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木工程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一、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定义 (土木工程,在英语里称为Civil Engineering,直译为“民用工程”。它的原意是与“军 事工程”(Military Engineering)相对应的。 在英语中,历史上的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工程都属于Cv1 巴成量的料g就为士木工程的专门名词与计第机的 ,因为它们都具有民用性。后来,随着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电气、 名字类似)。 至今,在英语中,Civil Engineering还包括水利、港口工程;而在我国,水利工程 和港口工程也已成为与土木工程十分密切的相对独立的分支。) 1、定义 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科简介中定义为: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 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 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2、应用范围 土木工程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道工程 桥梁工程,遂道工程,机场工程,地下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港口、码头工程等。国 际上,运河、水库、大坝、水渠等水利工程也包括于土木工程之中。 十木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材料,知十、石、砖、木、混籽十、潮料和名种金属等材料, 修建房屋、道路、铁路、桥涵、隧洞、河流、港口 、特种工程和市政卫生工程等的生产 活动和工程技术。 这种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包括对上述各类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活动以 及它们所需要的相应工程技术。 土木工程是一种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系的工程。其中与“住”的关 系是直接的。 因为,要解决“住”的问题,必须建造各种类型的建筑物。而解决“行、 食、衣”的问题,既有直接的一面,也有间接的一面。要“行”,必须建造铁路、道路、 桥梁:要“食”,必须打井取水、兴修水利、进行农田灌溉、城市排水供水等,这是直 接关系。而间接关系则是不论做什么,制造汽车、轮船也好,纺纱、织布、制衣也好, 乃至生产钢铁、发射人造卫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建造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 修建各种工程设施。因此,可以说土木工程具有民用性。各个单位都有基建处。 任何一项土木工程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界和人为的作用,如地心吸力(即重力)小 风、地震、温度变化、爆炸等。因此,各类土木工程都必须具备抵御上述各种作用的能 力。 6
6 第二章 土木工程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一、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定义 (土木工程,在英语里称为 Civil Engineering,直译为“民用工程”。它的原意是与“军 事工程”(Military Engineering)相对应的。 在英语中,历史上的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工程都属于 Civil Engineering,因为它们都具有民用性。后来,随着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电气、 化工都已形成独立的学科,Civil Engineering 就成为土木工程的专门名词(与计算机的 名字类似)。 至今,在英语中,Civil Engineering 还包括水利、港口工程;而在我国,水利工程 和港口工程也已成为与土木工程十分密切的相对独立的分支。) 1、定义 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科简介中定义为: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 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 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 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2、应用范围 土木工程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道工程, 桥梁工程,遂道工程,机场工程,地下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港口、码头工程等。国 际上,运河、水库、大坝、水渠等水利工程也包括于土木工程之中。 土木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材料,如土、石、砖、木、混凝土、塑料和各种金属等材料, 修建房屋、道路、铁路、桥涵、隧洞、河流、港口、特种工程和市政卫生工程等的生产 活动和工程技术。 这种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包括对上述各类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活动以 及它们所需要的相应工程技术。 土木工程是一种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系的工程。其中与“住”的关 系是直接的。因为,要解决“住”的问题,必须建造各种类型的建筑物。而解决“行、 食、衣”的问题,既有直接的一面,也有间接的一面。要“行”,必须建造铁路、道路、 桥梁;要“食”,必须打井取水、兴修水利、进行农田灌溉、城市排水供水等,这是直 接关系。而间接关系则是不论做什么,制造汽车、轮船也好,纺纱、织布、制衣也好, 乃至生产钢铁、发射人造卫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建造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 修建各种工程设施。因此,可以说土木工程具有民用性。各个单位都有基建处。 任何一项土木工程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界和人为的作用,如地心吸力(即重力)、 风、地震、温度变化、爆炸等。因此,各类土木工程都必须具备抵御上述各种作用的能 力
土木工程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建筑物具备抵御上述各种作用的能力。 二、古代土木工程 在世界建销体系发展历中,古代士木工程是历史最久元的,约有8000多年的历史, 土木工程有若辉煌的历史和惊人的成就,日白成体系,种立发展。该体系在3000多年 前的殷商时期就己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 明清7个时期。直至 20世纪,始终保特着自已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1、古代建筑特点 古代建筑最大特点就是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古代建筑都是以土、木、石、砖、瓦 等材料构成 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 ①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 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②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 经由梁架 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 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 ③创造斗棋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桃悬的斗棋。 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 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特色。 ④实行单体律锁标准化。中田古代的宫毁、寺庙、住字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锁 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 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 承托着整 座房屋: 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作骨 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 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 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采 取扇形、之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 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 ⑤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特定的 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律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 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言,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 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向两边 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 ©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室内间隔采用福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 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 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 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⑦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 施, 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 彩 。