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文言文(42分) (-)默写(18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3.知否,知否? 。(《如梦令》) 4.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 6.皓月千里 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7-8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曲中“断肠人”的意思是 (2分) 8.对这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起首三句九处景物,突出画面昏暗、阴冷、苍凉的背景 B.“枯藤”两句写途中见闻,“古道”句为游子境况描述 C.“夕阳”两句直抒游子心理感受:天涯漂泊、悲凉无助 D.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9-11题(8分)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日:“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日:“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干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 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二大夫日:“宁生而曳尾塗中。 庄子日:“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9.庄子是时期的哲学家:上文节选自《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吾将曳尾于塗中
嘉定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00 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27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 分) (一)默写(18 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书愤》) 2.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3.知否,知否?____________。(《如梦令》) 4.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5.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 6.皓月千里,________,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 7-8 题(4 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曲中“断肠人”的意思是 。(2 分) 8.对这首元曲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起首三句九处景物,突出画面昏暗、阴冷、苍凉的背景。 B.“枯藤”两句写途中见闻,“古道”句为游子境况描述。 C.“夕阳”两句直抒游子心理感受:天涯漂泊、悲凉无助。 D.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 9-11 题(8 分)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 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9.庄子是____时期的哲学家;上文节选自《________》。(2 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吾将曳尾于.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持竿不顾”说明庄子对人的态度傲慢 B.“吾将曳尾于塗中”表明庄子婉拒楚王之请。 C.庄子拿神龟打比方是想表明自己恬淡的心志 本文表现了庄子逍遥无为、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吴季子挂剑墓树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心欲之。季子为有上国之 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则徐君死,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不受。季子以剑带徐君 墓树而去③ 【注】①延陵:今江苏常州市。季子:春秋吴国的公子季里礼。西聘晋:出使西去晋国。② 过徐君:拜访徐国的君主。③嗣君:徐君的儿子,继位为徐国国君。嗣,继承。④带:佩挂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徐君观剑( (2)然其心许之矣( 13.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季子拿剑挂在徐君墓那棵树上就离开了。 