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g①<形>坚固。《赤壁之战》:“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 名〉险固的地方。《过秦论》:“秦孝公据轂函之~,拥雍州之地。” 【又】〈形使动>使……坚固:巩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形> 稳固:牢固。《骰之战》:“君臣~守以窥周室。”③<形固执:顽固。《愚公移山》:“汝心之 不可彻。”《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④<副>坚决;坚持。《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止之。”⑤<副>本来:原来。《齐桓晋文之事》:“臣~知王之不忍也。”⑥<副>当 然。《垓下之战》:“今日~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⑦<连>通“故”,所以,因此。柳宗元《封 建论》:“吾~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⑧<形>鄙陋。司马相如《上林赋》:“鄙人~陋 不知忘讳。” 【固穷】甘处贫困,不失气节 顾:g①<动回头;回头看。《骰之战》:“不~而唾”《荆轲刺秦王》:“荆轲~笑武阳。”② <动>视:看。《行路难》:“拔剑四~心茫然。”③<动>看望:拜访。《出师表》:“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臣于草庐之中。”④<动>顾念;关心。《诗经·硕鼠》:“三岁贯女, 莫我肯~。”⑤<动>回还:返回。《屈原列传》:“使于齐,~反,谏怀王曰。”⑥<副>只是 不过。《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⑦<副>但:却;反而。《廉 颇蔺相如列传》:“~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为学》:“人之立志,~不如蜀鄙 之僧哉?” 观;guan①<动观看;看。《信陵君窃符救赵》:“市人皆~公子执辔。”②<动观察;考察。 《信陵君窃符救赵》:“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以~公子。”③<动>观赏。《观沧海》:“东 临碣石,以~沧海。”④<名>景物;景象。《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常在于险远。”⑤<动>游览:;游赏。《张衡传》:“因入京师,~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动>阅览: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群书。” 国:gu①<名>国家。《察今》:“故治~无法则乱。”②<名>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 地。《寡人之于国也》:“察邻~之政,无如寡人用心者。”③<名>国都:京都。《轂之战》:“武 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岳阳楼记》:“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④<名>地方 地域。《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 躬:gong①<名>身体。《中山狼传》:“我鞠~不敢息。”②<代>自身;自己。《诗经·氓》:“静 言思之,~自悼矣。”③<副>亲自。《出师表》:“臣本布衣,~耕于南阳。” 规:gui①<名>画圆形的工具;圆规。《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②<名> 圆形。《梦溪笔谈》:“图为一圆~,及画极星于~中。”③<名>法度:准则。《三国志·臧洪 传》:“以趣舍异~,不得相见。”④<名>典范。王粲《咏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 ⑤<动>谋划:规划。《桃花源记》:“闻之,欣然~往。”⑥<动>谋划;打算。《三国志·诸葛 亮传》:“与豫州协~同力。”⑦<动>劝告,告诫。《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亲戚补 察。”⑧<名>古代田制之一。 过:gu①<动>走过;经过。《轂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周北门。”②动>时间过去 《采草药》:“花~而采,则根色黯恶。”③<名>经历;过程。《苏武》:“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得夜见汉使,具自陈~。”④<动>超过:胜过。《齐桓晋文之事》:“古之人所以大~人者无 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⑤<副>过分;过于。《陈情表》:“~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 6
