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以水稻胚为例) 横裂1次 休眠解除基细胞 各向分裂侧面(腹面) 合子一 纵裂次四分体 梨形胚 横裂1次顶细胞 形成一凹沟 顶端区—盾片的上部、胚芽鞘的一部分 器官形成区—→胚芽鞘的另一部分、胚芽、胚轴 胚根、胚根鞘、外子叶 胚柄区胚柄、盾片的下部
(2)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以水稻胚为例) 横裂1次 休眠解除 基细胞 各向分裂 侧面(腹面) 合子 纵裂1次 四分体 梨形胚 横裂1次 顶细胞 形成一凹沟 顶端区 盾片的上部、胚芽鞘的一部分 器官形成区 胚芽鞘的另一部分、胚芽、胚轴、 胚根、胚根鞘、外子叶 胚柄区 胚柄、盾片的下部
(二)胚乳的发育 核型胚乳这种核型胚乳形成的方式,在单子叶植物和 双子叶离瓣花植物中普遍存在(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 油菜、苹果等),是被子植物中最普遍的胚乳发育形式 细胞型胚乳大多数双子叶合瓣花植物,如番茄、烟草等 其胚乳发育属于这种类型。 沼生目型乳这种类型的胚乳多限于沼生目种类,如泽 泻、慈姑等 胚乳—由初生胚乳核(受精极核)发育而来(3n) 外胚乳—由珠心发育而来(2n)
(二)胚乳的发育 核型胚乳 这种核型胚乳形成的方式,在单子叶植物和 双子叶离瓣花植物中普遍存在(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 油菜、苹果等),是被子植物中最普遍的胚乳发育形式。 细胞型胚乳 大多数双子叶合瓣花植物,如番茄、烟草等, 其胚乳发育属于这种类型。 沼生目型胚乳 这种类型的胚乳多限于沼生目种类,如泽 泻、慈姑等。 胚 乳 ——由初生胚乳核(受精极核)发育而来(3n) 。 外胚乳 —— 由珠心发育而来(2n)
(三)种皮的发育 胚珠的珠被,发育成种皮。若珠被为二层时,外珠 被发育为外种皮,内珠被发育为内种皮。外种皮为厚壁 组织组成,有保护作用。有的具有发达的表皮毛,如棉 花种子外面的纤维。内种皮较薄,多由薄壁组织组成。 有的植物种子还具有假种皮,它是由珠柄或胎座发 育而成的结构,包于种皮之外,如荔枝、桂圆等果实中 肉质可食部分就是假种皮
(三)种皮的发育 胚珠的珠被,发育成种皮。若珠被为二层时,外珠 被发育为外种皮,内珠被发育为内种皮。外种皮为厚壁 组织组成,有保护作用。有的具有发达的表皮毛,如棉 花种子外面的纤维。内种皮较薄,多由薄壁组织组成。 有的植物种子还具有假种皮,它是由珠柄或胎座发 育而成的结构,包于种皮之外,如荔枝、桂圆等果实中 肉质可食部分就是假种皮
(四)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无融合生殖有些植物中,不经过受精作用产生出有胚的种子, 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例如: 蒲公英、早熟禾属、玉米等植物,卵细胞不经过受精即可发育成胚 (孤雌生殖); 韭、百合属有的胚囊的助细胞或反助细胞发育成胚 柑桔类植物可由珠心或珠被细胞发育成胚(称为不定胚) 被子植物的胚珠,一般只有一个胚囊,每一胚囊只有一个卵,因此 受精以后,每一个种子中只有一个胚。但在有些植物的种子中常常有两 个或更多的胚,这种现象叫做多胚现象。 这种现象在裸子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无融合生殖就是被子植物产 生多胚现象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分裂成几个 胚,或是一个胚珠中发生多个胚囊,也可能形成多胚
(四)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无融合生殖 有些植物中,不经过受精作用产生出有胚的种子, 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 。例如: 蒲公英、早熟禾属、玉米等植物,卵细胞不经过受精即可发育成胚 (孤雌生殖); 韭、百合属有的胚囊的助细胞或反助细胞发育成胚; 柑桔类植物可由珠心或珠被细胞发育成胚(称为不定胚)。 被子植物的胚珠,一般只有一个胚囊,每一胚囊只有一个卵,因此 受精以后,每一个种子中只有一个胚。但在有些植物的种子中常常有两 个或更多的胚,这种现象叫做多胚现象。 这种现象在裸子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无融合生殖就是被子植物产 生多胚现象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分裂成几个 胚,或是一个胚珠中发生多个胚囊,也可能形成多胚
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 单倍体:细胞中只有一组染色体的植物。 二倍体:细胞中含有两组染色体的植物。 大豆2n=12 玉米2n=20 水稻2n=24 西瓜2n=22 多倍体:细胞中有三组以上染色体的植物。 同源多倍体(染色体来自同一物种) 香蕉2n=33 水仙2n=33 无籽西瓜2n=33 异源多倍体(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 小麦2n=6x=42p 小黑麦2n=8x=56
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 单倍体:细胞中只有一组染色体的植物。 二倍体:细胞中含有两组染色体的植物。 大豆 2n=12 玉米 2n=20 水稻 2n=24 西瓜 2n=22 多倍体:细胞中有三组以上染色体的植物。 同源多倍体(染色体来自同一物种) 香蕉 2n=33 水仙 2n=33 无籽西瓜 2n=33 异源多倍体(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 小 麦 2n=6x=42 小黑麦 2n=8x=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