B、季子拿剑献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就离开了 C、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D、季子就把剑带到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14.徐君见到宝剑很想要,季子暂不给他是因为」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5.这个故事说明了季子是一个 的人,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 读书四境 李承志 ①读书是心灵的历程。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口口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 之书有雅俗,口读书的意境不外乎有四种——翻、读、吃、品。四境如山峰叠立,愈攀愈 艰。一本书如历经翻、读、吃、品四境,便称得上稀世奇书;历经翻、读、吃三境,则可称
11.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庄子持竿不顾”说明庄子对人的态度傲慢。 B.“吾将曳尾于塗中”表明庄子婉拒楚王之请。 C.庄子拿神龟打比方是想表明自己恬淡的心志。 D.本文表现了庄子逍遥无为、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 12-15 题(12 分) 吴季子挂剑墓树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①,带宝剑以过徐君②。徐君观.剑,不言而心欲之。季子为有上国之 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则徐君死,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③,不受。季子以剑带徐君 墓树而去④ 【注】①延陵:今江苏常州市。季子:春秋吴国的公子季里礼。西聘晋:出使西去晋国。② 过徐君:拜访徐国的君主。③嗣君:徐君的儿子,继位为徐国国君。嗣,继承。④带:佩挂。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徐君观.剑( ) (2)然其心许.之矣( ) 13.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季子拿剑挂在徐君墓那棵树上就离开了。 B、季子拿剑献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就离开了。 C、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D、季子就把剑带到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14.徐君见到宝剑很想要,季子暂不给他是因为 _。 (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 15.这个故事说明了季子是一个 的人,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概括)(4 分) 二、现代文(4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20 题(22 分) 读书四境 李承志 ①读书是心灵的历程。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 之书有雅俗,□□读书的意境不外乎有四种——翻、读、吃、品。四境如山峰叠立,愈攀愈 艰。一本书如历经翻、读、吃、品四境,便称得上稀世奇书;历经翻、读、吃三境,则可称
世间佳书;历经翻、读二境,便为味书:一翻而足,则只能称之为纸书。纸书如同白开水, 只能权充润喉之用,而于充饥无补;味书则如美味小吃,既可充饥又可解馋,令人流连忘返 佳书如盛宴之佳肴,吃之则香沁心脾,神凊气爽;奇书如仙宴之山珍,须有幸得之,品之则 飘然若仙,宠辱皆忘。 ②读书应选兴味和程度与己相近者来读,否则便会事倍功半。一书当前,先要观其形, 察其色,遍览其页,以定其是否需深入硏读,此为读书之翻境。“翻″是略识书之梗概,辨 书之雅俗,定书之取舍。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觅好书,佳书,奇书,翻过之后,书便有两种 殊遇,一是舍而弃之,一是捧而读之。翻是读、吃、品的端始,没有翻,读便无从谈起;只 翻不读,犹如竹篮打水,终无所获;遇书便读,就会有失甄别,为书所乱 ③翻过之后便要读,“读”是对书的理解、认识,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读可除鄙 见、得新知、增学问。读书犹如探险,前面既有名山大川,也有深林幽谷,有时还会遇到不 可逾越的鸿沟。读书应排除杂念,全心投入,任思绪在时空中邀游。读书之艰,难在于入, 读之入境在于忘我。读不同的书便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书一览无余,有的书虽冥思苦想, 却不得其解 ④对于前者便可告一段落,对于后者,则须反复琢磨,咀嚼,如蚂蚁啃骨头般将其一块 块咬碎,这种咬文嚼字的读法便是“吃书。“吃″也便成了读书的第三种意境。“吃″是对 书的反复研习,吃书需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吃书”既可使你人渐憔悴,衣带渐宽,又可使 你茅塞顿开。吃书虽苦,但苦后有甜,故读书之乐多生于此。 ⑤般的书历经翻、读、吃三境便可了如指掌。对于那些既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奇 书,只翻、读、吃是不足以领会其神韵的,需跳出书外,以心品之。“品”就是读字间之字, 思句外之意,它是读书的最高意境。品可观书全貌,扼书之神髓、辨书之品位。品书需有渊 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博大的胸怀。同一本书,读者不同,品出的滋味便会有异,即使是