6 固:gù①<形>坚固。《赤壁之战》:“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 〈名〉险固的地方。《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拥雍州之地。” 【又】〈形使动>使……坚固;巩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形> 稳固;牢固。《殽之战》:“君臣~守以窥周室。”③<形>固执;顽固。《愚公移山》:“汝心之~,~ 不可彻。”《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④<副>坚决;坚持。《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止之。”⑤<副>本来;原来。《齐桓晋文之事》:“臣~知王之不忍也。”⑥<副>当 然。《垓下之战》:“今日~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⑦<连>通“故”,所以,因此。柳宗元《封 建论》:“吾~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⑧<形>鄙陋。司马相如《上林赋》:“鄙人~陋, 不知忘讳。” 【固穷】甘处贫困,不失气节。 顾:gù①<动>回头;回头看。《殽之战》:“不~而唾”《荆轲刺秦王》:“荆轲~笑武阳。”② <动>视;看。《行路难》:“拔剑四~心茫然。”③<动>看望;拜访。《出师表》:“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臣于草庐之中。”④<动>顾念;关心。《诗经·硕鼠》:“三岁贯女, 莫我肯~。”⑤<动>回还;返回。《屈原列传》:“使于齐,~反,谏怀王曰。”⑥<副>只是; 不过。《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⑦<副>但;却;反而。《廉 颇蔺相如列传》:“~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为学》:“人之立志,~不如蜀鄙 之僧哉?” 观:guān①<动>观看;看。《信陵君窃符救赵》:“市人皆~公子执辔。”②<动>观察;考察。 《信陵君窃符救赵》:“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以~公子。”③<动>观赏。《观沧海》:“东 临碣石,以~沧海。”④<名>景物;景象。《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常在于险远。”⑤<动>游览;游赏。《张衡传》:“因入京师,~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⑥ <动>阅览;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群书。” 国:guó①<名>国家。《察今》:“故治~无法则乱。”②<名>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 地。《寡人之于国也》:“察邻~之政,无如寡人用心者。”③<名>国都;京都。《殽之战》:“武 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岳阳楼记》:“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④<名>地方; 地域。《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 躬:gōng①<名>身体。《中山狼传》:“我鞠~不敢息。”②<代>自身;自己。《诗经·氓》:“静 言思之,~自悼矣。”③<副>亲自。《出师表》:“臣本布衣,~耕于南阳。” 规:guī①<名>画圆形的工具;圆规。《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②<名> 圆形。《梦溪笔谈》:“图为一圆~,及画极星于~中。”③<名>法度;准则。《三国志·臧洪 传》:“以趣舍异~,不得相见。”④<名>典范。王粲《咏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 ⑤<动>谋划;规划。《桃花源记》:“闻之,欣然~往。”⑥<动>谋划;打算。《三国志·诸葛 亮传》:“与豫州协~同力。”⑦<动>劝告,告诫。《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亲戚补 察。”⑧<名>古代田制之一。 过:guò①<动>走过;经过。《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周北门。”②<动>时间过去。 《采草药》:“花~而采,则根色黯恶。”③<名>经历;过程。《苏武》:“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得夜见汉使,具自陈~。”④<动>超过;胜过。《齐桓晋文之事》:“古之人所以大~人者无 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⑤<副>过分;过于。《陈情表》:“~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
盘桓,有所希冀。”⑥<名>过失。《轂之战》:“孤之~也,大夫何罪。”⑦<动>责备。《鸿门 宴》:“闻大王有意督~之。”⑧<动>访问:探望。《信陵君窃符救赵》:“臣有客在市屠中, 愿枉车骑~之。” 好:hao①<形容貌美。《陌上桑》:“秦氏有~女,自名为罗敷。”②<形>好;善、佳。与“坏”、 恶”相对。《春夜喜雨》:“~雨知时节。”《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风景。” 【又】友好:和睦。《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会于西河外渑 池。”《隆中对》:“于是与亮情~日密。”③<动>完毕:完成。韩偓《无题》:“妆~方长叹, 欢余却浅颦。”④<副>合适:合宜。《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青春作伴~还家。”⑤<副>很。 《智取生辰纲》:“你这客官~不晓事。”⑥<形>病痊愈。《林黛玉进贾府》:“只怕他的病 生不能~的了。” 号:hao①<动喜欢:喜好。《涉江》:“余幼~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②<名>玉器或钱 币中间的孔。《周礼·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三寸以为度。” 好:hao①<动>大声喊叫:呼喊。