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教案 第2讲古代建筑发展概论 第2讲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发展概况具有初步的认知与了解: 2)对各朝代代表性城市建筑、建筑营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各历史时期城市建筑特 点,增强对中国建筑史整体的认识: 3)进一步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相关基本概念、名词解释等: 4)培养学生清晰思考和用文字、图纸、计算机、口头准确表达研究课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身心和谐、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乐于创新的精神: 2)培养学生具有较宽的背景学科的综合素养。 能力目标: 1)加强学生对自学、研究课题、调研、论文写作、课堂汇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部 分内容的考核要求的理解: 2)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善于思考、团结合作的能力: 3)锻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能力。 2、教学内容: 1)简述原始社会建筑发展过程,两大建筑类型:干闌式和穴居式:建筑实例一陕西临潼 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 2)简述奴隶社会建筑发展过程,建筑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一号宫殿遗址平面、河 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平面、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及奴隶社会建 筑城市特点: 3)简述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发展过程,建筑实例:陕西咸阳秦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战 国中山王陵园、阿房宫、永宁寺、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及封建社会前期各时代建筑城 市特点: 4)简述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发展过程,建筑实例:唐长安明德门、含元殿、麟德殿,及封
《中国建筑史》教案 第 2 讲 古代建筑发展概论 第 2 讲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发展概况具有初步的认知与了解; 2)对各朝代代表性城市建筑、建筑营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各历史时期城市建筑特 点,增强对中国建筑史整体的认识; 3)进一步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相关基本概念、名词解释等; 4)培养学生清晰思考和用文字、图纸、计算机、口头准确表达研究课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身心和谐、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乐于创新的精神; 2)培养学生具有较宽的背景学科的综合素养。 能力目标: 1)加强学生对自学、研究课题、调研、论文写作、课堂汇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部 分内容的考核要求的理解; 2)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善于思考、团结合作的能力; 3)锻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能力。 2、教学内容: 1)简述原始社会建筑发展过程,两大建筑类型:干闌式和穴居式;建筑实例—陕西临潼 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 2)简述奴隶社会建筑发展过程,建筑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一号宫殿遗址平面、河 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平面、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及奴隶社会建 筑城市特点; 3) 简述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发展过程,建筑实例:陕西咸阳秦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战 国中山王陵园、阿房宫、永宁寺、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及封建社会前期各时代建筑城 市特点; 4)简述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发展过程,建筑实例:唐长安明德门、含元殿、麟德殿,及封
《中国建筑史》教案 第2讲古代建筑发展概论 建社会中期各时代建筑城市特点: 5)简述封建社会晚期建筑发展过程,建筑实例: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北京故宫、 天坛,及封建社会晚期各时代建筑城市特点: 6)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活跃。 3、本讲重点及难点(解决办法): 理解各朝代城市建筑设计特点,并重点掌握其中主要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实例 1)原始社会(巢居、穴居: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 2)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二号宫殿: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 陕西歧山风雏村西周建筑遗址:茅茨土阶:高台建筑): 3)封建社会前期。战国(陕西咸阳秦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秦(阿房宫),汉(阙), 三国、晋、南北朝(舍宅为寺:永宁寺: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4)封建社会中期。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宋(《营造 法式》: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辽、金、西夏(天津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大同善 化寺大雄宝殿:应县木塔): 5)封建社会晚期。元(元大都:山西洪洞广胜下寺:山西永济永乐宫:减柱造),明 (《园治》:北京城:天坛),清(三山五园:《工程做法则例》)。 (讲课初,即对本讲内容有个大致介绍:讲课中,对重点及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讲课后, 对重点及难点进行回顾:并可根据内容及时间情况,随机挑选学生进行讲解或绘图, 以便检查讲课效果和学生理解状况) 4、本讲作业 研究题目:①通过实例,谈谈你对“减柱造”的理解;②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建筑发 展轨迹,你是否能用课堂上老师所用的不同研究方法(或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论述: ③如何看待“中国建筑史”课,从建筑设计课的角度你想从这门课中获得什麽。时 间要求:10月8日提交论文、PPT,10月15日并进行课堂汇报、讨论。 5、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法,通过各历史时期典型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 展轨迹,摸清发展渊源,形成清晰的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思路