世间佳书;历经翻、读二境,便为味书:一翻而足,则只能称之为纸书。纸书如同白开水, 只能权充润喉之用,而于充饥无补;味书则如美味小吃,既可充饥又可解馋,令人流连忘返; 佳书如盛宴之佳肴,吃之则香沁心脾,神清气爽;奇书如仙宴之山珍,须有幸得之,品之则 飘然若仙,宠辱皆忘。 ②读书应选兴味和程度与己相近者来读,否则便会事倍功半。一书当前,先要观其形, 察其色,遍览其页,以定其是否需深入研读,此为读书之翻境。“翻”是略识书之梗概,辨 书之雅俗,定书之取舍。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觅好书,佳书,奇书,翻过之后,书便有两种 殊遇,一是舍而弃之,一是捧而读之。翻是读、吃、品的端始,没有翻,读便无从谈起;只 翻不读,犹如竹篮打水,终无所获;遇书便读,就会有失甄别,为书所乱。 ③翻过之后便要读,“读”是对书的理解、认识,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读可除鄙 见、得新知、增学问。读书犹如探险,前面既有名山大川,也有深林幽谷,有时还会遇到不 可逾越的鸿沟。读书应排除杂念,全心投入,任思绪在时空中邀游。读书之艰,难在于入, 读之入境,在于忘我。读不同的书便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书一览无余,有的书虽冥思苦想, 却不得其解。 ④对于前者..便可告一段落,对于后者..,则须反复琢磨,咀嚼,如蚂蚁啃骨头般将其一块 块咬碎,这种咬文嚼字的读法便是“吃书”。“吃”也便成了读书的第三种意境。“吃”是对 书的反复研习,吃书需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吃书”既可使你人渐憔悴,衣带渐宽,又可使 你茅塞顿开。吃书虽苦,但苦后有甜,故读书之乐多生于此。 ⑤一般的书历经翻、读、吃三境便可了如指掌。对于那些既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奇 书,只翻、读、吃是不足以领会其神韵的,需跳出书外,以心品之。“品”就是读字间之字, 思句外之意,它是读书的最高意境。品可观书全貌,扼书之神髓、辨书之品位。品书需有渊 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博大的胸怀。同一本书,读者不同,品出的滋味便会有异,即使是
同一位读者,也会因品书时间不同,而味道迥异。 ⑥读书之四境,如四季之景,各有不同。翻书在页,读书在句,吃书在字,品书在心。 翻得趣,读得益,吃得味,品得神。 (2010年2月12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四版,有删改) 16.按照文意,填入第①段空格处的词语应是( )(3分) A.如果……那么 B.尽管……但是 C.因为……所以… D.不仅……而且 17.从第③、④段看,第④段中加点词“前者”指的是_ “后者”是指的是 (4分) 18.文章第②段至第⑤段,采用了 (A.总分B.并列C.层进D.对照)的思路结构 这样写的作用是 。(3分) 19.根据选文,请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8分) 篇名:读书四境作者:(1) 出处:(2) 自然段 内容要点 中心论点 “翻”是略识书之梗概,辨书之雅俗,定书之取舍|(5) (3) “吃”须反复琢磨,咀嚼 ⑤ (4) 读书四境,各有不同 20.学校图书馆新近购买了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 《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等。请将你的阅读体会写几句话,向同学们推荐其中的一本书(点 明所推荐的书值得怎么样去品读,并能正确介绍该书的内容特点)。(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6分) 母爱做伴 大友秦丽 (1)何延芬的痛源于15年前的一个清晨。 (2)1995年1月16日清晨,一脸倦容的何延芬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小区。她是河南省焦作 市一家医院的医生,昨晩值夜班,可再累她也得赶回来——那天是她女儿梁华15岁的生日
同一位读者,也会因品书时间不同,而味道迥异。 ⑥读书之四境,如四季之景,各有不同。翻书在页,读书在句,吃书在字,品书在心。 翻得趣,读得益,吃得味,品得神。 (2010 年 2 月 12 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四版,有删改) 16.按照文意,填入第①段空格处的词语应是( )(3 分) A.如果……那么…… B.尽管……但是…… C.因为……所以…… D.不仅……而且…… 17.从第③、④段看,第④段中加点词“前者”指的是 ; “后者”是指的是 。(4 分) 18.文章第②段至第⑤段,采用了______(A.总分 B.并列 C.层进 D.对照)的思路结构, 这样写的作用是 。(3 分) 19.