《童区寄传》:“因大~,一座皆惊。”《<指南录>后序》:“天 高地迥,~呼靡及。” 【又】呼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②<动>哭。《项脊轩志》:“令人长 不能自禁。” hao①<名>号令:命令。《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论国事,以出~令。”②<动>号称:称作。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百万。”《谭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 新政,时~为‘军机四卿 【又】称号。《陈涉世家》:“陈涉乃自立王,~为张楚。 【又】别号。《醉翁亭记》:“故自~曰醉翁也。”③<名>乐器名。如号筒,吹号。 河:he①<名>特指黄河。《寡人之于国也》:“~内凶,则移其民于~东 【又】泛指河流。《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②<名>指银河。谢眺《赠西府同僚》: “秋~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恨:hen①<形>不满意;遗憾。《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久之。”《伶官传序》: 此三者,吾遗~也。”②<名>怨恨;仇恨。《柳毅传》:“然而~贯肌骨,亦何能愧避?”《秋 声赋》:“念谁为这戕贼,亦何~乎秋声 【辨】憾,恨,怨。“憾”和“恨”是同义词,都表示遗憾。先秦一般用“憾”,汉以后多用 “恨”。“怨”和“恨”不是同义词。在古书中“怨”表示仇视、怀恨,“恨”不表示仇视 仇恨。只有“怨恨”二字连用时才有仇恨意思 会εhui①<动>会合:;聚集。《陈涉世家》:“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计事。”《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多~于此。”②<动>会盟;宴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王许之,遂与秦王 渑池。”《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宾客。” 【又】会见:见面。《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闻,不肯与~。”《孔雀东南飞》:“于今无 因。”③<名>机会:时机。《<指南录>后序》:“中兴机~,庶几在此。”④<名>节奏。《庖丁 解牛》:“乃中《经首》之~。”⑤<动>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意,便欣然忘食。”⑥<副>适逢:恰巧遇上。《陈涉世家》:“~天大雨,道不通,度 已失期。”⑦<动>能。《林黛玉进贾府》:“我自来是如此,从~饮食时便吃药。”⑧<副>当然
7 盘桓,有所希冀。”⑥<名>过失。《殽之战》:“孤之~也,大夫何罪。”⑦<动>责备。《鸿门 宴》:“闻大王有意督~之。”⑧<动>访问;探望。《信陵君窃符救赵》:“臣有客在市屠中, 愿枉车骑~之。” 好:hǎo①<形>容貌美。《陌上桑》:“秦氏有~女,自名为罗敷。”②<形>好;善、佳。与“坏”、 “恶”相对。《春夜喜雨》:“~雨知时节。”《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风景。” 【又】友好;和睦。《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会于西河外渑 池。”《隆中对》:“于是与亮情~日密。”③<动>完毕;完成。韩偓《无题》:“妆~方长叹, 欢余却浅颦。”④<副>合适;合宜。《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青春作伴~还家。”⑤<副>很。 《智取生辰纲》:“你这客官~不晓事。”⑥<形>病痊愈。《林黛玉进贾府》:“只怕他的病一 生不能~的了。” 号:hào①<动>喜欢;喜好。《涉江》:“余幼~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②<名>玉器或钱 币中间的孔。《周礼·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三寸以为度。” 好:háo①<动>大声喊叫;呼喊。《童区寄传》:“因大~,一座皆惊。”《<指南录>后序》:“天 高地迥,~呼靡及。” 【又】呼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②<动>哭。《项脊轩志》:“令人长~ 不能自禁。” hào①<名>号令;命令。《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论国事,以出~令。”②<动>号称;称作。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百万。”《谭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 新政,时~为‘军机四卿’。” 【又】称号。《陈涉世家》:“陈涉乃自立王,~为张楚。” 【又】别号。《醉翁亭记》:“故自~曰醉翁也。”③<名>乐器名。如号筒,吹号。 河:hé①<名>特指黄河。《寡人之于国也》:“~内凶,则移其民于~东。” 【又】泛指河流。《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②<名>指银河。谢眺《赠西府同僚》: “秋~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恨:hèn①<形>不满意;遗憾。《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久之。”《伶官传序》: “此三者,吾遗~也。”②<名>怨恨;仇恨。《柳毅传》:“然而~贯肌骨,亦何能愧避?”