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三 语文试卷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生|2.在试卷,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号 须3.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4.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 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题号 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称职(chen) 模样(m6) 惩恶扬善(e) B.鸟瞰(gan) 日益(yi) 满载而归(zai) C.绰号(chuo) 鄙夷(bi) 贻笑大方(yi) D.修葺(qi) 屏蔽(ping) 杞人忧天(j)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和谐一一和煦 解说:两个“和”字意思相同,都是“温暖”的意思。 B.精通—一精致 解说:两个“精”字意思不同,“精通”的“精”是“透彻通晓”的意思;“精致”的“精” 是“仔细深入”的意思。 C.不言而喻一一不可理喻 解说:两个“喻”字,相同,都是“明白”的意思。 D.莫名其妙一一名正言顺 解说:两个“名”字意思不同,“莫名其妙”的“名”是“说出”的意思;“名正言顺”的 名”是“名义”的意思。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亦作“不言而谕”。不用说就可明白。形容事理极其显明。 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 的神气 B.赏识教育固然有利于孩子的培养,但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俗话说: 不是我们一赏识,孩子就变成了我们期望的好孩子。 C 最后进入决赛的选手更要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D应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先后投入一百多亿元,重点治理污染严重的河流。经过
1 北京市 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三) 语文试卷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8 页,共六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号。 3.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 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称.职(chèn) 模.样(mó) 惩恶.扬善(è) B.鸟瞰.(ɡǎn) 日益.(yì) 满载.而归(zài) C.绰.号(chuò) 鄙.夷(bǐ) 贻笑大方(yí) D.修葺.(qì) 屏.蔽(pínɡ) 杞.人忧天(jǐ) 2. 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和.谐——和.煦 解说:两个“和”字意思相同,都是“温暖”的意思。 B.精.通——精.致 解说:两个“精”字意思不同,“精通”的“精”是“透彻通晓”的意思;“精致”的“精” 是“仔细深入”的意思。 C.不言而喻 ——不可理喻 解说:两个“喻”字,相同,都是“明白”的意思。 D.莫名.其妙——名.正言顺 解说:两个“名”字意思不同,“莫名其妙”的“名”是“说出”的意思;“名正言顺”的 “名”是“名义”的意思。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亦作“不言而谕”。不用说就可明白。形容事理极其显明。 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 的神气。 B.赏识教育固然有利于孩子的培养,但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俗话说:“ ”, 不是我们一赏识,孩子就变成了我们期望的好孩子。 C. ,最后进入决赛的选手更要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D.应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先后投入一 百多亿元,重点治理污染严重的河流。经过
治理,市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河流的部分河段一改“黑”与“臭”,青绿的河水潺潺流过。 相关部门表示要 还市民碧水蓝天。 A.不屑置辩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C.行百里者半九十 D.再接再厉 A.不屑置辩B.行百里者半九十 C.“十年树木,百年树人”D.再接再厉 A.再接再厉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C.不屑置辩 D行百里者半九十 A.再接再厉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C.行百里者半九十 D.不屑置辩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轮灿烂的满月,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浮出来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满月出海时光芒、璀璨的情态。 B.蓝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似乎在悄声诉说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湖水的静谧与悠远。 C.那里的雨很少阴雨连绵,更像是一种玩笑,一种调皮,一种心血来潮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雨”的绵长带给人们的欣喜之感 D.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诲啊!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吗?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教诲给人留下了永难忘记的深刻印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 吗 B.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 疤了 C.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D.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一一说得不客气一点一一跟牛马一样。 答案:B项正确的。 A项的问号就在引号的里面。 C项中的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标注冒号时,不仅要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需要,而且 要有比较大的停顿,而这个句子标注冒号的地方没有较大的停顿,因此不宜用冒号。 D项,这句话中“说得不客气一点”是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插在句子中间时,宜在它的 前面和后面各用一个破折号。 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橫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当时称之丁字 街。明代,这里修起了十座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 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 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就成了"王府井大街"。 ①由此足以见得东安的地位 ②1903年,东安市场成立,老东安市场是北京人最爱逛的地方。 ③1909年出版的《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有一首单说它的“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不费 难,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 ④清代王府井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
