qí) B.慰藉.(jí) 嗔.怒(diān) C.沉湎.(miǎn) 酝酿.(niànɡ) D.纤.维(qiān) 澎湃.(bài) 解析:C(A 中“濯”应读“”,“畸”应读“”;B 中“藉”应读“”,“嗔”应读“”; D“纤”应读“”,“湃”应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来源:学科网] A.毕业了,初三(4)班的同学欢聚一堂,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 B.爷爷常常给我们讲抗法英雄的故事,我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 C.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 ....,但在我市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了。 D.看着 3 岁半的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 ....地笑了。 B(A“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此处用错对象; 解析:C(“锐不可当”意思是锋利无比,不可抵挡,褒义词,这里感情色彩有误;D“忍俊 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文的“笑了”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 B.不少法国抗议者在示威活动中高声朗读《深宫后院》,以表达对萨科奇的不满,原因是 因为他曾表示出对这部古典名著的厌恶。 C.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同学们劳动,这最后一天劳动是最紧张的一天。 D.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解析:D(A 项缺少主语,应在“被”前面加上“他”;B 项“原因”和“因为”重复,二者 删去其一;C 项搭配不当,“劳动是一天”搭配不当,应把最后的“一天”删去。)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我们湛江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②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 ③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也有人叫它“舌形贝
④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 ⑤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 A.②④③⑤① B.②⑤③④①C.①②⑤③④D.①②④⑤③ 解析:B(根据“因为”“又因为”,③在⑤后面:根据“这一活化石”的“这”字,①在 ④后面,再用排除法选项可得出答案。) 综合性学习考查(6分) 【材料链接】 为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积极投身我市创建卫生城市当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 人人参与、家家行动、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创卫氛围。5月24日上午,赤坎区教育 局、关工委、妇委、总工会、团区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以“小手牵大手,争创文明户”为主题 的“创卫”演讲比赛 这次演讲比赛饶有新意,比赛以家庭为组合,参赛选手为一名学生及一名家庭成员。演 讲过程中,选手们都紧紧围绕着“创卫”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演 讲。 通过举办此次演讲比赛活动,“创卫”的理念带进了家庭,带进了社区,带动了全社会 共同参与。 (1)研读上则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 (2)育才中学准备开展一项“创卫”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创卫”、参与“创卫”、支持 创卫”,请你为该校拟一个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3分) 活动方式(两种) (3分) 答案:(1)赤坎区教育局、妇委等单位联合举办“创卫”演讲比赛。(写出“赤坎区教育 局、妇委等单位联合举办”得1分:“‘创卫’演讲比赛”得1分) (2)活动主题参考答案:“美好生活靠我们创造,创卫目标靠大家实现!”或“创卫事 关你我他,幸福湛江靠大家!”或“创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或“创建国 家卫生城市,美化我们共同家园!” 如果写了“了解‘创卫’、参与‘创卫’、支持‘创卫’”答案得1分。 活动方式参考答案:举行演讲比赛:“创卫”知识竞赛活动:“创卫”宣传签名活动: 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利用学生的力量打扫卫生,并感染周边的人。(答对一点得1分)(活 动新颖,表达流畅,可适当加1分)(2+1分)
④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 ⑤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 芽” A.②④③⑤① B.②⑤③④①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④⑤③ 解析:B(根据“因为”“又因为”,③在⑤后面;根据“这一活化石”的“这”字,①在 ④后面,再用排除法选项可得出答案。)[来源: Z & xx& k.C om] 5.综合性学习考查(6 分) 【材料链接】[来源: Z§xx§k .Co m] 为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积极投身我市创建卫生城市当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 “人人参与、家家行动、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创卫氛围。5 月 24 日上午,赤坎区教育 局、关工委、妇委、总工会、团区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以“小手牵大手,争创文明户”为主题 的“创卫”演讲比赛。 这次演讲比赛饶有新意,比赛以家庭为组合,参赛选手为一名学生及一名家庭成员。演 讲过程中,选手们都紧紧围绕着“创卫”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演 讲。 通过举办此次演讲比赛活动,“创卫”的理念带进了家庭,带进了社区,带动了全社会 共同参与。 (1)研读上则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 25 个字)(2 分) (2)育才中学准备开展一项“创卫”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创卫”、参与“创卫”、支持 “创卫”,请你为该校拟一个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3 分) 活动方式(两种): (3 分) 答案:(1)赤坎区教育局、妇委等单位联合举办“创卫”演讲比赛。(写出“赤坎区教育 局、妇委等单位联合举办”得 1 分;“‘创卫’演讲比赛”得 1 分) (2)活动主题参考答案:“美好生活靠我们创造,创卫目标靠大家实现!”或“创卫事 关你我他,幸福湛江靠大家!”或“创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或“创建国 家卫生城市,美化我们共同家园!” 如果写了“了解‘创卫’、参与‘创卫’、支持‘创卫’”答案得 1 分。 活动方式参考答案:举行演讲比赛;“创卫”知识竞赛活动;“创卫”宣传签名活动; 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利用学生的力量打扫卫生,并感染周边的人。(答对一点得 1 分)(活 动新颖,表达流畅,可适当加 1 分)(2+1 分)
6.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写出古诗文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蒹葭》) (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 思》) (3)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陋室铭》) 6.(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谈笑有鸿儒,往来 无白丁。(每默对一句得1分:若所写句中有错、漏、增字的,则该句不得分。) (考生“积累和运用”部分的得分在加分后不能超过20分) 二、现代文阅读(3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5题。 (一)“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①"湛江年例”是粵西岭南-带独貝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那时,粤西地区偏远 封闭,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征服自然,安居乐业,一年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以祛除 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现在,它也支撑了许 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可以说“湛江年例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因 此,人们对“年例”格外敬重,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湛江年例 与时俱进,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已然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②对湛江人来说,年例具有巨大的魔力,尽管大家分散在各地,它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 推动着人们从四面八方凝聚一起。远的,近的,坐火车的,开小车的,骑摩托的,一个个地 来了。途中,人们的笑声,车队的喇叭声,买卖水果的吆喝声,多种声音奏出一曲喜悦之歌; 席间,身居高位的官员,商界的精英,出外打工的,邻村的亲朋友好友,大家脸上都放着光, 嘴上带着蜜,举箸提杯,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宴后,叙别情,话家常,言发展,展望宏图, 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图景。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 人别有一番亨受。一位湛江老板说,“钱永远都赚不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被时间慢慢 地冲淡。每年我们都做年例,就为了请亲朋好友来聚聚,维系大家的感情。 ③“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毎逢年例,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 于众。比如吴川的年例必然少不了吴川飘色,每一板飘色,恰似一座流动的舞台。在舞台上 的演员,有的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
6.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写出古诗文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来源:学科网Z XXK ]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蒹葭》) (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 思》) (3)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陋室铭》) 6.(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谈笑有鸿儒,往来 无白丁。(每默对一句得 1 分;若所写句中有错、漏、增字的,则该句不得分。) (考生“积累和运用”部分的得分在加分后不能超过 20 分) 二、现代文阅读(3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7—15 题。 (一)“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①“湛江年例”是粤西岭南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那时,粤西地区偏远 封闭,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征服自然,安居乐业,一年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以祛除 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现在,它也支撑了许 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可以说“湛江年例”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因 此,人们对“年例”格外敬重,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湛江年例” 与时俱进,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已然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来源:Zx x k.Com] ②对湛江人来说,年例具有巨大的魔力,尽管大家分散在各地,它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 推动着人们从四面八方凝聚一起。远的,近的,坐火车的,开小车的,骑摩托的,一个个地 来了。途中,人们的笑声,车队的喇叭声,买卖水果的吆喝声,多种声音奏出一曲喜悦之歌; 席间,身居高位的官员,商界的精英,出外打工的,邻村的亲朋友好友,大家脸上都放着光, 嘴上带着蜜,举箸提杯,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宴后,叙别情,话家常,言发展,展望宏图, 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图景。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 人别有一番享受。一位湛江老板说,“钱永远都赚不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被时间慢慢 地冲淡。每年我们都做年例,就为了请亲朋好友来聚聚,维系大家的感情。” ③“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每逢年例,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 于众。比如吴川的年例必然少不了吴川飘色,每一板飘色,恰似一座流动的舞台。在舞台上 的演员,有的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
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作为东方神秘的民间隐蔽 艺术,它不仅令吴川市区万人空巷,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访问,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 国人来湛观看。还有遂溪舞龙醒狮、东海人龙舞、雷州傩舞畬剧等艺术表演吸引世人眼球。 年例给了传统艺术一个传承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 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湛江年例”这个特色文化。“湛江年例”浓浓的文化品味,像一殷 强大的力量,把世界各地的人都凝聚在一起。 ④“湛江年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年例期间,宴席丰盈了,礼品高档 了,消费水涨船高了,市场也繁荣起来了;当地官员借年例节日与事业有成的老板共谋振兴 家乡大计,于是新路修起来了,学校建起来了,家乡更美了。政府还把年例和“经贸治谈会” 结合起来,办成“一节一会”,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投资搞建设。“湛江年例”在当地的建 设中,正成为一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⑤“湛江年例源远流长,被赋予时代新内涵的湛江年例现已成为湛江文化独特而迷人 的风景线!作为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它把湛江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并推动着湛江的发展。 ⑥然而,当年例宴席档次不断提高时,一股攀比奢侈之风却在逐渐蔓延;当我们在为精 彩绝伦的民间艺术拍手叫好时,却面临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当我们大打“湛江年例经济牌” 时,却还未真正找到年例和旅游之间的切合点 (本文参考《湛江日报》有关材料写成) 7.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了“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4分) (1)维系亲情友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凝聚亲情(人心)的力量。(2)体现着浓 浓的文化的品味,把世界各地的人都紧密凝聚在一起:或文化的凝聚力量。(3)推动当地 经济的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 8.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精神寄托”的含义(4分) “精神寄托”:“湛江年例”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 美好的愿望(答到“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即可得2分):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 困境中挣扎的人。(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9.如何更好地促进“湛江年例”的发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建议。(4分) (1)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把湛江年例打造成具有文化特色的一张名 片:(2)找到湛江年例和旅游的切合点,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3)政府要加
