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评价等级 1、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 工程运行期不产生废水。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期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污水产生 量小于100mn3d,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3、SS和氨氮等,均为非持久性污染物, 污染物类型数=1,需要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项目所排污水水质水属简单 类。施工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平湖污水处理厂进行后续处理,处理后外排入君子布 河,项目废水不直接排入受纳水体,因此确定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下水环境 本项目属于河道整治工程,项目运营期没有污水的产生与排放,项目运营期路面 不会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污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2、声环境 本项目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期施工噪声,运营期没有噪声污染源,评价范围内 敏感目标声功能区划为GB3096-2008规定的2和3类区,项目建设前后沿线区域噪 声级最高增高量较小(<3dB(A),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因此确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 工作等级为二级。 3、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分级主要根据评价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 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确定。本项目所处区域地形平坦,属 平原地区;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燃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废气、施工 及道路扬尘、淤泥臭气;运营期废气主要为维护性疏浚施工机械排放的燃油机械废气, 废气产生量较小。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δ8)的规定, 确定本次空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三级。 4、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9-2011)中的有关规定以及对 工程沿线区域的现场踏勘分析: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7.94万m2(0.1794km2)<2km2
1.5 评价等级 1、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 工程运行期不产生废水。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期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污水产生 量小于 1000m3 /d,主要污染物为 CODCr、BOD5、SS 和氨氮等,均为非持久性污染物, 污染物类型数=1,需要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项目所排污水水质水属简单 类。施工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平湖污水处理厂进行后续处理,处理后外排入君子布 河,项目废水不直接排入受纳水体,因此确定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下水环境 本项目属于河道整治工程,项目运营期没有污水的产生与排放,项目运营期路面 不会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污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1),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2、声环境 本项目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期施工噪声,运营期没有噪声污染源,评价范围内 敏感目标声功能区划为 GB3096-2008 规定的 2 和 3 类区,项目建设前后沿线区域噪 声级最高增高量较小(<3dB(A)),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因此确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 工作等级为二级。 3、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分级主要根据评价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 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确定。本项目所处区域地形平坦,属 平原地区;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燃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废气、施工 及道路扬尘、淤泥臭气;运营期废气主要为维护性疏浚施工机械排放的燃油机械废气, 废气产生量较小。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的规定, 确定本次空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三级。 4、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的有关规定以及对 工程沿线区域的现场踏勘分析: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 17.94 万 m(2 0.1794km2)<2km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9-2011)中的判别标准,确定本工 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5-1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面积≥20km2 面积2km220km 面积≤2km 或长度≥100km 或长度50km100km 或长度≤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 重要生态敏感区 级 般区域 级 三级 级级级 5、环境风险 本项目属于河道整治项目,不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与储存,发生的环境风险事 故主要为截流管网事故污水泄露造成的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概率低,不存在重大危险 源,本项目位于准水源保护区,为环境敏感地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 导则》(HJ169-2004)规定,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 表1.5-2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划分表 项目 剧毒危险性一般危险可燃、易燃 爆炸危险性 物质 物质 危险性物质 物质 重大污染源 非重大危险源 环境敏感地区 综上所述,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汇总见表15-3。 表1.5-3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汇总一览表 评价内容 工作等级 地表水环境 地下水环境 三级 声环境 大气环境 生态环境 级级级级 环境风险 16评价范围 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位于观澜河流域,项目整治河流为君子布河,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的判别标准,确定本工 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1.5-1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面积≥20km2 或长度≥100km 面积 2km2 ~20km2 或长度 50km~100km 面积≤2km2 或长度≤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三级 三级 5、环境风险 本项目属于河道整治项目,不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与储存,发生的环境风险事 故主要为截流管网事故污水泄露造成的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概率低,不存在重大危险 源,本项目位于准水源保护区,为环境敏感地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 导则》(HJ/T169-2004)规定,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 表 1.5-2 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划分表 项 目 剧毒危险性 物质 一般危险 物质 可燃、易燃 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 物质 重大污染源 一 二 一 一 非重大危险源 二 二 二 二 环境敏感地区 一 一 一 一 综上所述,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汇总见表 1.5-3。 