常用青、绿、 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可 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基贴花 和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 屋项、牌坊、照壁等,使建筑更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7 土木工程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建筑物具备抵御上述各种作用的能力。 二、古代土木工程 在世界建筑体系发展历中 ,古代土木工程是历史最久远的,约有 8000 多年的历史, 土木工程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惊人的成就,且自成体系,独立发展。该体系在 3000 多年 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7 个时期。直至 20 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1、古代建筑特点 古代建筑最大特点就是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古代建筑都是以土、木、石、砖、瓦 等材料构成。 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 7 项: ①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 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②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 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 ③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 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 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特色。 ④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 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 3 部分组 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作骨 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 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 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采 取扇形、之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 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 ⑤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特定的 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 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 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向两边 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 ⑥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 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 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 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⑦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 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 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棊贴花 和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 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更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2、古代建筑文化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笛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 ①缺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 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发展 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 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與之说作为 补充 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 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 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 ④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 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⑤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 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 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甚至单体建筑,都成为一种包含了 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 3、古代建筑类型 古代建筑按功能分为以下7个大类: 个居住建箱.是人类最早告的建箱,主要有六居和干世质种形式距今7400~一67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中的建筑均为半地穴式,即从地面向 下挖掘 定深度的竖穴, 平面作圆形 椭圆形或方形,面积很小。距今4900 00 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来,原始社会的穴居,正逐步朝着宫室式住 宅形式演化。宫室式住宅的代表类型是合院。陕西岐山县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是目前已 知历史上最早的完整合院。在北京老城区中轴线东西两侧保留有大量平房,最典型的四 院多集中在这里。干栏式建筑的最早遗迹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5300 年 楼面离地约和人等高, 下圈养牲畜, 楼面上 围有 围着平台和房屋。现存 干栏建筑比古代大为减小, 集中分布在云南、海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②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鼓楼。城墙起源于新石 器时代,材以奔土为主。三国至南北朝出现在奔土城外包彻砖壁的作法。明代,重要 城地大多用法石句制。城门是孟占防部位 ,门道 品深80米 庙代边城中出现瓮城,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箭 内城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城东 棱是明代优秀作品。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的公共建筑。未代有专建高楼安置 钟、鼓的记载。明代在北京城中轴线北瑞建鼓楼和钟楼,其下部是砖砌的敏台,上为木 构或砖石的层楼。 (③宜毁建。位毁专指帝王举行仪式、理政与居住之所。毁建住中当时 内的财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建造而成。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 发干 南假师 里头村,它建于公元前1500年前的商代。明清北京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最后的 、也 是最成熟的典型。城平面为矩形,东西宽753米,南北深961米(1096亩),增开四门, 建门楼,四隅建角楼。它将各种建筑艺术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调动一切建筑语言来表 达主题思想,取得了难以超越的成就。 ④礼制与祠祀建筑。人们举行祭祀、纪念活动的建筑,凡是由“礼制”要求产生 并被纳入官方祀典 称为礼制建筑: 凡是民间的 王要以 人为祭祀对象的, 称为祠祀 建筑。礼制和祠祀建筑大略分为4类: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坛、庙:
