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快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 “文不厌改”,这是古今中外经典作家异口同声所强调的.杜甫有“语不 惊人誓不休”之句,南宋诗人戴复古也有诗云:“草就篇章只待闲,作诗容易改 诗难,玉经琢磨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这些说的都是改文章的重要.传统 的作文评改方法是仅仅囿于教师的精批细改,教师讲评一法,教师耳提面命,学 生亦步亦趋结果,教师“批改作文如移山”,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只“瞥 眼分数”,教师繁重的批改工作成了“无用功”,而且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实际写作能力的提 高。 “文章是改出来的”,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 作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交换修改、互评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 解……”在该实验教程学生作文训练安排中,课外三环节是基础,课内三环节 是关键,而“评改”则是关键的关键。只要教师做好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用心 观察、积累,课堂作文时就会有东西可写,而写的效果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主要在学生作文“评改”能力上体现。怎样培养学生“快速作文”评改的能力 呢 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 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评 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评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我在教学工作中借助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学 生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的道理,让学 生懂得自改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能使文章益臻完美 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譬如,“语不惊 人死不休”的大诗人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畅,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 改完后还要自己吟诵推敲;誉满唐代诗苑的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过这 样的话——“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鲁迅先生就不仅主张作文要多写
学生快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 “文不厌改”,这是古今中外经典作家异口同声所强调的.杜甫有“语不 惊人誓不休”之句,南宋诗人戴复古也有诗云:“草就篇章只待闲,作诗容易改 诗难,玉经琢磨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这些说的都是改文章的重要.传统 的作文评改方法是仅仅囿于教师的精批细改,教师讲评一法,教师耳提面命,学 生亦步亦趋.结果,教师“批改作文如移山”,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只“瞥 一眼分数”,教师繁重的批改工作成了“无用功”,而且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实际写作能力的提 高。 “文章是改出来的”,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 作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交换修改、互评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 解……”在该实验教程学生作文训练安排中,课外三环节是基础,课内三环节 是关键,而“评改”则是关键的关键。只要教师做好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用心 观察、积累,课堂作文时就会有东西可写,而写的效果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主要在学生作文“评改”能力上体现。怎样培养学生“快速作文”评改的能力 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 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评 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评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我在教学工作中借助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学 生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的道理,让学 生懂得自改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能使文章益臻完美, 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譬如,“语不惊 人死不休”的大诗人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畅,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 改完后还要自己吟诵推敲;誉满唐代诗苑的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过这 样的话——“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鲁迅先生就不仅主张作文要多写
还主张多改。他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做完多后,总要看两 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増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鲁迅对散文“藤 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改 过七遍。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在写作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作好指导,教学生学评改的知识和方法。 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开始修改作文时,往往不 得要领,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 1981年12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GBI一81《校对符号及其 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22种,常用的有以下12种(供参考)。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 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二)、授之以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该教程的“评改” 环节分为“点评”和“修改”两步。教师要在学生初涉快速作文实验时教给学生 评改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评改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章可
