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活性污泥法 17.1基本概念 17,2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17,3活性污泥法主要设计参数 7.4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 17,5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 17.6曝气的基本理论 17.7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让 17.8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七章 活性污泥法 17. 1 基本概念 17. 2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 17.3 活性污泥法主要设计参数 17.4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 17.5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 17. 6 曝气的基本理论 17. 7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17. 8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 思考题与习题
17.1基本概念 7.1.1活性污泥及其组成 7.1.2评价活性污泥性能的指标 7.1.3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17.1.4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
17. 1 基本概念 17.1.1 活性污泥及其组成 17.1.2 评价活性污泥性能的指标 17.1.3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17.1.4 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
17.1.1活性污泥及其组成 1.活性污泥的形态 1)外观形态 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体)为黄褐色 絮凝体颗粒 2)特点: (1)颗粒大小:Φ=0.02~0.2mm (2)表面积:20~100cm2/mL (3)(2000~10000)m2/m3污泥 (4)/含水率:9%以上 图17-1活性污泥形状图 固体物质:≤1%
1.活性污泥的形态 1)外观形态: 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体)为黄褐色 絮凝体颗粒: 2)特点: (1)颗粒大小:Φ=0.02~0.2 mm (2)表面积:20~100 cm2/mL (3)(2000~10000)m2/m3污泥 (4) 1% 99% 固体物质: 含水率: 以上 图 17-1 活性污泥形状图 17.1.1 活性污泥及其组成
2.活性污泥组成 活性污泥M=Ma+Me+Mi+Mii 1)Ma—具有代谢功能的活性微生物群体 好氧细菌(异养型原核细菌) 真菌、放线菌、酵母菌 原生动物 后生动物 2)Me—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 3)Mⅰ一活性污泥吸附的污水中不能降解的惰性有机物 有机物(75~85% 4)Miⅰ—活性污泥吸附污水中的无机物 无机物(由原污水带入的)(15~25%) 挥发性活性污泥Mv+Xv=Ma+Me+Mi
2.活性污泥组成 活性污泥M =Ma + Me + Mi + Mii 1) Ma—具有代谢功能的活性微生物群体 好氧细菌(异养型原核细菌) 真菌、放线菌、酵母菌 原生动物 后生动物 2) Me—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 3) Mi—活性污泥吸附的污水中不能降解的惰性有机物 有机物(75~85%) 4) Mii—活性污泥吸附污水中的无机物 无机物(由原污水带入的)(15~25%) 挥发性活性污泥 M v + X v= Ma + Me + Mi
3.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分类(Ma) 1)细菌: (1)异养型原核细菌(107~108个/mL) 动胶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在含糖类、烃类污水中占优势) 产碱杆菌属(在含蛋白质多的污水中占优势) 黄杆菌属 大肠埃希式杆菌 (2)特征:G=20~30min,结合成菌胶团的絮凝体状团粒 2)真菌:微小的腐生或寄生丝状菌 3)原生动物:肉是虫鞭毛虫,纤毛虫等。通过辨认原生物的种 类,能够判断处理水质的优劣,它是一种指示性生 物。原生物摄食水中的游离细菌,是细菌的首次捕 食者。 4)后生动物:主要是轮虫,它在活性污泥中的不经常出现,轮虫 的出现是水性稳定的标志。后生动物是细菌的第二 捕食者
3.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分类(Ma) 1)细菌: (1)异养型原核细菌(107~108个/mL) 动胶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在含糖类、烃类污水中占优势) 产碱杆菌属(在含蛋白质多的污水中占优势) 黄杆菌属 大肠埃希式杆菌 (2)特征:G=20~30min,结合成菌胶团的絮凝体状团粒 2)真菌:微小的腐生或寄生丝状菌 3)原生动物:肉是虫 鞭毛虫,纤毛虫等。通过辨认原生物的种 类,能够判断处理水质的优劣,它是一种指示性生 物。原生物摄食水中的游离细菌,是细菌的首次捕 食者。 4)后生动物:主要是轮虫,它在活性污泥中的不经常出现,轮虫 的出现是水性稳定的标志。后生动物是细菌的第二 捕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