表 1.5-3 本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汇总一览表 评价内容 工作等级 地表水环境 三级 地下水环境 三级 声环境 二级 大气环境 三级 生态环境 三级 环境风险 一级 1.6 评价范围 1、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位于观澜河流域,项目整治河流为君子布河,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地面水环境》(HJ/2.3-93),确定本项目的地表水评价范围为:支流三汇入口处至苗 坑水库溢洪道终点止以及三条支流 (2)地下水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确定项目地下水环 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项目用地范围内。 2、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规定,确定项目 声评价范围确定为项目红线外200m范围内。 3、大气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项目大气评价范围 为项目沿线两侧200m范围。 4、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确定本工程陆生生态 评价范围为工程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水生生态评价范围为支流三汇入口处至苗坑 水库溢洪道终点止以及三条支流。 综上所述,本项目评价范围划分见表16-1和图1.6-1所示。 表1.6-1项目评价范围汇总表 评价内容 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 支流三汇入口处至苗坑水库溢洪道终点止以及三条支流 地下水环境 项目用地范围内 声环境 项目红线外20m范围内 工程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 生态环境 陆生生态:工程沿线两侧200m范围 水生生态:支流三汇入口处至苗坑水库溢洪道终点止以及三条支流 17评价时段 项目评价时段包括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 18评价重点 根据本次工程的特点及周围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如下: (1)施工期:本工程建设期以生态环境(含水生生态、陆生生态、水土流失)
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本项目的地表水评价范围为:支流三汇入口处至苗 坑水库溢洪道终点止以及三条支流。 (2)地下水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确定项目地下水环 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项目用地范围内。 2、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规定,确定项目 声评价范围确定为项目红线外 200m 范围内。 3、大气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项目大气评价范围 为项目沿线两侧 200m 范围。 4、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确定本工程陆生生态 评价范围为工程沿线两侧 200m 范围内,水生生态评价范围为支流三汇入口处至苗坑 水库溢洪道终点止以及三条支流。 综上所述,本项目评价范围划分见表 1.6-1 和图 1.6-1 所示。 表 1.6-1 项目评价范围汇总表 评价内容 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 支流三汇入口处至苗坑水库溢洪道终点止以及三条支流 地下水环境 项目用地范围内 声环境 项目红线外 200m 范围内 大气环境 工程沿线两侧 200m 范围内 生态环境 陆生生态:工程沿线两侧 200m 范围 水生生态:支流三汇入口处至苗坑水库溢洪道终点止以及三条支流 1.7 评价时段 项目评价时段包括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 1.8 评价重点 根据本次工程的特点及周围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如下: (1)施工期:本工程建设期以生态环境(含水生生态、陆生生态、水土流失)
施工噪声、扬尘和底泥的影响为评价重点 (2)运营期:运营期以项目对君子布河的水文水质影响为评价重点 19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19.1环境保护目标 (1)地表水环境:对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禁止 直接排入君子布河,确保君子布河整治河段的水质不低于现状,运营期确保君子布河 水质得到改善。 (2)地下水环境:确保项目施工污水均有可靠的防治措施,不因污水泄露而污 染地下水。 (3)空气环境保护目标:通过采取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本项目大气 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应的标准限值,工程沿线的环境敏感点大气环境质量不超过标准限 (4)声环境保护目标:采取各项措施,避免或减少项目施工噪声对声环境敏感 目标的影响,使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满足相应环境质量管理目标。 (5)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工程范围自然体系的连通性、生物多样性、生态 系统完整性。维护区域自然体系的稳定。确保项目建成后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 恢复。 1.92环境敏感点 本项目两侧主要均为城市建成区,根据现场调査,周围敏感点较多,主要为工业 区宿舍和居民区等。同时,项目本身对环境的要求也较髙,也属于环境敏感点。项目 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具体情况如表19-1和附图1所示
施工噪声、扬尘和底泥的影响为评价重点。 (2)运营期:运营期以项目对君子布河的水文水质影响为评价重点。 1.9 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1.9.1 环境保护目标 (1)地表水环境:对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禁止 直接排入君子布河,确保君子布河整治河段的水质不低于现状,运营期确保君子布河 水质得到改善。 (2)地下水环境: 确保项目施工污水均有可靠的防治措施,不因污水泄露而污 染地下水。 (3)空气环境保护目标:通过采取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本项目大气 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应的标准限值,工程沿线的环境敏感点大气环境质量不超过标准限 值。 (4)声环境保护目标:采取各项措施,避免或减少项目施工噪声对声环境敏感 目标的影响,使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满足相应环境质量管理目标。 (5)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工程范围自然体系的连通性、生物多样性、生态 系统完整性。维护区域自然体系的稳定。确保项目建成后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 恢复。 1.9.2 环境敏感点 本项目两侧主要均为城市建成区,根据现场调查,周围敏感点较多,主要为工业 区宿舍和居民区等。同时,项目本身对环境的要求也较高,也属于环境敏感点。项目 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具体情况如表 1.9-1 和附图 1 所示
表1-10-1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以及保护目标一览表 敏感点 距高施工 序号 区最近距 照片 受体性质环境保护目标 行政区划名称 高(m) 仁屋村 约240户,约960声环境3类功 1禾花社区(自然A1+312.350-A1+613.728 人。房屋砖混结 大气环境二类 功能区 2辅城场社/岭二村 约240户,约90声环境2类功 (居民小A0+557814AO+6396522 人。房屋砖混结大气环境二类 功能区
表 1-10-1 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以及保护目标一览表 敏感点 序号 行政区划 名称 所在桩号 距离施工 区最近距 离(m) 照片 受体性质 环境保护目标 1 禾花社区 仁屋村 (自然 村) A1+312.350~A1+613.728 2 约240户,约960 人。房屋砖混结 构。 声环境3类功 能区; 大气环境二类 功能区 2 辅城坳社 区 歧岭二村 (居民小 组) A0+557.814~AO+639.652 2 约240户,约960 人。房屋砖混结 构。 声环境 2 类功 能区; 大气环境二类 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