2 治理,市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河流的部分河段一改“黑”与“臭”,青绿的河水潺潺流过。 相关部门表示要 ,还市民碧水蓝天。 A.不屑置辩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行百里者半九十 D.再接再厉 A.不屑置辩 B.行百里者半九十 C.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D.再接再厉 A.再接再厉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 不屑置辩 D.行百里者半九十 A.再接再厉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C.行百里者半九十 D. 不屑置辩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一轮灿烂的满月,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浮出来。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满月出海时光芒、璀璨的情态。 B. 蓝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似乎在悄声诉说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湖水的静谧与悠远。 C. 那里的雨很少阴雨连绵,更像是一种玩笑,一种调皮,一种心血来潮。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雨”的绵长带给人们的欣喜之感。 D. 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诲啊!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吗? 理解: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教诲给人留下了永难忘记的深刻印象。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 吗” ? B.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 疤了!” C.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D.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答案:B 项正确的。 A 项的问号就在引号的里面。 C 项中的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标注冒号时,不仅要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需要,而且 要有比较大的停顿,而这个句子标注冒号的地方没有较大的停顿,因此不宜用冒号。 D 项,这句话中“说得不客气一点”是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插在句子中间时,宜在它的 前面和后面各用一个破折号。 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 ,当时称之丁字 街。明代,这里修起了十座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 。 1915 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 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就成了"王府井大街"。 ① 由此足以见得东安的地位。 ② 1903 年,东安市场成立,老东安市场是北京人最爱逛的地方。 ③ 1909 年出版的《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有一首单说它的“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不费 难,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 ④ 清代王府井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
A.④②③① B④②①③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 答案及分析: 清代王府井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03年,东安市场成立,老东安市场是 北京人最爱逛的地方。1909年出版的《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有一首单说它的“新开各处市场 宽,买物随心不费难,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由此足以见得东安的地位。 题号 6 D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2)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之》)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 (4)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答案: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8名著阅读(3分) 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名人奇事。有《战国策》中邹忌借自己与徐公比 美来讽谏齐王除弊兴利的故事,表现了他为国尽忠的思想。也有 人物)面对强 大的秦国企图用“易地”的骗局获取弱小的安陵国时,表现出的智勇双全。还有鲁迅所写的 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 》善于选取富有个性的细节表现人物性格, 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添改作者的讲义、 等细节,表现了 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的思想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唐雎朝花夕拾示例一:纠正作者的解剖图示例二:关注作者的解剖实习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请你阅读下面四则材料,然后答题 材料l:近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 读率从1999年的60.4%、2001年的54.2%、2003年的51.7%下降到此次调查的48.7%。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27日 材料2:《中国教育报》记者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农村中小学采访时发现,由于种种原因, 这里的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
3 A. ④②③① B.④②①③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答案及分析: 清代王府井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03 年,东安市场成立,老东安市场是 北京人最爱逛的地方。1909 年出版的《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有一首单说它的“新开各处市场 宽,买物随心不费难,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由此足以见得东安的地位。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D A C B A 二、填空(共 8 分) 7.默写(5 分) (1)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 《饮酒•(结庐在人境)》) (2)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之》)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 (4)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答案: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 《饮酒•(结庐在人境)》)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8.名著阅读(3 分) 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名人奇事。有《战国策》中邹忌借自己与徐公比 美来讽谏齐王除弊兴利的故事,表现了他为国尽忠的思想。也有 (人物)面对强 大的秦国企图用“易地”的骗局获取弱小的安陵国时,表现出的智勇双全。还有鲁迅所写的 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 》善于选取富有个性的细节表现人物性格, 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添改作者的讲义、 等细节,表现了 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的思想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 唐雎 朝花夕拾 示例一:纠正作者的解剖图 示例二:关注作者的解剖实习 三、综合性学习(共 11 分) 请你阅读下面四则材料,然后答题。 材料l:近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 读率从1999年的60.4%、2001年的54.2%、2003年的51.7%下降到此次调查的48.7%。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27日 材料2:《中国教育报》记者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农村中小学采访时发现,由于种种原因, 这里的农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