8 2、古代建筑文化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5 个方面: ①缺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发展 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 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 补充。 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 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 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 ④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 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⑤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 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甚至单体建筑,都成为一种包含了 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 3、古代建筑类型 古代建筑按功能分为以下 7 个大类: ①居住建筑。是人类最早创造的建筑,主要有穴居和干栏两种形式。距今 7400~67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中的建筑均为半地穴式,即从地面向 下挖掘一定深度的竖穴,平面作圆形、椭圆形或方形,面积很小。距今 4900~3900 年 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来,原始社会的穴居,正逐步朝着宫室式住 宅形式演化。宫室式住宅的代表类型是合院。陕西岐山县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是目前已 知历史上最早的完整合院。在北京老城区中轴线东西两侧保留有大量平房,最典型的四 合院多集中在这里。干栏式建筑的最早遗迹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 7000~5300 年。楼面离地约和人等高,其下圈养牲畜,楼面上周围有栏杆,围着平台和房屋。现存 干栏建筑比古代大为减小,集中分布在云南、海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②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鼓楼。城墙起源于新石 器时代,材料以夯土为主。三国至南北朝出现在夯土城外包砌砖壁的作法。明代,重要 城池大多用砖石包砌。城门是重点防御部位。门道深一般在 20 米左右,最深达 80 米。 唐代边城中出现瓮城,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箭楼,北京内城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城东南角 楼是明代优秀作品。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的公共建筑。宋代有专建高楼安置 钟、鼓的记载。明代在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建鼓楼和钟楼,其下部是砖砌的墩台,上为木 构或砖石的层楼。 ③宫殿建筑。宫殿专指帝王举行仪式、办理政务与居住之所。宫殿建筑集中当时国 内的财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建造而成。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 二里头村,它建于公元前 1500 年前的商代。明清北京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最后的、也 是最成熟的典型。城平面为矩形,东西宽 753 米,南北深 961 米(1096 亩),墙开四门, 建门楼,四隅建角楼。它将各种建筑艺术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调动一切建筑语言来表 达主题思想,取得了难以超越的成就。 ④礼制与祠祀建筑。人们举行祭祀、纪念活动的建筑,凡是由“礼制”要求产生、 并被纳入官方祀典的,称为礼制建筑;凡是民间的、主要以人为祭祀对象的,称为祠祀 建筑。礼制和祠祀建筑大略分为 4 类: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坛、庙;
从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庙、祠:举办行礼乐、宜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仪式的 明堂、辟雍:为统治阶级所推崇、为人民所纪念的名人专庙、专祠。北京天坛是古代坛 庙建筑中最重要的遗存,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⑤陵墓建筑。是专供安葬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组成 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遗物、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 死者神主之用。大致说,汉代以后,帝王墓葬称陵,臣庶称墓。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 是中国第一座帝陵。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个规划完整、气魄宏大的陵慕群。 ⑥佛教建筑。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进行佛事佛学活动并居住的处所,有寺院、 塔和石窟三大类型。中国民间建佛寺,始自东汉末。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布局,其中心 建塔,或建佛 或塔 佛塔按结构材料可分为石 、砖塔 木塔、铁塔、陶 塔等,按结构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石窟是在河畔山崖上开凿的佛寺 渊源于印度,约在公元3世纪左右传到中国,其形制大致有塔庙窟、佛殿窟、僧房窟和 大像窟四大类。中国石窟的重要遗存,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 阳龙门石窟等 ⑦园林和园林建筑。中国传统园林是具有可行、可望、 可游、可居 力能的 工与自 然相结合的形体环境,其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筑。它是多种艺术的综合 体,反映着传统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建筑、园艺等多门类科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的 成就。按隶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四大类。其中现 存最具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北京顾和 园、圆明园,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类型,除上述7类外,还有军事建筑、商业建筑,以及桥梁等 公共交通设施,坊表等建筑小品。其中长城经历了2000余年历史,延绵万里,成为中 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建于7世纪初的隋代,是世界上第一座 敞肩单拱石桥,比西方出现同类结构要早00年左右。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建 的的点战成就 4、典型古代建筑工程 (1)、长城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 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分 的圣·索非亚教堂等 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 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 了宁省的聪绿江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桥鞋的巨龙,截群山,经饰壁,穿草原,跨 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 叹它的磅礴气势、 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英文名称:The Great Wall)于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避选标准被列入《世 界遗产目录》(编号:200-001)。 (2)、四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坐落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 建于1163年,1345年完工,历时180多年,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9
9 从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庙、祠;举办行礼乐、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仪式的 明堂、辟雍;为统治阶级所推崇、为人民所纪念的名人专庙、专祠。北京天坛是古代坛 庙建筑中最重要的遗存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 ⑤陵墓建筑。是专供安葬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组成。 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遗物、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 死者神主之用。大致说,汉代以后,帝王墓葬称陵,臣庶称墓。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 是中国第一座帝陵。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个规划完整、气魄宏大的陵墓群。 ⑥佛教建筑。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进行佛事佛学活动并居住的处所,有寺院、 塔和石窟三大类型。中国民间建佛寺,始自东汉末。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布局,其中心 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并建。佛塔按结构材料可分为石塔、砖塔、木塔、铁塔、陶 塔等,按结构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石窟是在河畔山崖上开凿的佛寺, 渊源于印度,约在公元 3 世纪左右传到中国,其形制大致有塔庙窟、佛殿窟、僧房窟和 大像窟四大类。中国石窟的重要遗存,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 阳龙门石窟等。 ⑦园林和园林建筑。中国传统园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与自 然相结合的形体环境,其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筑。它是多种艺术的综合 体,反映着传统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建筑、园艺等多门类科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的 成就。按隶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四大类。其中现 存最具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北京颐和 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类型,除上述 7 类外,还有军事建筑、商业建筑,以及桥梁等 公共交通设施,坊表等建筑小品。其中长城经历了 2000 余年历史 ,延绵万里,成为中 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建于 7 世纪初的隋代,是世界上第一座 敞肩单拱石桥,比西方出现同类结构要早 700 年左右。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建 筑的卓越成就。 