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作为东方神秘的民间隐蔽 艺术,它不仅令吴川市区万人空巷,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访问,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 国人来湛观看。还有遂溪舞龙醒狮、东海人龙舞、雷州傩舞雷剧等艺术表演吸引世人眼球。 年例给了传统艺术一个传承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 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湛江年例”这个特色文化。“湛江年例”浓浓的文化品味,像一股 强大的力量,把世界各地的人都凝聚在一起。 ④“湛江年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年例期间,宴席丰盈了,礼品高档 了,消费水涨船高了,市场也繁荣起来了;当地官员借年例节日与事业有成的老板共谋振兴 家乡大计,于是新路修起来了,学校建起来了,家乡更美了。政府还把年例和“经贸洽谈会” 结合起来,办成“一节一会”,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投资搞建设。“湛江年例”在当地的建 设中,正成为一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⑤“湛江年例”源远流长,被赋予时代新内涵的湛江年例现已成为湛江文化独特而迷人 的风景线!作为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它把湛江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并推动着湛江的发展。 ⑥然而,当年例宴席档次不断提高时,一股攀比奢侈之风却在逐渐蔓延;当我们在为精 彩绝伦的民间艺术拍手叫好时,却面临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当我们大打“湛江年例经济牌” 时,却还未真正找到年例和旅游之间的切合点。 (本文参考《湛江日报》有关材料写成) 7.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了“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4 分) (1)维系亲情友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凝聚亲情(人心)的力量。(2)体现着浓 浓的文化的品味,把世界各地的人都紧密凝聚在一起;或文化的凝聚力量。(3)推动当地 经济的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答对三点得 4 分。) 8.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精神寄托”的含义(4 分) “精神寄托”:“湛江年例”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 美好的愿望(答到“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即可得 2 分);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 困境中挣扎的人。(答对一点得 2 分,共 4 分) 9.如何更好地促进“湛江年例”的发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建议。(4 分) (1)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把湛江年例打造成具有文化特色的一张名 片;(2)找到湛江年例和旅游的切合点,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3)政府要加
大投资力度:(4)在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答对一点得 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思大致相同或其它合理性建议亦可。) 10.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析文章第③段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6分) (1)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答对一种表达方式可得1分,共2分)(2)文章开头第 一句与最后两句是议论,阐述了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是一股强大的力量。(2 分)中间部分叙述与描写结合,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吴川飘色的 精妙绝伦。(2分)(交代句子1分,分析效果1分。) (分析到位,能结合修辞手法分析,语言流畅,课额外加2分。) (二)一个馒头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 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 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②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 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 无疑是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烍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 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 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 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 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 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 学们好奇的目光。 ⑤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 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 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 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 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大投资力度;(4)在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4 分,意思大致相同或其它合理性建议亦可。) 10.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析文章第③段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6 分) (1)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答对一种表达方式可得 1 分,共 2 分)(2)文章开头第 一句与最后两句是议论,阐述了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是一股强大的力量。(2 分)中间部分叙述与描写结合,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吴川飘色的 精妙绝伦。(2 分)(交代句子 1 分,分析效果 1 分。) (分析到位,能结合修辞手法分析,语言流畅,课额外加 2 分。) (二)一个馒头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 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 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②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 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 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 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 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 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 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 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 学们好奇的目光。 ⑤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 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 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 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 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