《秋 声赋》:“念谁为这戕贼,亦何~乎秋声。” 【辨】憾,恨,怨。“憾”和“恨”是同义词,都表示遗憾。先秦一般用“憾”,汉以后多用 “恨”。“怨”和“恨”不是同义词。在古书中“怨”表示仇视、怀恨,“恨”不表示仇视、 仇恨。只有“怨恨”二字连用时才有仇恨意思。 会:huì①<动>会合;聚集。《陈涉世家》:“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计事。”《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多~于此。”②<动>会盟;宴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王许之,遂与秦王~ 渑池。”《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宾客。” 【又】会见;见面。《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闻,不肯与~。”《孔雀东南飞》:“于今无~ 因。”③<名>机会;时机。《<指南录>后序》:“中兴机~,庶几在此。”④<名>节奏。《庖丁 解牛》:“乃中《经首》之~。”⑤<动>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意,便欣然忘食。”⑥<副>适逢;恰巧遇上。《陈涉世家》:“~天大雨,道不通,度 已失期。”⑦<动>能。《林黛玉进贾府》:“我自来是如此,从~饮食时便吃药。”⑧<副>当然;
必定。《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不相从许。”《行路难》:“长风破浪~有时。”⑨<副> 将要。《江城子·密州出猎》:“~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会:kui①<动>算帐:结帐。《冯谖客孟尝君》:“谁习计~,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②< 名>帽子上缀结采玉的缝隙叫会,作朝及蔽膝的领缝也叫会。 【会圣】有超人本领。 【会子】1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2约会的帖子。 惠:hui①<形仁爱:仁慈。《赤壁之战》:“孙讨虏聪明仁~,敬贤礼士。”②<名>恩惠:恩 赐。《曹刿论战》:“小~未偏,民弗从也。”《谏太宗十思疏》:“仁者播其~,信者效其忠。” ③<敬词>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施加恩惠。无实在意义。《左传·僖公四年》:“君~徼福 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④<形>柔和。《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 风和畅。”⑤<形>通“慧”,聪明。《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送李愿归盘谷序》:“秀 外而~中。” 【惠风】1.柔和的风。2比喻恩惠、仁爱。 【惠化】旧时地方官有被人称道的政绩和教化。 【惠鲜】施恩惠于贫穷的人 【惠音】1.和谐之音。2敬称友人的来信。 或:huo①<代>有的;有的人;有的事。《寡人之于国也》:“~百步而后止。”②<副>有时。 《归去来兮辞》:“~命巾车,~棹孤舟。”③<副>又。《诗经·宾之初筵》:“既立之监, 佐之史。”④<副>或者:或许。《冯婉贞》:“猱进鸷击,~能免乎?”⑤<形>通“惑”,迷惑 《汉书·霍去病传》:“别从东道,~失道 及:j①<动>赶上:追上。《轂之战》:“~诸河,则在舟中矣。”②<动>至;到;到达。《归 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将有事于西畴。”《伶官传序》:“~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③<动>遭遇:遇到。《叔向贺贫》:“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于难。”④κ动>推及:涉及。 《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人之老。”⑤<动>来得及。《荆轲刺秦王》:“方急时,不 召下兵。” 【又】<名>指充足的应付时间。《论积贮疏》:“乃骇而图之,岂将有~乎?”⑥<动>赶得上: 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君也。”⑦<介>等到:到了。《兰亭集序》: “~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⑧<介>趁着。《子鱼论战》:“彼众我寡,~其 未既济也,请击之。”⑨<介>跟,与。《左传·僖公四年》:“屈完~诸侯盟。”⑩<连>和,与 《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极:j①<名>房顶正中的大梁。《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上有三穗 禾。”②<名>屋顶;屋脊。《狱中杂记》:“牖其前以通明,屋~有窗以达气。”③<名>辘轳的 横梁。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霤穿石,单~之绠断干。”④<名>尽头;顶点。《庄暴 见孟子》:“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也。”⑤<名>最高的境地。陆游《何君墓表》: “大抵诗欲工而工非诗之~也。”⑥<名>边:边境。《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废,九 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⑦<动>到达尽头,到达顶点。《阿房宫赋》:“尽态~妍。”⑧ <动>穷尽:完全占有或享受。《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⑨<
