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季学期政府经济学重难点梳理 第1章 1.政府经济 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 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 提示: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 学科。 3.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提示: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 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 (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 (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 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社会公共权力; (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以上各要点均须结合自身理解展开说明或论述。 第2章 1.市场失灵 提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 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信息的不对称性 提示: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 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3.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提示: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
1 2018 年春季学期政府经济学重难点梳理 第 1 章 1. 政府经济 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 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 政府经济学 提示: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 学科。 3.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提示: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 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 (1) 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 (2) 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 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3) 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 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社会公共权力; (5) 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以上各要点均须结合自身理解展开说明或论述。 第 2 章 1. 市场失灵 提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 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 信息的不对称性 提示: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 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3. 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提示: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
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 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4.经济发展 提示: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们医疗教育文化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等。 5.政府资源配置职能 提示: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 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 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简述政府对市场垄断治理的途径。 提示: 政府对市场垄断的治理主要有两种途径: (1)利用法律手段打击或限制过度竞争产生的垄断,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2)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府管制,价格由政府控制或指导,并对服务质 量等提出明确要求,限制这类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操纵市场价格,损 害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7.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提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运用包括 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 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运行机制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通过运行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 和有效性来配置资源,政府在此基础上发挥宏观调控功能。 8.简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提示: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2
2 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 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4. 经济发展 提示: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们医疗教育文化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等。 5. 政府资源配置职能 提示: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 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 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 简述政府对市场垄断治理的途径。 提示: 政府对市场垄断的治理主要有两种途径: (1) 利用法律手段打击或限制过度竞争产生的垄断,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2) 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府管制,价格由政府控制或指导,并对服务质 量等提出明确要求,限制这类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操纵市场价格,损 害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7.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提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2) 在分配制度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运用包括 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 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 在运行机制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通过运行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 和有效性来配置资源,政府在此基础上发挥宏观调控功能。 8. 简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提示: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1)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2)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3)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4)加强法制建设,政府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9.简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提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1)应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 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2)准确界定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实现分类监管和改革。 (3)推进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0.理论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 提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政府从宏观社会经济生活的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规划、组织、 协调、服务和监督,是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采取 的一切方法、方式、手段的总称。具体包括: (1)资源配置: (2)收入分配: (3)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以上各要点均须结合自身理解展开说明或论述。 第3章 1.公共物品 提示:公共物品,是指和私人物品相对应,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 企业和个人来生产、供给,而主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来提供,以满足社会公 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2.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 提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 物品服务时,不能排除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享受公共服务。 3.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 3
