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E仅与q有关 当E一定时,沉速山越大,则q越大,即产水量 当q一定时,越天,则E越水量 越大; 在山定时,增加A,则提高,对容积一定的 大,此即“浅池理论” D△D D,的
讨论: ➢ E仅与q有关; ➢ 当E一定时,沉速ui越大,则q越大,即产水量 越大; ➢ 当q一定时,ui越大,则E越大; ➢ 在ui一定时,增加A,则E提高,对容积一定的 沉淀池而言,池身浅时,表面积越大,E也越 大,此即“浅池理论”
② 沉淀池对颗粒物总的去除率为: 7=(1-10)+ udP 式中:P0:沉速小于的颗粒在全部悬浮 颗粒中所占的百分数 1-P0:沉速大于等于u的颗粒去除 百分数。 D△D ?的
式中:P0:沉速小于u0的颗粒在全部悬浮 颗粒中所占的百分数; 1-P0:沉速大于等于u0的颗粒去除 百分数。 = − + 0 0 0 0 1 (1 ) u udP u P 沉淀池对颗粒物总的去除率为:
4絮凝沉淀 悬浮颗粒物在沉淀过程中相互碰撞、聚合,逐渐长大, 沉速增大,其运动轨迹为一曲线。 絮凝沉淀示意图 D△D
4 絮凝沉淀 悬浮颗粒物在沉淀过程中相互碰撞、聚合,逐渐长大, 沉速增大,其运动轨迹为一曲线。 v v ui ui 絮凝沉淀示意图
絮凝沉淀的沉淀效率只能根据沉淀实验加以计算。 实验方法为中点取样法, 实验所使用的沉淀柱应近可能与沉淀池深度相等 侧面有取样囗。 h 沉淀柱示意图 D△D ②云?
➢ 絮凝沉淀的沉淀效率只能根据沉淀实验加以计算。 ➢ 实验方法为中点取样法, ➢ 实验所使用的沉淀柱应近可能与沉淀池深度相等, 侧面有取样口。 沉淀柱示意图 h
中点取样法 先测起始悬浮物浓度。 水样搅匀,注入沉淀柱中。 W一定时间取样测悬浮物浓度 得一组时间t和去除率E的数据。 处理数据:作Et和Eu曲线。 D△D ②云?
中点取样法 ▪ 先测起始悬浮物浓度。 ▪ 水样搅匀,注入沉淀柱中。 ▪ 隔一定时间取样测悬浮物浓度。 ▪ 得一组时间t和去除率 E的数据。 ▪ 处理数据:作E-t和E-u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