8 必定。《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不相从许。”《行路难》:“长风破浪~有时。”⑨<副> 将要。《江城子·密州出猎》:“~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会:kuài①<动>算帐;结帐。《冯谖客孟尝君》:“谁习计~,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②< 名>帽子上缀结采玉的缝隙叫会,作朝及蔽膝的领缝也叫会。 【会圣】有超人本领。 【会子】⒈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⒉约会的帖子。 惠:huì①<形>仁爱;仁慈。《赤壁之战》:“孙讨虏聪明仁~,敬贤礼士。”②<名>恩惠;恩 赐。《曹刿论战》:“小~未偏,民弗从也。”《谏太宗十思疏》:“仁者播其~,信者效其忠。” ③<敬词>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施加恩惠。无实在意义。《左传·僖公四年》:“君~徼福 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④<形>柔和。《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 风和畅。”⑤<形>通“慧”,聪明。《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送李愿归盘谷序》:“秀 外而~中。” 【惠风】⒈柔和的风。⒉比喻恩惠、仁爱。 【惠化】旧时地方官有被人称道的政绩和教化。 【惠鲜】施恩惠于贫穷的人。 【惠音】⒈和谐之音。⒉敬称友人的来信。 或:huò①<代>有的;有的人;有的事。《寡人之于国也》:“~百步而后止。”②<副>有时。 《归去来兮辞》:“~命巾车,~棹孤舟。”③<副>又。《诗经·宾之初筵》:“既立之监,~ 佐之史。”④<副>或者;或许。《冯婉贞》:“猱进鸷击,~能免乎?”⑤<形>通“惑”,迷惑。 《汉书·霍去病传》:“别从东道,~失道。” 及:jí①<动>赶上;追上。《殽之战》:“~诸河,则在舟中矣。”②<动>至;到;到达。《归 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将有事于西畴。”《伶官传序》:“~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③<动>遭遇;遇到。《叔向贺贫》:“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于难。”④<动>推及;涉及。 《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人之老。”⑤<动>来得及。《荆轲刺秦王》:“方急时,不~ 召下兵。” 【又】<名>指充足的应付时间。《论积贮疏》:“乃骇而图之,岂将有~乎?”⑥<动>赶得上; 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君也。”⑦<介>等到;到了。《兰亭集序》: “~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⑧<介>趁着。《子鱼论战》:“彼众我寡,~其 未既济也,请击之。”⑨<介>跟,与。《左传·僖公四年》:“屈完~诸侯盟。”⑩<连>和,与。 《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极:jí①<名>房顶正中的大梁。《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上有三穗 禾。”②<名>屋顶;屋脊。《狱中杂记》:“牗其前以通明,屋~有窗以达气。”③<名>辘轳的 横梁。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霤穿石,单~之绠断干。”④<名>尽头;顶点。《庄暴 见孟子》:“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也。”⑤<名>最高的境地。陆游《何君墓表》: “大抵诗欲工而工非诗之~也。”⑥<名>边;边境。《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废,九 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⑦<动>到达尽头,到达顶点。《阿房宫赋》:“尽态~妍。”⑧ <动>穷尽;完全占有或享受。《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⑨<
形>疲劳;困倦。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匈喘跌汗,人~马倦。”⑩<副最:非常;极其 《桃花源记》:“初~狭,才通人。” 集:j①<动>群鸟栖息在树上。《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于灌木。”②<动>泛指 鸟降落或栖止。《岳阳楼记》:“沙鸥翔~,锦鳞游泳。”③<动>停留;止息。《促织》:“临视, 则虫~冠上,力叮不释。”④<动>会集:聚集。《大铁椎传》:“贼二十馀骑四面~。”⑤<动> 召集。《冯婉贞》:“于是~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⑥<名>集子;汇合若干著作、作 品编成的书。《少年中国说》:“龚自珍氏之~有诗一章。”⑦<名>集部,我国古代图书四大 类别之一,与“经”、“史”“子”相对,包括诗诗作品。⑧<名>集市。《范进中举》:“那邻 居飞奔到~上,一地里寻不见。”⑨<动>集会;聚会。《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 内~。”⑩<动>成就:成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晋国赖之。”