3 (1) 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2)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3) 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4) 加强法制建设,政府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9. 简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提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1) 应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 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2) 准确界定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功能,实现分类监管和改革。 (3) 推进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0.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 提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政府从宏观社会经济生活的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规划、组织、 协调、服务和监督,是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采取 的一切方法、方式、手段的总称。具体包括: (1) 资源配置; (2) 收入分配; (3) 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以上各要点均须结合自身理解展开说明或论述。 第 3 章 1. 公共物品 提示:公共物品,是指和私人物品相对应,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 企业和个人来生产、供给,而主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来提供,以满足社会公 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2.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 提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 物品服务时,不能排除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享受公共服务。 3.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
提示: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 物品服务时,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同时享受。 4.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提示: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作为一个整体,向所在辖 区的居民和企业服务,其效用不能分割为单个居民或企业的效用。 5.公共物品消费的强制性 提示:公共物品消费的强制性,是指对具体消费者而言,公共物品服务是由 辖区内全体居民整体消费,其效用不能分割,不能量化到每一个消费者,一 旦某类公共物品被提供,单个消费者只能接受该公共物品服务,而不能选择, 具有消费上的强制性。 6.纯公共物品 提示:纯公共物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性质的商品和劳务。 7.准公共物品 提示:准公共物品也称之为混合物品,是指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物品之 间的商品和劳务。 8.简述现阶段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示:现阶段,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还在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社会发展领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2)公共物品供给城乡差别突出。 (3)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改革有待深化。 (4)公共物品供给效率有待提高。 (5)公共物品决策机制有待改革。 9.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未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政府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改 革的重点。 提示: 结合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十三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政府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改革的重点有: (1)提高政府社会管理领域公共物品供给能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努力缩小公共物品供给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继续推进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化改革
4 提示: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 物品服务时,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同时享受。 4. 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提示: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作为一个整体,向所在辖 区的居民和企业服务,其效用不能分割为单个居民或企业的效用。 5. 公共物品消费的强制性 提示:公共物品消费的强制性,是指对具体消费者而言,公共物品服务是由 辖区内全体居民整体消费,其效用不能分割,不能量化到每一个消费者,一 旦某类公共物品被提供,单个消费者只能接受该公共物品服务,而不能选择, 具有消费上的强制性。 6. 纯公共物品 提示:纯公共物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性质的商品和劳务。 7. 准公共物品 提示:准公共物品也称之为混合物品,是指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物品之 间的商品和劳务。 8. 简述现阶段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示:现阶段,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还在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 社会发展领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2) 公共物品供给城乡差别突出。 (3) 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改革有待深化。 (4) 公共物品供给效率有待提高。 (5) 公共物品决策机制有待改革。 9.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未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政府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改 革的重点。 提示: 结合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十三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政府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改革的重点有: (1) 提高政府社会管理领域公共物品供给能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 努力缩小公共物品供给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 继续推进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化改革
(4)积极推进公共物品供给绩效评价,提高供给效率。 (5)推进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以上各要点均须结合自身理解展开说明或论述。 第4章 1.外部效应 提示:外部效应也称之为外部性、外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 动对别的企业或个人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没有在价格中得到反映。 2.正外部效应 提示:正外部效应,也称外部经济性,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 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好处,即收益,但这种收益并未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中, 本企业或个人没有得到回报。 3.负外部效应 提示:负外部效应,也称负外部性或者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 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损害,即成本,但这种成本并未体现在产 品的价格中,该企业或个人没有对受损害者给予赔偿。 4.消费的正外部效应 提示:消费的正外部效应,是指个人在消费活动中给其他人带来了好处、收 益,而这种好处、收益本人一般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报酬,即未体现在消费 价格中。 5.消费的负外部效应 提示:消费的负外部效应,是指个人在消费活动中给其他人带来了损害、成 本,但对他人的这种损害、成本并未给予补偿,即未体现在其消费价格中。 6.简述目前各国通过多边协商合作治理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提示:从目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来看,各国通过多边协商合作治理外部效应 的途径主要有: (1)在联合国范围内开展多边协商合作。 (2)由个别国家或国际组织发起,多国政府参加,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多边协调合作机制。 7.理论联系实际论述科斯定理的局限性。 提示:科斯定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5
5 (4) 积极推进公共物品供给绩效评价,提高供给效率。 (5) 推进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以上各要点均须结合自身理解展开说明或论述。 第 4 章 1. 外部效应 提示:外部效应也称之为外部性、外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 动对别的企业或个人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没有在价格中得到反映。 2. 正外部效应 提示:正外部效应,也称外部经济性,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 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好处,即收益,但这种收益并未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中, 本企业或个人没有得到回报。 3. 负外部效应 提示:负外部效应,也称负外部性或者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 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损害,即成本,但这种成本并未体现在产 品的价格中,该企业或个人没有对受损害者给予赔偿。 4. 消费的正外部效应 提示:消费的正外部效应,是指个人在消费活动中给其他人带来了好处、收 益,而这种好处、收益本人一般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报酬,即未体现在消费 价格中。 5. 消费的负外部效应 提示:消费的负外部效应,是指个人在消费活动中给其他人带来了损害、成 本,但对他人的这种损害、成本并未给予补偿,即未体现在其消费价格中。 6. 简述目前各国通过多边协商合作治理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提示:从目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来看,各国通过多边协商合作治理外部效应 的途径主要有: (1) 在联合国范围内开展多边协商合作。 (2) 由个别国家或国际组织发起,多国政府参加,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多边协调合作机制。 7.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科斯定理的局限性。 提示:科斯定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