《中国建筑史》教案 第 2 讲 古代建筑发展概论 建社会中期各时代建筑城市特点; 5)简述封建社会晚期建筑发展过程,建筑实例: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北京故宫、 天坛,及封建社会晚期各时代建筑城市特点; 6)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活跃。 3、本讲重点及难点(解决办法): 理解各朝代城市建筑设计特点,并重点掌握其中主要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实例 1)原始社会(巢居、穴居;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 2)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二号宫殿;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 陕西歧山风雏村西周建筑遗址;茅茨土阶;高台建筑); 3)封建社会前期。战国(陕西咸阳秦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秦(阿房宫), 汉(阙), 三国、晋、南北朝(舍宅为寺;永宁寺;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4)封建社会中期。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宋(《营造 法式》;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辽、金、西夏(天津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大同善 化寺大雄宝殿;应县木塔); 5)封建社会晚期。元(元大都;山西洪洞广胜下寺;山西永济永乐宫;减柱造),明 (《园冶》;北京城;天坛),清(三山五园;《工程做法则例》)。 (讲课初,即对本讲内容有个大致介绍;讲课中,对重点及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讲课后, 对重点及难点进行回顾;并可根据内容及时间情况,随机挑选学生进行讲解或绘图, 以便检查讲课效果和学生理解状况) 4、本讲作业 研究题目:①通过实例,谈谈你对“减柱造”的理解;②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建筑发 展轨迹,你是否能用课堂上老师所用的不同研究方法(或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论述; ③如何看待“中国建筑史”课,从建筑设计课的角度你想从这门课中获得什麽。时 间要求:10 月 8 日提交论文、PPT,10 月 15 日并进行课堂汇报、讨论。 5、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法,通过各历史时期典型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 展轨迹,摸清发展渊源,形成清晰的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思路
《中国建筑史》教案 第2讲古代建筑发展概论 2)采用类比法,将汉代、唐代、宋代、清代建筑进行类比,分析各自特点,使学生能更 深入清晰地了解典型历史朝代建筑特性。 3)系统学习法,从本讲开始,既要求学生不仅上课要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步骤,并且要 要求学生课下进行认真的阅读,教师会及时给出参考书目和章节,引导学生开展系统 学习,为今后的学术发展奠定基础。 4)共同参与讨论法,按照本学期初设置的研究题目要求,选择该题目的学生进行15分 钟的PPT汇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及讨论。 6、本讲主要包括以下章节(4学时): §1历史时期分界 §2原始社会(公元前(6)7000年前一公元前2000年前) §3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一前476年) §3-1夏(前2070一前1600年) §3-2商(前1600一前1046) §3-3西周(前1046一前771) §3-4东周、春秋(前770一前476) §4封建社会前期(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一公元589年) §4-1战国(公元前475一前221年) §4-2秦(公元前221一前206年) §4-3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20年) §4-4三国、晋、南北朝(公元220一589年) §5封建社会中期(隋至宋公元581一1279年) §5-1隋(581-618年) §5-2唐(618-907年) §5-3五代(907一960年) §5-4宋(960一1279年) §5-5辽(947一1125年) §5-6金(1115-1234年) §5-7西夏(1032一1227年) §6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1271一1911年)
《中国建筑史》教案 第 2 讲 古代建筑发展概论 2)采用类比法,将汉代、唐代、宋代、清代建筑进行类比,分析各自特点,使学生能更 深入清晰地了解典型历史朝代建筑特性。 3)系统学习法,从本讲开始,既要求学生不仅上课要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步骤,并且要 要求学生课下进行认真的阅读,教师会及时给出参考书目和章节,引导学生开展系统 学习,为今后的学术发展奠定基础。 4)共同参与讨论法,按照本学期初设置的研究题目要求,选择该题目的学生进行 15 分 钟的 PPT 汇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及讨论。 6、本讲主要包括以下章节(4 学时): §1 历史时期分界 §2 原始社会(公元前(6)7000 年前—公元前 2000 年前) §3 奴隶社会(公元前 2070 年—前 476 年) §3-1 夏(前 2070—前 1600 年) §3-2 商(前 1600—前 1046) §3-3 西周(前 1046—前 771) §3-4 东周、春秋(前 770—前 476) §4 封建社会前期(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 475 年—公元 589 年) §4-1 战国(公元前 475—前 221 年) §4-2 秦(公元前 221—前 206 年) §4-3 汉(公元前 206—公元 220 年) §4-4 三国、晋、南北朝(公元 220—589 年) §5 封建社会中期(隋至宋 公元 581—1279 年) §5-1 隋(581—618 年) §5-2 唐(618—907 年) §5-3 五代(907—960 年) §5-4 宋(960—1279 年) §5-5 辽(947—1125 年) §5-6 金(1115—1234 年) §5-7 西夏(1032—1227 年) §6 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 1271—1911 年)
《中国建筑史》教案 第2讲古代建筑发展概论 §6-1元(1271一1368年) §6-2明(1368一1644年) §6-3清(1636-1911年)
《中国建筑史》教案 第 2 讲 古代建筑发展概论 §6-1 元(1271—1368 年) §6-2 明(1368—1644 年) §6-3 清(1636—191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