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J.Benton,Vertebrate Paleontology,2 edition,1997,Chapman Hall,London. Press. 费写人:朱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翼写日期:2006年6月
(3) M. J. Benton,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nd edition, 1997, Chapman & Hall, London. (4) R. L. Carroll,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 1987, W.H. Freeman. (5) R. L. Carroll, Pattern and Process of Vertebrate Evolution, 1997,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撰写人:朱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撰写日期:2006 年 6 月
大纲编号:S070900XJ00 近代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学 Quaternary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课程属性:专业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 四纪地质、气象学与气候学 教学目的 程为地质学研究生的学科综合课。从全球环境演化的角度,来讨论第四纪时期发生 的各种地质过程和记录,结合介绍第四纪的基本理论和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学生能尽快进入 到第四纪学科发展的前沿,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定研究方向,做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第四纪地层和定年 第四纪地质理论的发展,第四纪地层,年表,第四纪沉积的年代测定。 第二章第四纪前地质环境 第三能景因运动和海陆分布,全球变冷和南极冰盖的形成,第四纪气候不稳定性的 冻圈, 冰川作用的证据,第四纪冰冻圈,冰芯记录,冰盖生成和消亡的原 四纪有面化 海平面波动的原因,海平面波动记录,陆桥,历史时期和现代海平面变化。 第五章海弹证据 海洋中的水团特征,海洋沉积的氧同位素记录,粉尘,浮冰碎屑与Heinrich 事件。 第六章河流,湖泊证据 影向河流环境的主要因素,河流变态与气候变迁,湖泊形态与成因,湖相记 黄土证据 古土壤序列,黄土中古环境信息的提取,黄土记录中的各种时间 度气候事件及其年表, 中国黄士与东亚古季风。影 响东亚古季风 的动力因素和东亚古季风变化模型研究。 第八章沙漠证据 干早半干早区的分布和干早环境产生的原因,沙漠环境,第四纪冰期干早化。 第九章陆生动植物证据 孢粉和高分辨率孢粉学,植物硅酸体,木炭碎屑,树木年轮,脊椎动物和无 脊椎动物化 第十章人 源和迁 直立人 的祖先, 、最早的石器制造者 上新世晚期的环境变化, ,直 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迁徒,更 第+ 现代大气和大洋环流格局,末次冰期最盛期的海面温度,晚第四纪的大气环 流型式,全球古水文与大洋和大气环流。 第十二章环境变迁:过去,现在和将来 农业与土壤侵蚀,干早与荒漠化,灌溉与盐碱化,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
大纲编号:S070900XJ006 近代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学 Quaternary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课程属性:专业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 第四纪地质、气象学与气候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地质学研究生的学科综合课。从全球环境演化的角度,来讨论第四纪时期发生 的各种地质过程和记录,结合介绍第四纪的基本理论和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学生能尽快进入 到第四纪学科发展的前沿,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定研究方向,做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第四纪地层和定年 第四纪地质理论的发展,第四纪地层,年表,第四纪沉积的年代测定。 第二章 第四纪前地质环境 板块运动和海陆分布,全球变冷和南极冰盖的形成,第四纪气候不稳定性的 可能原因。 第三章 第四纪冰川作用 冰冻圈,冰川作用的证据,第四纪冰冻圈,冰芯记录,冰盖生成和消亡的原 因。 第四章 第四纪海面变化 海平面波动的原因,海平面波动记录,陆桥,历史时期和现代海平面变化。 第五章 海洋证据 海洋中的水团特征,海洋沉积的氧同位素记录,粉尘,浮冰碎屑与 Heinrich 事件。 第六章 河流,湖泊证据 影响河流环境的主要因素,河流变态与气候变迁,湖泊形态与成因,湖相记 录。 第七章 黄土证据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黄土中古环境信息的提取,黄土记录中的各种时间尺 度气候事件及其年表,海陆记录对比,中国黄土与东亚古季风,影响东亚古季风 的动力因素和东亚古季风变化模型研究。 第八章 沙漠证据 干旱半干旱区的分布和干旱环境产生的原因,沙漠环境,第四纪冰期干旱化。 第九章 陆生动植物证据 孢粉和高分辨率孢粉学,植物硅酸体,木炭碎屑,树木年轮,脊椎动物和无 脊椎动物化石。 第十章 人类起源和迁徙 人猿超科和人来的祖先,能人:最早的石器制造者,上新世晚期的环境变化, 直立人和火的使用,直立人到智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迁徙,更 新世动物群的灭绝,新石器时代和动植物驯化。 第十一章 第四纪时期大气环流 现代大气和大洋环流格局,末次冰期最盛期的海面温度,晚第四纪的大气环 流型式,全球古水文与大洋和大气环流。 第十二章 环境变迁:过去,现在和将来 农业与土壤侵蚀,干旱与荒漠化,灌溉与盐碱化,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
刘东生等编译,《第四纪环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1997。 参考书: 操写人 赛写日期:
刘东生等编译,《第四纪环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1997。 参考书: 1. M. A. J. Williams, Quaternary Environments, Edward Arnold Ltd., 1993. 2. 刘东生等,《黄土与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1985。 撰写人:刘嘉麒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撰写日期: 2002 年 11 月