还主张多改。他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做完多后,总要看两 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鲁迅对散文“藤 野先生”的修改,达到 160 多处,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改 过七遍。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在写作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二、作好指导,教学生学评改的知识和方法。 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开始修改作文时,往往不 得要领,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 1981 年 12 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 GBI 一 81《校对符号及其 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 22 种,常用的有以下 12 种(供参考)。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 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二)、授之以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该教程的“评改” 环节分为“点评”和“修改”两步。教师要在学生初涉快速作文实验时教给学生 评改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评改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章可 循
1、范文点评(读一记一评) (1)读 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作文,要求:说普通话、语速适中、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自然流畅、读出语感(刚开始要求做到前4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后,再增加难度)。这一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 语感,还锻炼了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示自己的心理素质。 (2)听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台上高声读,台下认真听,并且边 听边悟边记,对所读作文进行书面赏析(可以只记要点、临时发挥)。这是一次 集听话、思维、写作三位一体的综合语文学习,又是下面评议的基础。为了让初 学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地做好评议准备,我在操作中指导学生结合 自身实际设计了一些可操作的表格。 找亮点 好词佳句描写(写)法修辞表达效果 挑刺头 问 题改进方法 (3)评议。一般采取一文多评的方式进行,可以由自己来评,也可以让别人去议 在该实验中,除教师对学生作文示范点评外,学生也要对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 评议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有所发现一一发现自己写作的优势风格和个性;有所鼓励 一鼓励自己树立写作自信心,从中找到做人的尊严;有所提高一一博取众人之 长,领悟写作真谛,自我改变、自我提高。因此在评议中教师要穿针引线,鼓励 学生敢想、敢说、畅所欲言:还要授之以法,施之以范,指导学生会说善说,出 口成章,启发他们对不同的观点开展必要的争鸣。 我在教学中倡导学生采用“优+建议”的原则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赏识品 析”参考模式为: (1)总体上讲,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 (好、较好,成功、较成功……) 是(否)完成训练任务,(是)否达到训练目标…
1、范文点评(读—记—评) ⑴读 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作文,要求:说普通话、语速适中、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自然流畅、读出语感(刚开始要求做到前 4 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后,再增加难度)。这一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 语感,还锻炼了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示自己的心理素质。 ⑵听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台上高声读,台下认真听,并且边 听边悟边记,对所读作文进行书面赏析(可以只记要点、临时发挥)。这是一次 集听话、思维、写作三位一体的综合语文学习,又是下面评议的基础。为了让初 学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地做好评议准备,我在操作中指导学生结合 自身实际设计了一些可操作的表格。 找亮点 好词佳句 描写(写)法 修 辞 表达效果 挑刺头 问 题 改进方法 ⑶评议。一般采取一文多评的方式进行,可以由自己来评,也可以让别人去议。 在该实验中,除教师对学生作文示范点评外,学生也要对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 评议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有所发现——发现自己写作的优势风格和个性;有所鼓励 ——鼓励自己树立写作自信心,从中找到做人的尊严;有所提高——博取众人之 长,领悟写作真谛,自我改变、自我提高。因此在评议中教师要穿针引线,鼓励 学生敢想、敢说、畅所欲言;还要授之以法,施之以范,指导学生会说善说,出 口成章,启发他们对不同的观点开展必要的争鸣。 我在教学中倡导学生采用“优+建议”的原则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赏识品 析”参考模式为: ⑴总体上讲,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 (好、较好,成功、较成功……) 是(否)完成训练任务,(是)否达到训练目标……
(2)拟评 分 (3)优点有:①、……②…… (4)建议:如果把……,希望… 2、习作批改要点。 (1)格式是否正确。 (2)书写是否规范,卷面是否整洁。这点让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3)错别字几个。在错字原文处打×,并标号。如×1,×2等,学生 读完别人的作文,错别字个数就出来了。 (4)有几处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附上?,加标记,如 ?①。如能 写出语病在何处,提出修改意见就更好了。 (5)标点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6)好词用“·”标示 (7)佳句用“一”标识。 以上六条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一两篇文章的批文实践,就能够掌握这 几条要求了。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以下几条要求。 (⑧8)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老师在批改指导时,结合两三篇具体例 文,加以指导,学生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9)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 有典型性 (10)看文章结构。包括四点:段落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 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11)看表达方式。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老师作文指导时提的要求。 (12)看语言是否简炼、流畅、深刻。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罗嗦、简要 精炼。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不疙里疙瘩;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精辟,能 抓住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当然,修改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每次修改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教师可根据 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确定修改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三、强化训练 1、朗读自改。完成习作,在作文时间未到前,学生默默朗读自己的作文,凭借