0)< 形>安定。《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天下已~,乃谋畔逆。 【集字】1.集他人碑贴中的字以成文。2集他人文赋中的字以成诗。3集经文中字,以成摹 计:j①<动算帐;计算。《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日而待也。”②<名>账薄。《汉书·黄 霸传》:“使领郡钱谷 ……以廉称。” 【又】<动送账簿。《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于季氏。”③<动>打算:盘算:谋划。《廉 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欲亡走燕。”④<动>计议;商量。《廉颇蔺相如列传》:“唯 大王与群臣孰~议之。”⑤<名>计谋;计策。《赤壁之战》:“愿早定大~,莫用众人之议也。” 加:ji①<动>浮夸;夸大其辞。《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也,必以信。”②<动>加 上;加于。《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③<动>施加:施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兵谋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④<动>施予;给予。 《唐雎不辱使命》:“大王~惠,以大易小,甚善。”⑤<动>增加;增益。《劝学》:“登高而 招,臂非~长也,而见者远。”⑥<形>厉害:更厉害。《<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杌 陧之象视清季有~。”⑦<名>益处;好处。《鱼我所欲也》:“万钟于我何~焉。”⑧<动>凌驾 欺凌。《论语·公治长》:“我不欲人之~诸我也。”⑨<动>超过;胜过。《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竟酒,终不能~胜于赵。”⑩<动>加以:予以。《过小孤山大孤山》:“尝~营葺,有 碑载其事。”α<副>更:更加。《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少矣。”ακ动>通“嘉”, 嘉赏。李陵《答苏武书》:“闻子之归,……无尺土之封~子之勤。” 假:j①<动>借:贷。《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②<动> 凭借;借助。《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③<动>用:须。丘迟《与陈伯之书》: “将军之所知,不~仆一二谈也。”④<动>给予。《谭嗣同》:“汉人未可~大兵权。”⑤<形> 非正式的:代理的。《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项羽为~上将军。”⑥<形>虚假的: 假的。《朝天子·咏喇叭》:“那里去辨甚么真共~?”⑦<动>假装:装作。《狼》:“乃悟前狼~ 寐,盖以诱敌。”⑧<连>假使;假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令有取, 亦不敢为人师。” jia<名>假期。《孔雀东南飞》:“府吏闻此变,因求~暂归。” xi①<名>通“暇”,空闲时间。《越妇言》:“岂急于富贵未~度者耶?”②<形>通“遐”。高: 远。《列子·周穆王》:“世以为登~焉
9 形>疲劳;困倦。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匈喘胅汗,人~马倦。”⑩<副>最;非常;极其。 《桃花源记》:“初~狭,才通人。” 集:jí①<动>群鸟栖息在树上。《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于灌木。”②<动>泛指 鸟降落或栖止。《岳阳楼记》:“沙鸥翔~,锦鳞游泳。”③<动>停留;止息。《促织》:“临视, 则虫~冠上,力叮不释。”④<动>会集;聚集。《大铁椎传》:“贼二十馀骑四面~。”⑤<动> 召集。《冯婉贞》:“于是~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⑥<名>集子;汇合若干著作、作 品编成的书。《少年中国说》:“龚自珍氏之~有诗一章。”⑦<名>集部,我国古代图书四大 类别之一,与“经”、“史”、“子”相对,包括诗诗作品。⑧<名>集市。《范进中举》:“那邻 居飞奔到~上,一地里寻不见。”⑨<动>集会;聚会。《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 内~。”⑩<动>成就;成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晋国赖之。”⑾< 形>安定。《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天下已~,乃谋畔逆。” 【集字】⒈集他人碑贴中的字以成文。⒉集他人文赋中的字以成诗。⒊集经文中字,以成摹 本。 计:jì①<动>算帐;计算。《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日而待也。”②<名>账薄。《汉书·黄 霸传》:“使领郡钱谷~,……以廉称。” 【又】<动>送账簿。《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于季氏。”③<动>打算;盘算;谋划。《廉 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欲亡走燕。”④<动>计议;商量。《廉颇蔺相如列传》:“唯 大王与群臣孰~议之。”⑤<名>计谋;计策。《赤壁之战》:“愿早定大~,莫用众人之议也。” 加:jiā①<动>浮夸;夸大其辞。《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也,必以信。”