大纲编号:S070900X00 矿床学 Economic Geology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 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介绍国内乡 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 分布与板块构造样武的关系、现代州 球化学) 合皮预测中的应用 时本课学,系统代庆大学的外作与成因研究程士类和天矿用 用特点,学会应用现代地球化学方法解决成矿学问题。 内容提要: PART 第1章矿床学论源 床与 第2章 矿床品位的动态变化、成矿作用的主导因素、矿床分类、研究现状、生长点 第3章岩浆熔融、结品分异与岩浆矿床(C、CNi、PGE) 第4章花岗岩矿床与伟晶岩矿床(W、Sn、Mo、REE、i、Be、Ta) 第5章热液作用与热液矿床 斑岩铜可、矽卡岩可床、热液脉状矿、浅成低温金银闲 第6章现代海底热泉成矿作用与古代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 第7章沉积可矿床与层控矿 地 化、流体运移与成矿作用 用构造及研究方法 的次生富集作用 床时空分布 成矿系统与板块构造样式 矿床地球化学基本问 第2讲成 广物质与成矿 矿物质运移成矿物质富集 来地壳中的流体流体一岩石相互作用几种典型成矿流体 第3讲流体包裹体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找矿勘探中应用 第4讲实验地球化学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模拟实验水氯氟硫 第5讲微量元素研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微量元素分类微量元素组合与演化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 第6骨 的应用 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稳定同位素与成矿物质来 第7放性位素年代学研在床学中的用 原理RhS。过 Nd法 A-Ar法U-Pb法SHRIMP法
大纲编号:S070900XJ007 矿床学 Economic Geology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 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矿物、岩石、矿床学、大地构造以及地球化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注 重介绍国内外最新进展与典型案例剖析,强调矿床(组合)与岩石组合的内在联系、矿床时空 分布与板块构造样式的关系、现代地球化学方法在矿床成因研究与成矿预测中的应用。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了解现代矿床学的野外工作与研究方法,掌握主要类型矿床成矿作 用特点,学会应用现代地球化学方法解决成矿学问题。 内容提要: PART I 第 1 章 矿床学引论 我国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矿产与现代文明、矿业环境问题、重大勘查发现、 矿床与其它学科的相互关系、矿床地质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第 2 章 矿床学的基本问题 矿床品位的动态变化、成矿作用的主导因素、矿床分类、研究现状、生长点 第 3 章 岩浆熔融、结晶分异与岩浆矿床 (Cr、Cu-Ni、PGE) 第 4 章 花岗岩矿床与伟晶岩矿床 (W、Sn、Mo、REE、Li、Be、Ta) 第 5 章 热液作用与热液矿床 斑岩铜矿、矽卡岩矿床、热液脉状矿、浅成低温金银矿床 第 6 章 现代海底热泉成矿作用与古代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 第 7 章 沉积矿床与层控矿床 含盆地演化、流体运移与成矿作用。 第 8 章 表生作用与金属矿床的次生富集作用 第 9 章 矿田构造及研究方法 第 10 章 矿床时空分布、成矿系统与板块构造样式 第 11 章 地史中的成矿作用演化 PART II 第 1 讲 矿床地球化学基本问题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物质运移 成矿物质富集 第 2 讲 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 矿质来源 地壳中的流体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几种典型成矿流体 第 3 讲 流体包裹体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 研究方法 找矿勘探中应用 第 4 讲 实验地球化学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模拟实验 水 氯 氟 硫 第 5 讲 微量元素研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微量元素分类 微量元素组合与演化 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 第 6 讲 稳定同位素研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同位素地质温度计 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稳定同位素与成矿物质来 源 第 7 讲 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原理 Rb-Sr 法 Sm-Nd 法 Ar-Ar 法 U-Pb 法 SHRIMP 法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胡受奚,周顺之,刘孝善等1982.《矿床学》,地质出版社 2矿床学参考书编辑组:刘云从王俊发朱上庆冯钟燕等1985.《矿床学参考书》, 地质出版社,上、下册 一中t有高大也肆化学花-地tg中译本 子 .1997 《矿床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 撰写人:秦克章,范宏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撬写日期:2004年1月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 胡受奚,周顺之,刘孝善等.1982. 《矿床学》. 地质出版社 2 矿床学参考书编辑组:刘云从 王俊发 朱上庆 冯钟燕等.1985. 《矿床学参考书》, 地质出版社, 上、下册. 3 翟裕生等著,1999. 《区域成矿学》.地质出版社. 4 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 1997. 《矿床地球化学》. 地质出版社 5 Sawkins. 1984. Metal Deposits in Relation to Plate Tectonics. Springer-Verlag (中译本). 撰写人:秦克章,范宏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撰写日期:2004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