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世纪甲骨语言学 骨文中能定其音义的假借字以及早期金文中的形声字和假借 字。 陈振赛研究甲骨文音系的方法是:首先,制定表格。为研 究甲骨文中的韵部系统,制定了《甲骨文谐声字韵母关系统计 表》,在表中,他用的是上古后期(东周、战国)的31个韵部。 为研究甲骨文中的声母系统,他制定了《甲骨文谐声字声母关 系统计表》,在表中,他用的是32个声母(26母外加喻四、日、 庄初、崇、生)。其次,把被谐字和主谐字分别按上古后期的 语音填人表中。最后,分析被谐字和主谐字的语音关系,看是 否属于同一个韵部或同一个声母,并进行数量的统计。 在声母方面,陈振寰得出的结论是:殷代共有16个声母, 它们是: 帮(p) 并(滂)(bh) 明(m) 端(章)(t) 徐 (透、定、昌、船)(dh) 泥(日)(n) 来(1) 精(庄)(s) 从(清、初、崇)(dzh) 心(生,书)(s) 邪(禅)(z) 见(溪)(k) 群(gh) 疑(幻) 匣(r) 晓(x) 这6个声母是仅凭谐声关系归纳出来的,但由于同谐声 未必同声母,所以甲骨文中实际声母数量可能多于16个。 在韵部方面,陈振寰得出的结论有三:第一、上古后期韵 部划分的情况大体适合上古前期,也就是说这两个时期的韵 部系统基本上是一致的。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由于他 看到了下述事实,即甲骨文绝大部分主谐字和被谐字同部。 根据陈振寰的统计,甲骨文被谐字以同部字为主谐字超过 50%的有25部,它们是:幽、觉、冬、侯、屋、东(钟)、宵、药、鱼、 铎、阳、之、职、蒸、微、文、缉、侵、锡、耕、脂、歌、月、元、谈等;被 谐字以同部字为主谐字在50%以下的有6部,它们是:江
第·-章20世纪甲骨文语背研究的回顾暨展望 物、支、质、真、盍等。有些韵部在《诗经》及群经韵语中界线不 是很清楚,但是在甲骨文谐声中却界线分明,例如脂和微、冬 和东、冬和侵、幽、宵和侯等。第二、上古前期已存在阴、阳、入 三类声母,而且阴、人两类差别明显。第三、甲骨文中存在某 些超越周秦韵部界限之谐声现象。例如甲骨文“立”和“位”同 字,但周秦时代“立”在缉部,“位”在物部。又如甲骨文“它”和 “也”同字,“俎”和“宜”同字,但在周秦时代“它”、“宜”都在歌 部,而“也”、“俎”都属鱼部。 陈振寰注意用上古后期(东周、战国)的语音系统去上推 上古前期(殷代、西周)的语音系统,而且比较全面地收集了甲 骨文中假借字和形声字的材料,这都是进步之处。 但是用列表统计的方法研究商代语音也有困难的地方。 列表统计出数字、百分比等容易,但是据此下断语雄。比如一 个韵部内的字,如果被谐字以同部字为主谐字的超过了 50%,这说明什么?如果没超过50%,那又说明了什么?由 于断语难下,所以陈振寰只能笼统地说上古后期韵部划分的 情况大体适合上古前期。他还不能在上古后期韵部系统的基 础上,该分的分,该合的合,从而得出上古前期的韵部系统。 他研究上古前期声母系统,仅根据甲骨文等材料中的谐声字, 租由于同谐声未必同声母,所以他得出的16个声母也意义不 大, 三、管燮初的甲骨文语音研究 1988年,管燮初先生参加了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的中国 古文字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他提交了《从
12 20世纪甲骨语言学 甲骨文字的谐声关系看殷商语言声类》的学术论文.① 管燮初研究时所依据的材料即是甲骨文中的谐声字。他 在甲骨文中找出了446个谐声字,分析统计了这四百多个谐 声字,以观察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殷商语言的声类。 管燮初研究时遵从一条通则,即凡是常常谐声的字,声母 必属于可以谐声的一类。那么谐声多少次才算“常常”呢?管 燮初不但进行频率统计,而且还采用几率(即概率)统计,依据 几率给“常常”规定一个界限。根据数理排除谐声通转中的偶 然因素,再参酌音理,设想甲骨文字音的声类。管燮初对谐声 字的分析是以中古音为基础的。他指出,中古声母是从上古 时代的声母演变过来的,上古时代的声母演变到中古声母,如 果没有其他变化条件,发展是平行的。 