⑵拟评 分 ⑶优点有:①、……②…… ⑷建议:如果把……,希望…… 2、习作批改要点。 (1)格式是否正确。 (2)书写是否规范,卷面是否整洁。这点让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3)错别字几个。在错字原文处打×,并标号。如×1,×2 等,学生 读完别人的作文,错别字个数就出来了。 (4)有几处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附上?,加标记,如 ?①。如能 写出语病在何处,提出修改意见就更好了。 (5)标点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6)好词用“••”标示。 (7)佳句用“—”标识。 以上六条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一两篇文章的批文实践,就能够掌握这 几条要求了。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以下几条要求。 (8)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老师在批改指导时,结合两三篇具体例 文,加以指导,学生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9)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 有典型性。 (10)看文章结构。包括四点:段落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 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11)看表达方式。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老师作文指导时提的要求。 (12)看语言是否简炼、流畅、深刻。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罗嗦、简要、 精炼。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不疙里疙瘩;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精辟,能 抓住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当然,修改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每次修改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教师可根据 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确定修改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三、强化训练 1、朗读自改。完成习作,在作文时间未到前,学生默默朗读自己的作文,凭借
语感,边读边改。朗读自改法对于修改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 误的句子现象是最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 2、示范修改,激发兴趣 教师示范修改、点评,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修改的方法和要领。领悟该怎么写, 不该怎么写,要怎么改。克服了自改的畏难情绪,提高自改技能 3、学生互评、兵教兵。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作文中往往会出 现自己写得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互评互改能较好地弥补这个 缺陷。在评改中,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掌握修改 作文知识和本领,提高作文自改的能力。因此批改别人的作文,对别人是一种帮 助,对自己也是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互改可在同桌两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四 人小组内进行。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 眼”了。一位写作能力挺强的学生在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比喻拟人交错使用, 可是一到‘小老师’那就通不过了,“你一会儿写花,一会儿写蓝天,一会儿又 写树,一会儿又写小草,按着你这样的顺序,读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点头丸’ 似的,忽上忽下”,作者也不服气,辩解自己就是按这个顺序观察的。二人争执 不下,找老师理论。老师因势利导,讲解了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两位 同学点头称是。不见得‘小老师’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来加以 改正,写作水平就会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 4、评语写作。 评语写作是学生作文评改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 程安排、循序渐进地作好指导,让学生逐学会作文评语的书写。 ①要点式评语。 “初中素质作文训练教程”1—9次作文训练后的“评语”处均有提示性语言。 因此,对于初学者,教师指导其用好该模式,写出具有针对性的要点即可。以七 年级上册为例 第一次作文,训练目标为“写一段话,做到中心明确”,其评语模式为填空式: 这段文章的中心是 ,围绕中心写的句子 有 句,语言 书
语感,边读边改。朗读自改法对于修改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 误的句子现象是最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 2、示范修改,激发兴趣 教师示范修改、点评,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修改的方法和要领。领悟该怎么写, 不该怎么写,要怎么改。克服了自改的畏难情绪,提高自改技能。 3、学生互评、兵教兵。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作文中往往会出 现自己写得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互评互改能较好地弥补这个 缺陷。在评改中,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掌握修改 作文知识和本领,提高作文自改的能力。因此批改别人的作文,对别人是一种帮 助,对自己也是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互改可在同桌两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四 人小组内进行。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 眼”了。一位写作能力挺强的学生在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比喻拟人交错使用, 可是一到‘小老师’那就通不过了,“你一会儿写花,一会儿写蓝天,一会儿又 写树,一会儿又写小草,按着你这样的顺序,读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点头丸’ 似的,忽上忽下”,作者也不服气,辩解自己就是按这个顺序观察的。二人争执 不下,找老师理论。老师因势利导,讲解了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两位 同学点头称是。不见得‘小老师’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来加以 改正,写作水平就会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 4、评语写作。 评语写作是学生作文评改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 程安排、循序渐进地作好指导,让学生逐学会作文评语的书写。 ①要点式评语。 “初中素质作文训练教程”1—9 次作文训练后的“评语”处均有提示性语言。 因此,对于初学者,教师指导其用好该模式,写出具有针对性的要点即可。以七 年级上册为例: 第一次作文,训练目标为“写一段话,做到中心明确”,其评语模式为填空式: 这 段 文 章 的 中 心 是 , 围 绕 中 心 写 的 句 子 有 句,语言 , 书 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