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能带来收益。 以早期的缫丝技术为例。就在富冈缫丝厂亏本经营的同时,小野家族在东京的筑地地区建立 起一家工厂,同样使用源自欧洲的机械设备。但他们的机器由木头制成,而不是通常用的金属,并且 他们使用人力推动曲柄来产生动力,而不是使用蒸汽机。通过此类方式对西方技术所做的改进在日本 被称为“诹访法”。这种技术很适合日本,因为它减少了昂贵的资本,代之以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棉纺织技术同样也经历了转变。起初日本企业试图用骡机来纺纱,但并不成功。更受欢迎的 球 是卧云辰致发明的废纱机。这种废纱机可以由当地的木匠生产,成本低廉(因而节省资本),同时它 济 所生产的纱线质量并不亚于与之竞争的手纺车。废纱机并不是明治政府的高级项目,但它得到了卧云 辰致所在地的生产发展协会的支持。 与印度的对比更有说服力。19世纪70年代,棉纺织业在孟买得到迅速发展,当地人使用英 版 国骡机,并且按照英国模式管理工厂。他们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尝试来减少印度纺织业的资本投入。然 而,日本人进行了此类尝试。其中一个基本步骤就是将工厂的运营时间从每天一个班次(11小时) 改为两个班次(各11小时)轮换,前者是英国和印度的通常做法。日本人的变革将每小时工作分摊 的资本减少了一半。从19世纪90年代起,环锭细纱机取代了骡机。这些技术革新都增加了劳动力相 对于资本的比重,削减了成本。到了20世纪,日本已经成为成本较低的棉纺织品生产国,不仅超过 了英国,就连印度和中国也不是它的对手。 农业领域也进行了技术革新。19世纪70年代,日本尝试使用美国的农业机械,但并不成
功,因为需要太多的资本投入。更为成功的做法是增加土地的产量,哪怕需要为此投入更多的劳动 力。1877年,“神力”水稻在大阪附近培育成功。在施加肥料并精耕细作的情况下,这种水稻产量 极高。在农业省的支持下,有经验的农民组织将这种做法传播到旧本其他地区。在明治时期,日本的 农业产量稳步提升,对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前提是技术革新以增加产量为目的,因为土 地是农业生产中稀缺而又昂贵的资源。 全 帝国时期,1905年一1940年 日本社会在明治时期经历了巨大变革,但经济结构的变化速度很慢。传统产业,比如茶叶、 济 丝绸和棉花,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产品出口换来的外汇用于购买进口机械和原材料。 ( 1905年至1940年,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并且性质发生变化。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从1910年的20%上升到1938年的35%。就在这一时期,日本建立了冶金、工程和化学工业,这些部 版 门在二战之后日本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在这些部门中也涌现了一批知名企业。 ) 就在工业发展取得进步的同时,日本开始全面执行标准发展模式。1894年和1911年,日本 重新取得本国关税的自主权,它立即提高税率以保护本国工业。到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银行体系 完全成熟,足以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此外,日本保留了针对性的工业政策。事实证明,各种政策工 具的综合使用对于促进重工业的发展非常有效。 1905年,日本迈出了第一步,出于战略目的,它建立了八幡钢铁厂。钢铁厂归属国有,在 最终赢利之前一直接受政府补贴。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日本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因为当时欧洲洲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