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705-1引言1705-2频率特性1705-3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1755-4频率域稳定判据1925-5稳定裕度2015-6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204习题214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2196-1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2196·2常用校止装置及其特性226串联校止6-32366-4反馈校正2516-5复合校止258习题·265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2707-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2702777-2信号的采样与保持2867-3之变换理论7-4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2993177-5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7-6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3303367-7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346习题350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3508-1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354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8-23578-3相平面法373描述函数法84:3898-5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393习题398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第九章.iv
3989-1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4339-2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4609-3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变换9-4线性定常系统的反馈结构及状态观测器477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5019-5习题·510第十章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方法51651610-1最优控制的一般概念最优控制中的变分法52010210-3极小值原理及其应用53755910-4线性二次型问题的最优控制57610-5动态规划·590习题·附录A591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611附录B矩阵微分法…621参考文献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1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1.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白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例如,数控车床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化学反应炉的温度或压力自动地维持恒定;雷达和计算机组成的导弹发射和制导系统,自动地将导弹引导到敌方目标;无人驾驶飞机按照预定航迹自动升降和飞行;人造卫星准确地进人预定轨道运行并回收等,这一切都是以应用高水平的自动控制技术为前提的。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宇宙航行、机器人控制、导弹制导以及核动力等高新技术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更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现已扩展到生物、医学、环境、经济管理和其它许多社会生活领域中,自动控制已成为现代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以及其它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装备,进一步促进并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到战后,已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这就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现代应用数学新成果的推出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适应宇航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跨人了一个新阶段一现代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目前,自动控制理论还在继续发展,正向以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3.反馈控制原理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首先要将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总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是要求严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为某恒定值,例如温度、压力、液位等,也可以要求按照某个给定规律运行,例如飞行航迹、记录曲线等;而控制装置则是对:1:
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的机构的总体,它可以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但最基本的一种是基于反馈控制原理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督对被控对象施的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止被控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任务,这就是反馈控制的原理。其实,人的一切活动都体现出反馈控制的原理,人本身就是个具有高度复杂控制能力的反馈控制系统。例如,入用手拿取桌上的书,汽车司机操纵方向盘驾驶汽车沿公路平稳行驶等,这些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平凡动作都渗透着反馈控制的深奥原理。下面,通过解部手从桌上取书的动作过程,透视一下它所包含的反馈控制机理。在这里,书位置是手运动的指令信息,一般称为输入信号。取书时,首先人要用眼晴连续目测手相对于书的位置,并将这个信息送人大脑(称为位置反馈信息):然后由大脑判断手与书之间的距离产生偏差信号,并根据其大小发出控制手臂移动的命令(称为控制作用或操纵量),逐渐使手与书之间的距离(即偏差)减小。显然,只要这个偏差存在,上述过程就要反复进行,直到偏差减小为零,手便取到了书。可以看出,大脑控制手取书的过程,是一个利用偏差(手与书之间距离)产生控制作用,并不断使偏差减小直至消除的运动过程;同时,为了取得偏差信号,必须要有手位置的反馈信息,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反馈控制。显然,反馈控制实质上是一个按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因此,它也称为按偏差的控制,反馈控制原理就是按偏差控制的原理。人取物视为一个反馈控制系统时,手是被控对象,手位置是被控量(即系统的输出量),产生控制作用的机构是眼睛、大脑和手臂,统称为控制装置,我们可以用图1-1的系统方块图来展示这个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输出量输入信号大脑手鸭、手嵌睛(手位置)(书位置)+暖晴卜图1-1人取书的反馈挖制系统方块图通常,我们把取出输出量送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相比较产生偏差信号的过程,称为反馈。若反馈的信号是与输入信号相减,使产生的偏差越来越小,则称为负反馈:反之,则称为正反馈。反馈控制就是采用负反馈并利用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而且,由于引入厂被控量的反馈信息,整个控制过程成为闭合过程,因此反馈控制也称闭环控制。在工程实践中,为了实现对被控对象的反馈控制,系统中必须配置具有人的眼睛、大脑和手臂功能的设备,以便用来对被控量进行连续地测量、反馈和比较,并按偏差进行控制。这些设备依其功能分别称为测量元件、比较元件和执行元件,并统称为控制装置。在工业控制中,龙门刨床速度控制系统就是按照反馈控制原理进行1作的。通常,当龙门刨床加工表面不平整的毛坏时,负载会有很大的波动,但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一般不允许刨床速度变化过大,因此必须对速度进行控制。图1-2是利用速度反馈对刨床速度进行自动控制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刨床主电动机SM是电控制的直流电动2
LN113图1-2龙门刨床速度控制系统原理图机,其电枢电压由晶闸管整流装置KZ提供,并通过调节触发器CF的控制电压u,来改变电动机的电枢电压,从而改变电动机的速度(被控量)。测速发电机TG是测量元件,用来测量刨床速度并给出与速度成正比的电压u。然后,将u反馈到输入端并与给定电压us反向串联便得到偏差电压Auuo一ut。在这里,u是根据创床工作情况预先设置的速度给定电压,它与反馈电压u,相减便形成偏差电压,因此u称为负反馈电压。一般,偏差电压比较微弱,需经放大器FD放大后才能作为触发器的控制电压。在这个系统中,被控对象是电动机,触发器和整流装置起了执行控制动作的作用,故称为执行元件。现在具体分析一下刨床速度自动控制的过程。当刨床正常工作时,对于某给定电压u,电动机必有确定的速度给定值n相对应,同时亦有相应的测速发电机电压ur,以及相应的偏差电压Au和触发器控制电压uk如果刨床负载变化,例如增加负载,将使速度降低而偏离给定值,同时,测速发电机电压u将相应减小,偏差电压Au将因此增大,触发器控制电压u也随之增大,从而使品闸管整流电压u。升高,逐步使速度回升到给定值附近。这个过程可用图1-3的--组曲线表明。由图可见,负载M,在ti时突增为M2,致使电动机速度由给定值n急剧下降。但随着Au和ua的增大,速度很快回升,t?时速度便回升到n2,它与给定值"已相差无几了。反之,如果刨床速度因减小负载致使速度上升,则各电压量反向变化,速度回落过程完全一样。另外,如果调整给定电压uo,便可改变创床工作速度。因此,采用图1-2的自动控制系统,既可以在不同负载下自动维持刨床速度不变,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地改变创床速度,其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由测量元件(测速发电机)对被控量(速度)进行检测,并将它反馈至比较电路与给定值相减而得到偏差电压(速度负反馈),经放大器放大、变换后,执行元件(触发器和晶闸管整流装置)便依据偏差电压的性质对被控量(速度)进行相应调节,从而使偏差消失或减小到允许范围。可见,这是一个由负反馈产生偏差,并利用偏差进行控制直到最后消除偏差的过程,这就是负反馈控制原理。简称反馈控制原理。应当指出的是,图1-2的刨床速度控制系统是一个有静差系统。由图1-3的速度控制过程曲线可以看出,速度最终达到的稳态值n?与原给定速度n1之间始终有一-个差值存在,这个差值是用来产生一个附加的电动机电枢电压,以补偿因增加负载而引起的速度下降。因此,差值的存在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所必需的,一般称为稳态误差。如果从结构上加以改进,这个稳态误差是可以消除的。图1-4是与图1-2对应的刨床速度控制系统方块图。在方块图中,被控对象和控制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