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更有甚者把近年来中国人文之不振也归咎于语文教育之弊。这似乎有点过分吧,而且颇有点忘 恩负义的味道 (3)语文是什么?语文永远不是文学,它只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一门传播语言文字内在本 质和使用规律的基础学科”,如同牙好,胃口才好ˆ的原理一样,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 正的好,为什么?因为它是母本性的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要通过它来表述如同盐 《尚书》:“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 4)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能力固然很强,但是语文课的终极关怀并不是批量地生 产作家”,它远远不是专为一小部分作家服务的,它是通用性地为所有人服务的,低端的从断文识 字开始,高端的一直到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 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5)是的,有的当下看起来很“祎伟大”的作家喜欢说,我从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没有语法 之前,人类就不交流了?金文有什么语法?甲骨文有什么语法?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语法?我们现 在的文章还超不过他们呢!就拿我来说,不理会语法,我的文章不是照样成了学生的范文。 (6)话,像是很雄辩的,就是有点过河拆桥”。在弄清水分子之前,人类的确ˆ用水'很多年了 但这一点也不能证明人类“从来不理会”水性,而把水当油来使。 (7)事实上,如此不理会的宣言就像“伟大ˆ的厨师宣称“我用酱油、用味精照样烧菜,从来 不用盐一样,酱油和味精的ˆ髓质还不是盐吗?你明明不自觉地在按照规则行事,怎么能睁着眼睛 说“语文根本没规则”呢?怎么能说“都是语文惹的祸”呢?假如不“入泮”(清代称考中秀才为“入 泮”),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我想你这个只能在篝火旁讲述记忆文学的什么“家恐怕连《三字经》 甚或高玉宝的书也读不懂,更遑论唐诗宋词或西方现代文论了吧 (8)语文是盐。在你立志成为什么“家”之前,还是要上上语文课的,因为人类所有的光荣与 梦想,并不仅仅属于作家,特别是当下一些所谓的名家”。 (9)他们都需要有语文的知识和功底 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文过程中,作者在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某些错误言论进行驳斥,立论与驳论相辅相承 B、“忘恩负义”与“过河拆桥”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具体语境中的意思是基本相同的。 C、“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要想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这当然要首推盐和梅了。强调了盐和梅在烹调中的 重要作用。 D、议论文一般是有感而发的,本文就是针对一些批评语文教育模式的言论而阐述己见 17、下列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用“牙好,胃口才好”与“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进行对比,说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B、文中采用“没有盐,人类的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与语文是“基础学科”作类比,说明盐在人类生活中的必要 性 C、本文主要采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第五段采用例证法,作者旨在用事例说明可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 8、在文中“过河拆桥”是指谁?其表现怎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6分)
6 了,更有甚者把近年来中国人文之不振也归咎于语文教育之弊。这似乎有点过分吧,而且颇有点忘 恩负义的味道。 (3)语文是什么?语文永远不是文学,它只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一门“传播语言文字内在本 质和使用规律的基础学科”,如同“牙好,胃口才好”的原理一样,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 正的好,为什么?因为它是“母本性”的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要通过它来表述,如同盐—— 《尚书》:“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 (4)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能力固然很强,但是语文课的终极关怀并不是“批量地生 产作家”,它远远不是专为一小部分作家服务的,它是通用性地为所有人服务的,低端的从断文识 字开始,高端的一直到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纵令你是天才,但如果你 是文盲,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5)是的,有的当下看起来很“伟大”的作家喜欢说,我从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没有语法 之前,人类就不交流了?金文有什么语法?甲骨文有什么语法?唐宋八大家又有什么语法?我们现 在的文章还超不过他们呢!就拿我来说,不理会语法,我的文章不是照样成了学生的范文。 (6)话,像是很雄辩的,就是有点“过河拆桥”。在弄清水分子之前,人类的确“用水”很多年了, 但这一点也不能证明人类“从来不理会”水性,而把水当油来使。 (7)事实上,如此“不理会”的宣言就像“伟大”的厨师宣称“我用酱油、用味精照样烧菜,从来 不用盐”一样,酱油和味精的“髓质”还不是盐吗?你明明不自觉地在按照规则行事,怎么能睁着眼睛 说“语文根本没规则”呢?怎么能说“都是语文惹的祸”呢?假如不“入泮”(清代称考中秀才为“入 泮”),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我想你这个只能在篝火旁讲述记忆文学的什么“家”恐怕连《三字经》 甚或高玉宝的书也读不懂,更遑论唐诗宋词或“西方现代文论”了吧。 (8)语文是盐。在你立志成为什么“家”之前,还是要上上语文课的,因为人类所有的光荣与 梦想,并不仅仅属于作家,特别是当下一些所谓的“名家”。 (9)他们都需要有语文的知识和功底。 1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行文过程中,作者在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观点的同时,对某些错误言论进行驳斥,立论与驳论相辅相承。 B、“忘恩负义”与“过河拆桥”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具体语境中的意思是基本相同的。 C、“欲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要想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这当然要首推盐和梅了。强调了盐和梅在烹调中的 重要作用。 D、议论文一般是有感而发的,本文就是针对一些批评语文教育模式的言论而阐述己见的。 17、下列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用“牙好,胃口才好”与“语文好,吸收其他知识的能力才真正的好”进行对比,说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B、文中采用“没有盐,人类的整个烹调系统就崩溃了”与语文是“基础学科”作类比,说明盐在人类生活中的必要 性。 C、本文主要采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第五段采用例证法,作者旨在用事例说明可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 18、在文中“过河拆桥”是指谁?其表现怎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6 分) ▲
19、联系全文,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勇武校长马君武林天宏 (1)若为民国知识分子的勇武好斗排个座次,马君武想必位于前列。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 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 草者之一。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北京临时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等, 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2)这位留德工学博土,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首次将《共产 党宣言》的纲领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 国人 (3)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 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 得,只得作罢。 (4)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 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 干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 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5)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6)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 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 图书馆,亦得有煤升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7)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 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 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 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8)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按照当时国内惯例,大学毕业生必须担任定年限的助 教,才能晋升为讲师。马君武却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 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9)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 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 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
7 ▲ ▲ 19、联系全文,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6 分) ▲ ▲ ▲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18 分) 勇武校长马君武 林天宏 (1)若为民国知识分子的勇武好斗排个座次,马君武想必位于前列。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 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 草者之一。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北京临时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等, 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2)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首次将《共产 党宣言》的纲领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 国人。 (3)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 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 得,只得作罢。 (4)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 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 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 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5)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6)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 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 图书馆,亦得有煤升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7)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 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 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 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8)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按照当时国内惯例,大学毕业生必须担任一定年限的助 教,才能晋升为讲师。马君武却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 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9)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 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 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