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 ·演戏 ·读戏 ·写戏
• 看戏 • 演戏 • 读戏 • 写戏
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 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 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 《雷雨》,引起震动。 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曾 获《大公报》文艺奖 1936年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 校,写作剧作《原野》 抗战后,随校迁往四川,写 《北京人》等作品。 。 曹禺的出现,标志中国话剧的 成熟
• 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 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 。 • 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 《雷雨》, 引起震动。 • 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曾 获《大公报》文艺奖。 • 1936年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 校,写作剧作《原野》。 • 抗战后,随校迁往四川,写 《北京人》等作品。 • 曹禺的出现,标志中国话剧的 成熟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 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 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 写作话剧《明朗的天》, 历史剧《王昭君》等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 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 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 。 写作话剧《明朗的天》, 历史剧《王昭君》等
四、曹偶代表作:生命三部曲 《雷雨》:挣扎与残酷 ● 《日出》:倦怠与飞翔 雷雨》 ● 《原野》:爱与复仇 《凉野》
四、曹禺代表作:生命三部曲 • 《雷雨》:挣扎与残酷 • 《日出》:倦怠与飞翔 • 《原野》:爱与复仇 《日出》 《雷雨》 《原野》
五、曹禺创作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雷雨》到《原野》 特点: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事件非生 活中常有(戏剧化的戏剧) 0 第二阶段:从《全民总动员》到《桥》 特点:现实性增强,戏剧节奏与戏剧冲突也趋向舒缓与淡化 (生活化的戏剧) ·第三阶段:从《明朗的天》到《王昭君》 特点: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思想性增强,艺术性有所下降 《王昭君
五、曹禺创作三阶段 • 第一阶段:从《雷雨》到《原野》 特点: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事件非生 活中常有(戏剧化的戏剧) • 第二阶段:从《全民总动员》到《桥》 特点:现实性增强,戏剧节奏与戏剧冲突也趋向舒缓与淡化 (生活化的戏剧) • 第三阶段:从《明朗的天》到《王昭君》 特点: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思想性增强,艺术性有所下降 《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