根据选文,请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8 分) 篇名:读书四境 作者:(1) 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处:(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段 内容要点 中心论点 ② “翻”是略识书之梗概,辨书之雅俗,定书之取舍 (5) 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③ (3) ④ “吃”须反复琢磨,咀嚼 ⑤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读书四境,各有不同 20.学校图书馆新近购买了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 《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等。请将你的阅读体会写几句话,向同学们推荐其中的一本书(点 明所推荐的书值得怎么样去品读,并能正确介绍该书的内容特点)。(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21-26 题(26 分) 母爱做伴 大友 秦丽 (1)何延芬的痛源于 15 年前的一个清晨。 (2)1995 年 1 月 16 日清晨,一脸倦容的何延芬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小区。她是河南省焦作 市一家医院的医生,昨晚值夜班,可再累她也得赶回来一一那天是她女儿梁华 15 岁的生日
(3)回到家,眼前的一幕让她吓了一跳:女儿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丈夫正站在床边一 边摇晃着孩子,一边大声叫喊。 (4)两小时后,在自己上班的医院里,心急如焚的何延芬拿到了女儿的病情诊断书:脑 动脉瘤破裂。她是一名医生,而且是一名心脑血管专家,知道这6个字背后的含义就是“死 (5)当天下午,梁华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后,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的梁华始终没有脱离 危险 (6整整23个日夜,何延芬几乎没有合过眼,可就算这样的虔诚也没能等来女儿的苏醒 她肝肠寸断,绝望了:难道女儿成了植物人?她才15岁,难道就这搓度过余生? (7)-天清晨,她给女儿梳头、洗脸,又给女儿戴上了她平日最喜爱的蝴蝶发卡,说:“孩 子,你要是能听见妈妈的话,就动三下手指好吗? (8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梁华竟然慢慢伸出了一根手指。难道是幻觉?何延芬赶 紧擦了擦眼睛。没错,那是女儿的响应,因为她又清晰看到女儿伸岀了第二根、第三根手指。 (9)苏醒后的梁华被何延芬接回家中,她又在床上躺了3个月。梁华所谓的苏醒不过是 可以小幅度地挪动双手、左右摇动头部,再就是模糊地喊岀“爸爸″“妈妈"。3个月来,因 为女儿大小便失禁,何延芬毎天重复不停地给她换衣服、床单,然后拆洗、晾晒. (10)“自己辛苦些无所谓,可孩子才15岁呀,这不是她该过的生活啊!3个月后,在 何延芬的鼓励下,梁华经过无数次跌倒、爬起,爬起、跌倒,终于可以颤巍巍地站在床前。 (11)从那天开始,无论严寒酷暑,只要天气允许,每天凌晨四五点,何延芬就搀着女儿 出门,直到晚上才回家。走累了,就在路边歇歇脚;饿了,就随便吃点饭。刚开始时,就算 有妈妈扶着,梁华也走不稳。每当梁华快要摔倒时,何延芬就赶紧把腿垫在她的身下,然后 用力抓住她,这样不至于摔坏身体…-年后,梁华终于可以慢慢地独立行走了
(3)回到家,眼前的一幕让她吓了一跳:女儿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丈夫正站在床边一 边摇晃着孩子,一边大声叫喊。 (4)两小时后,在自己上班的医院里,心急如焚的何延芬拿到了女儿的病情诊断书:脑 动脉瘤破裂。她是一名医生,而且是一名心脑血管专家,知道这 6 个字背后的含义就是“死 亡”。 (5)当天下午,梁华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后,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的梁华始终没有脱离 危险。 (6)整整 23 个日夜,何延芬几乎没有合过眼,可就算这样的虔诚也没能等来女儿的苏醒。 她肝肠寸断,绝望了:难道女儿成了植物人?她才 1 5 岁,难道就这搓度过余生? (7)一天清晨,她给女儿梳头、洗脸,又给女儿戴上了她平日最喜爱的蝴蝶发卡,说:“孩 子,你要是能听见妈妈的话,就动三下手指好吗?” (8)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一梁华竟然慢慢伸出了一根手指。难道是幻觉?何延芬赶 紧擦了擦眼睛。没错,那是女儿的响应,因为她又清晰看到女儿伸出了第二根、第三根手指。 (9)苏醒后的梁华被何延芬接回家中,她又在床上躺了 3 个月。梁华所谓的苏醒不过是 可以小幅度地挪动双手、左右摇动头部,再就是模糊地喊出“爸爸”“妈妈”。3 个月来,因 为女儿大小便失禁,何延芬每天重复不停地给她换衣服、床单,然后拆洗、晾晒…… (10)“自己辛苦些无所谓,可孩子才 15 岁呀,这不是她该过的生活啊!”3 个月后,在 何延芬的鼓励下,梁华经过无数次跌倒、爬起,爬起、跌倒,终于可以颤巍巍地站在床前。 (11)从那天开始,无论严寒酷暑,只要天气允许,每天凌晨四五点,何延芬就搀着女儿 出门,直到晚上才回家。走累了,就在路边歇歇脚;饿了,就随便吃点饭。刚开始时,就算 有妈妈扶着,梁华也走不稳。每当梁华快要摔倒时,何延芬就赶紧把腿垫在她的身下,然后 用力抓住她,这样不至于摔坏身体……一年后,梁华终于可以慢慢地独立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