外书籍十分缺乏,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 摘自《中国教育》2006年4月27日 材料3:中国和平出版社退休编辑郭志刚把2570册图书捐赠给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大兴区张 北育才小学,孩子们开始还能勉强按老师要求排队上前领书,不多大一会,急不可耐的孩子 忍不住蜂拥而上,团团围住郭志刚,向他伸出一只只小手,场面完全失控。随同人员说:“看 着孩子欢天喜地的样子,我们觉得鼻子有点酸酸的,忽然体会到了什么叫渴望,体会到了渴 望的分量。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27日 材料4:11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 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出版机构、学校、图书馆和社区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 读书日庆典活动,把读书目变成一个热热闹闹的欢乐节日,显示了全球对阅读问题的关注 摘自《中国教育》2006年4月16日 9请你提取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信息用一句话概括:(2分) 答 10.请根据以上结论,提取材料三与材料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3分) 答 11.在“世界读书日”活动中,你班将举行以强调“阅读意义”的主题的班会,请你补充一句 话作为此次主题班会的主题语。(2分) 答 阅读第 12.在主题目班会中,班主任要求每位同学针对自己“不乐意读书”与“没有条件读书”提 出两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4分) 答 答 参考答案:9我国国民不爱读书,且有些地区无书可读。10.为了改变我国不爱读书与部分地 区无书可读的现状,国民自身应当重视读书,社会各界努力为民众创读书条件。11.睿智人 生,阅读第一。幸福生活,阅读第一。快乐学习,阅读第一。(强调阅读的意义就酌情给分) 12.只要围绕“不乐意读书”与“没有条件读书”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酌情给分。 四、文盲文阅读(共8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第13~15题。(共8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4 外书籍十分缺乏,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 ——摘自《中国教育》2006年4月27日 材料3:中国和平出版社退休编辑郭志刚把2570册图书捐赠给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大兴区张 北育才小学,孩子们开始还能勉强按老师要求排队上前领书,不多大一会,急不可耐的孩子 忍不住蜂拥而上,团团围住郭志刚,向他伸出一只只小手,场面完全失控。随同人员说:“看 着孩子欢天喜地的样子,我们觉得鼻子有点酸酸的,忽然体会到了什么叫渴望,体会到了渴 望的分量。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27日 材料4:11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 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出版机构、学校、图书馆和社区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 读书日庆典活动,把读书目变成一个热热闹闹的欢乐节日,显示了全球对阅读问题的关注。 ——摘自《中国教育》2006年4月16日 9.请你提取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信息用一句话概括:(2分) 答: 10.请根据以上结论,提取材料三与材料四的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3分) 答: 11.在“世界读书日”活动中,你班将举行以强调“阅读意义”的主题的班会,请你补充一句 话作为此次主题班会的主题语。(2分) 答: , 阅读第一。 12.在主题目班会中,班主任要求每位同学针对自己“不乐意读书”与“没有条件读书”提 出两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4分) 答: 答: 参考答案:9 我国国民不爱读书,且有些地区无书可读。10.为了改变我国不爱读书与部分地 区无书可读的现状,国民自身应当重视读书,社会各界努力为民众创读书条件。 11.睿智人 生,阅读第一。幸福生活,阅读第一。快乐学习,阅读第一。(强调阅读的意义就酌情给分) 12. 只要围绕“不乐意读书”与“没有条件读书”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酌情给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 8 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第 13~15 题。(共 8 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 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攴儡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 人日再食,无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 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 (2)腰白玉之环腰: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援疑质理 翻译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翻译: 15.下面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2分)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答: 答 参考答案: 13.(1)等待(2)挂在腰间(共2分。每小题1分) 14.(1)提出疑难,询问道理。(2)到了客舍(学舍、书馆),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待的人拿来热水给 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重点词汤、乃、媵人) 1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表明求师艰难;“余立侍左右”或“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表明
5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 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 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 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 (2)腰白玉之环 腰: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 分) (1)援疑质理 翻译: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翻译: 15.下面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 (2 分)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答: 答: 参考答案: 13.(1)等待 (2)挂在腰间 (共 2 分。每小题 1 分) 14. (1)提出疑难,询问道理。(2)到了客舍(学舍、书馆),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待的人拿来热水给 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重点词汤、乃、媵人) 15.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表明求师艰难;“余立侍左右”或“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