4、典型古代建筑工程 ⑴、长城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 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 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 2000 多年,总长度达 5 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 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 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 635 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 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 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英文名称: The Great Wall)于 1987 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 界遗产目录》(编号: 200-001)。 ⑵、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坐落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 建于 1163 年,1345 年完工,历时 180 多年,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是欧洲津筑史上一个别时代的标志。它的律 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同时又庄严和谐。教堂正面塔楼高68 米,屋顶正中直插蓝天的尖塔高达90余米。底层有3座并排的桃形大门,中间门上是 《最后的审判》浮雕。南北两门上为圣母子浮雕。教堂内大厅可容纳9000人 在世界建筑史上,巴黎圣母院被誉为“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是古老巴黎 的象征。 (③)、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Pv阳mids)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围王)和王后的陵墓」 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 因形似汉字“金 故译作“金。 之” 埃及迄 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 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吉萨高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 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 塔群,是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 大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它建 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9米,因顶 刻落,现高136.5米,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 230多米,占地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 达15吨至160吨,平均重约2.5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10万人花 了20年时间。 (④)、故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己有580多年的历史,位于北京城的中心, 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有房屋8700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 961年国务院颁布故宫为第 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 教科文组: 将故宫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一1420年,是 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样(1397一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2万多 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律了14年,有房屋9999▣半,主要律的是太和殿、中和殿 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为宣亚地按《 工记》 前朝 ,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 其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 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 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 足以得天下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 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因宝 (5)、部T堰 都T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T堰市城西,它是约公元前256-前251年(战国时期)素国 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 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 代品久 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 大水利工程 此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运、供水等多种效益。其规模之大,规划之周密, 技术之合理,均为前所未有,2250多年来,至今仍然继续使用,并发挥巨大效益。 10
10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它的建 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同时又庄严和谐。教堂正面塔楼高 68 米,屋顶正中直插蓝天的尖塔高达 90 余米。底层有 3 座并排的桃形大门,中间门上是 《最后的审判》浮雕。南北两门上为圣母子浮雕。教堂内大厅可容纳 9000 人。 在世界建筑史上,巴黎圣母院被誉为“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是古老巴黎 的象征。 ⑶、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建于 4500 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 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 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 110 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 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吉萨高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 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 塔群,是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 大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它建 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 2670 年),原高 146.59 米,因顶端 剥落,现高 136.5 米,塔的 4 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 230 多米,占地面积 5.29 万平方米。塔身由 230 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 达 1.5 吨至 160 吨,平均重约 2.5 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 10 万人花 了 20 年时间。 ⑷、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至今已有 580 多年的历史,位于北京城的中心, 占地 72 万平方米(长 960 米,宽 750 米),有房屋 8700 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 宫殿建筑群。1961 年国务院颁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将故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 1406-1420 年,是 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 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 72 万多 平方米,用 30 万民工,共建了 14 年,有房屋 9999 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 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 其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 殿三大殿,建筑在 8 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 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 足以震慑天下。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共达 1052653 件之多,统称有文物 100 万件, 占全国文物总数的 1/6,其中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⑸、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它是约公元前 256-前 251 年(战国时期)秦国 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 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此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运、供水等多种效益。其规模之大,规划之周密, 技术之合理,均为前所未有,2250 多年来,至今仍然继续使用,并发挥巨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