②<动>加 上;加于。《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③<动>施加;施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兵谋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④<动>施予;给予。 《唐雎不辱使命》:“大王~惠,以大易小,甚善。”⑤<动>增加;增益。《劝学》:“登高而 招,臂非~长也,而见者远。”⑥<形>厉害;更厉害。《<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杌 陧之象视清季有~。”⑦<名>益处;好处。《鱼我所欲也》:“万钟于我何~焉。”⑧<动>凌驾; 欺凌。《论语·公治长》:“我不欲人之~诸我也。”⑨<动>超过;胜过。《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竟酒,终不能~胜于赵。”⑩<动>加以;予以。《过小孤山大孤山》:“尝~营葺,有 碑载其事。”⑾<副>更;更加。《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少矣。”⑿<动>通“嘉”, 嘉赏。李陵《答苏武书》:“闻子之归,……无尺土之封~子之勤。” 假:jiǎ①<动>借;贷。《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②<动> 凭借;借助。《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③<动>用;须。丘迟《与陈伯之书》: “将军之所知,不~仆一二谈也。”④<动>给予。《谭嗣同》:“汉人未可~大兵权。”⑤<形> 非正式的;代理的。《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项羽为~上将军。”⑥<形>虚假的; 假的。《朝天子·咏喇叭》:“那里去辨甚么真共~?”⑦<动>假装;装作。《狼》:“乃悟前狼~ 寐,盖以诱敌。”⑧<连>假使;假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令有取, 亦不敢为人师。” jià<名>假期。《孔雀东南飞》:“府吏闻此变,因求~暂归。” xiá①<名>通“暇”,空闲时间。《越妇言》:“岂急于富贵未~度者耶?”②<形>通“遐”。高; 远。《列子·周穆王》:“世以为登~焉
【假道】1.宽容;诱导。2.借路。 【假手】1借他人之手来达到目的。2古时臣僚为帝王作诏令 间:jian①<名>中间;当中。指处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千 乘之国,摄乎大国之~。”②<名>期间:年间。指时间。《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 已为陈迹。”③<副>近来,不久之前。《左传·成公十六年》:“以君之灵,~蒙甲胄,不敢 拜命。”④<量>,用于房屋。《归田园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ian①<名>间隙:空隙。《庖丁解牛》:“彼节者有~,而刀刃者无厚。”②<名>嫌隙:隔阂。 《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有~矣。”③<名>机会;空子。《<指南录>后序》:“至京口, 得~奔真州。”④<名>距离:差别。《淮南子·俶真》:“则美丑有~矣。”⑤<动>间隔:隔离。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隔。”⑥<动>经历;持续。《狱中杂记》:“一人予二十金,骨微 伤,病~月。”⑦<动>离间。《屈原列传》:“谗人~之,可谓穷矣。”⑧<动伺候:侦察。《韩 非子·外储说右上》:“内~主之情以告外。”⑨<名>间谍。《史记·河渠书》:“始臣为 然渠成亦秦之利也。”⑩<动>参与;介入。《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动> 交杂:夹杂。《口技》:“中~力拉崩倒之声。”0D<名>一会儿;片刻。《促织》:“少~,帘内 掷一纸出。”03<副>间断的;间或。《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进。”00副> 私下:暗地里。《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语。”α5<名>间道:偏僻的小路。《廉颇 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xi迫n<形>通“闲”。空闲:安静。《楚辞·招魂》:“像设君室,静~安些。” 简:jian①<名>写字用的竹简、竹片。蔡邕《独断》:“策者,~也。”②<名>笏;手板。李 公佐《南柯太守传》:“有一人紫衣象~前趋。”③<名>书信;信函。《梦溪笔谈》:“乃为 答之。”④<动>同“拣”,挑选。《核舟记》:“盖~桃核修狭者为之。”⑤κ形>简单;简略。《石 钟山记》:“盖叹郦元之~,而笑李渤之陋也。” 【简练】1.用心研习。2.简明干练 见:jin①<动>看;看到。《齐桓晋文之事》:“~牛未~羊也。”②<动>遇见:碰见。《回乡 偶书》:“儿童相~不相识。”③<动>见面;会面。《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④<动>拜 见:谒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威王。”⑤<动>召见:接见。《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章台~相如。”⑥<动>知道:懂得。《示儿》:“乃翁~事可怜迟。”⑦<动听见;听 到。《林黛玉进贾府》:“总不许~哭声。”⑧<名>见解;见识。《晋书·王浑传》:“敢陈愚~。” ⑨<副>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屈原列传》:“信而~疑,忠而被谤。”