管燮初在文中先把甲骨文中的446个谐声字全部列出, 然后对这些谐声字声母与其各个声符声母之间的谐声次数进 行了频率统计,制订出了《甲骨文谐声字声母的谐声次数频率 统计表》。由于古人造字谐声字同声符的配合难免偶尔有误 差,所以要排除偶然因素。管燮初根据上述统计表,作几率统 计,计算各个声系谐与被谐之间的几遇相逢数,同时列举对比 的实际相逢数。,实际相逢数不超过几遇相逢数的谐声是偶然 现象,否则是必然现象。几遇相逢数的计算公式是: AB N AB N(N-1) -X2=N-1 ①管燮初:《从甲骨文字的谐声关系看殷商语言声类》,中国古文学研究会 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1988年,长春:又:《据甲骨文谐出字探讨殷商韵 部》,纪念王力先生九十寿辰语言学讨论会论文,190年,北京
第-·章20世纪甲骨文语音研究的回顾暨展望 3 如A=81(帮组实际相逢总数),B=32(知系实际相逢总 数),N-1=892(实际相逢总和)-1=891.81×32/891=2.9 (帮组和知系声母几遇相递数)。 管燮初在对甲骨文446个谐声字按中古声母作了频率和 几率统计之后,得出如下结果:第一、本系声母互谐。与本系 声母字通谐,实际相逢数大大超过几遇相逢数:而与非本系字 通谐均小于儿遇数,这样的声系有帮系(帮滂並明)、见系(见 溪群疑晓匣)、影母。据此推想甲骨文声母有同中古声母“帮 滂並明、见溪祥疑晓匣、影”平行的声母。管燮初把它们称作 帮类、滂类、並类、明类、见类、溪类、群类、疑类、晓类、匣类、影 类。第二、两系声母字通谐,首先是端组字和知系字通谐,实 际相逢数超过几遇相逢数,据此推想端组和知系在甲骨文时 代是互相补充的-一组声类,可称作端类、透类、定类。其次是 精系字和庄系字通谐,实际相逢数超过几遇相逢数,据此椎想 在甲骨文时代精系和庄系是互相补充的一系声类,可称作精 类、清类、从类、心类、邪类。第二、两个来源的声系。首先,章 系字除自谐外,一部分字与端系、知系字通谐,实际相逢数超 过几遇相逢数,据此推想,中古章系声母有两个不同的来源, 一是本系互谐的字,是独立的章系,可称作章系】类;另一个 是与端类、知系通谐的字,可称作章系2类,归入甲骨文知系。 其次,以母字除自谐外,与端系、章系字通谐,实际相逢数超过 几遇相逢数,这部分以母字是独立的以母,称作以1类;另一 部分以母字与精系字通谐,实际相逢数超过几遇相逢数,这部 分以母字另成一类,可称作以2类,归入甲骨文精系。再次, 日母字除自谐外,与泥母字通谐,实际相逢数超过几遇相逢 数;又与知系字通谐,实际相逢数也超过几遇相逢数,推想日
14 20世纪甲骨语言学 母字有两类,自谐的日母字为日1类,在章【系,与端系(包括 泥母)字通谐的为日2类,归入甲骨文端系。最后,云母字除 自谐外,既与影母字通谐,实际相逢数都超过见遇相逢数,推 想云母字有两类,自谐的云母字为云1类,在影组;与匣母字 通谐的云母字为云2类,归入甲骨文见系。第四、同一声系通 谐。如泥母与端组通谐、泥母与来母通谐、云母与影母通谐, 实际相逢数均超过几遇相逢数,据此推想泥母端组同属端系、 泥母来母也同属端系、云母影母为同组。 管燮初最终把甲骨文的声母归纳成37类,它们是: 帮系帮类(帮母)、滂类(滂母)、並类(並母)、明类(明母) 端系端类(端母、知母)、透类(透母、彻母)、定类(定母、 澄母)、泥类(泥母),来类(来母)、以1类(以母一部分)、章2 类(章母一部分)、昌2类(昌母一部分)、船2类(船母一部 分)、书2类(书母一部分)、禅2类(禅母一部分)、日2类(日 母一部分) 精系精类(精母、庄母)、清类(清母、初母)、从类(从母、 崇母)、心类(心母、生母)、邪类(邪母、俟母)、以2类(以母一 部分) 章系章1类(章母一部分)、昌1类(昌母一部分)、船1类 (船母一部分)、书1类(书母一部分)、禅1类(禅母一部分)、 日1类(日母一部分) 见系见类(见母)、溪类(溪母)、群类(群母)、疑类(疑 母)、晓类(晓母)、匣类(匣母)、,云2类(云母一部分) 影系影类(影母)、云1类(云母一部分) 1990年,在纪念王力先生九十寿辰的语言学讨论会上, 管燮初又提交了题为《据甲骨文谐声字探讨殷商韵部》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