⑩<副>在 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孔雀东南飞》:“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 xian①<动>同“现”,出现:显现。《毛遂自荐》:“锥之处囊中,其未立~。”②<动使动>使· 拜见。《荷篠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其二子焉。” 津:jin①<名>渡口。《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五~。”②<名>门路;门径。 《晋书·陶侃传》:“欲之,困于无~耳。”③<名>津液,中医称人体内分泌的汗、泪、唾液 等一切液体。《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液 【又】特指唾液。陆佃《埤雅·释草》:“今人望梅生~,食芥坠泪。”④<名>泛指其他液汁。 《采草药》:“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泽皆其根
10 【假道】⒈宽容;诱导。⒉借路。 【假手】⒈借他人之手来达到目的。⒉古时臣僚为帝王作诏令。 间:jiān①<名>中间;当中。指处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千 乘之国,摄乎大国之~。”②<名>期间;年间。指时间。《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 已为陈迹。”③<副>近来,不久之前。《左传·成公十六年》:“以君之灵,~蒙甲胄,不敢 拜命。”④<量>,用于房屋。《归田园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jiàn①<名>间隙;空隙。《庖丁解牛》:“彼节者有~,而刀刃者无厚。”②<名>嫌隙;隔阂。 《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有~矣。”③<名>机会;空子。《<指南录>后序》:“至京口, 得~奔真州。”④<名>距离;差别。《淮南子·俶真》:“则美丑有~矣。”⑤<动>间隔;隔离。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隔。”⑥<动>经历;持续。《狱中杂记》:“一人予二十金,骨微 伤,病~月。”⑦<动>离间。《屈原列传》:“谗人~之,可谓穷矣。”⑧<动>伺候;侦察。《韩 非子·外储说右上》:“内~主之情以告外。”⑨<名>间谍。《史记·河渠书》:“始臣为~, 然渠成亦秦之利也。”⑩<动>参与;介入。《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焉。”⑾<动> 交杂;夹杂。《口技》:“中~力拉崩倒之声。”⑿<名>一会儿;片刻。《促织》:“少~,帘内 掷一纸出。”⒀<副>间断的;间或。《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进。”⒁<副> 私下;暗地里。《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语。”⒂<名>间道;偏僻的小路。《廉颇 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xián<形>通“闲”。空闲;安静。《楚辞·招魂》:“像设君室,静~安些。” 简:jiǎn①<名>写字用的竹简、竹片。蔡邕《独断》:“策者,~也。”②<名>笏;手板。李 公佐《南柯太守传》:“有一人紫衣象~前趋。”③<名>书信;信函。《梦溪笔谈》:“乃为一~ 答之。”④<动>同“拣”,挑选。《核舟记》:“盖~桃核修狭者为之。”⑤<形>简单;简略。《石 钟山记》:“盖叹郦元之~,而笑李渤之陋也。” 【简练】⒈用心研习。⒉简明干练。 见:jiàn①<动>看;看到。《齐桓晋文之事》:“~牛未~羊也。”②<动>遇见;碰见。《回乡 偶书》:“儿童相~不相识。”③<动>见面;会面。《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④<动>拜 见;谒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威王。”⑤<动>召见;接见。《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章台~相如。”⑥<动>知道;懂得。《示儿》:“乃翁~事可怜迟。”⑦<动>听见;听 到。《林黛玉进贾府》:“总不许~哭声。”⑧<名>见解;见识。《晋书·王浑传》:“敢陈愚~。” ⑨<副>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屈原列传》:“信而~疑,忠而被谤。”⑩<副>在 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孔雀东南飞》:“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 xiàn①<动>同“现”,出现;显现。《毛遂自荐》:“锥之处囊中,其未立~。”②<动使动>使…… 拜见。《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其二子焉。” 津:jīn①<名>渡口。《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五~。”②<名>门路;门径。 《晋书·陶侃传》:“欲之,困于无~耳。”③<名>津液,中医称人体内分泌的汗、泪、唾液 等一切液体。《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液。” 【又】特指唾液。陆佃《埤雅·释草》:“今人望梅生~,食芥坠泪。”④<名>泛指其他液汁。 《采草药》:“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泽皆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