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脂肪栓塞 5分 概念: 原因:见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严重脂肪肝破裂时 (三)气体栓塞 5分 概念: 类型:空气栓塞 减压病 (四)羊水栓塞 5分 概念: 原因: (五)其他栓塞:肿瘤细胞栓子寄生虫或虫卵细菌 第五节 一、梗死的概今 5分 二、原因和条件: 5分 (一)原因 5分 1.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心肌、脑梗死 2.动脉栓塞:气体、羊水、脂肪等栓子:引起脾肾肺脑梗死。 3.动脉痉李: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伴持久痉李 4.血管受压闭塞:肿瘤压迫,或肠扭转,肠套叠,嵌倾性疝时 (二)形成条件 1.供血血管的类型 (1)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 (2)肝动脉和门静脉 (3)挠动脉和尺动脉 2.局部组织对缺血的敏感程度 神经细胞:缺血3一4分坏死:心肌细胞:缺30分坏死 骨骼肌,纤维结缔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最强 三、病变及类型: (一)梗死的形态特点 10分 1.梗死灶的形状 2.梗死灶的质地 3.梗死灶的颜色 (仁)类型: 15分 1.贫血性梗死:肾脏、脾脏、脑。 2出血性梗死:肺、肠。 教案 主讲教师:黄庆玉 2007~20078学年第1学期第5周
教 案 主讲教师: 黄庆玉 2007~ 20078 学年第 1 学期 第 5 周 (二)脂肪栓塞 5 分 概念: 原因:见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严重脂肪肝破裂时 (三)气体栓塞 5 分 概念: 类型: 空气栓塞 减压病 (四)羊水栓塞 5 分 概念: 原因: (五)其他栓塞:肿瘤细胞栓子 寄生虫或虫卵 细菌 第五节 梗 死 ( i n f a rc ti on) 一、梗死的概念: 5 分 二、原因和条件: 5 分 (一)原因 5 分 1.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心肌、脑梗死。 2.动脉栓塞:气体、羊水、脂肪等栓子:引起脾肾肺脑梗死。 3.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伴持久痉挛. 4.血管受压闭塞;肿瘤压迫,或肠扭转,肠套叠, 嵌顿性疝时 (二)形成条件 1.供血血管的类型: (1) 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 (2) 肝动脉和门静脉 (3) 挠动脉和尺动脉 2.局部组织对缺血的敏感程度 神经细胞:缺血 3—4 分坏死; 心肌细胞:缺 30 分坏死 骨骼肌,纤维结缔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最强. 三、病变及类型: (一)梗死的形态特点: 10 分 1.梗死灶的形状 2.梗死灶的质地 3.梗死灶的颜色 (二)类型: 15 分 1.贫血性梗死:肾脏、脾脏、脑。 2.出血性梗死:肺 、肠
课程名称 病理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2005临床医学本科1-6班 授课内容 炎症(一) 学时数2 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 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熟悉炎症中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 教学目的 增强的发生发展过程,急性炎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了解炎症的原因、炎症介质。 重点 液体、细胞渗出的过程、机制,吞噬的机制,炎症介质。 难点 炎症介质 自学内容 炎症介质 使用教具 教材、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相关学科知识 液体渗出的过程,联系病理生理水肿发生的机制 教学法 讲授法为主,适当结合启发式及自学,利用大量图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第四章炎症(inflammation) 简短病例介绍 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 概述 一、概念: 5分 二、原因: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组织坏死变态反应5分 三、基本病理变化: 15分 (一)变质((alterationg)): 1.概念 2.形态改变:实质 间质 3.代谢改变:局部酸中毒 渗透压升高 (二)渗出(exudationg):概念 渗出液 漏出液 (三)增生(proliferation):概念 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15分 (一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二)全身反应 1.全身发热 2.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3.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课程名称 病理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 2005 临床医学本科 1-6 班 授课内容 炎症(一)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 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熟悉炎症中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 增强的发生发展过程,急性炎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了解炎症的原因、炎症介质。 重 点 液体、细胞渗出的过程、机制,吞噬的机制,炎症介质。 难 点 炎症介质 自学内容 炎症介质 使用教具 教材、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相关学科知识 液体渗出的过程,联系病理生理水肿发生的机制 教 学 法 讲授法为主,适当结合启发式及自学,利用大量图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第四章 炎症(inflammation) 简短病例介绍 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 概述: 一、概念: 5 分 二、原因: 生物性 化学性 物理性 组织坏死 变态反应 5 分 三、基本病理变化: 15 分 (一) 变质(alterationg) : 1.概念 2.形态改变: 实质 间质 3.代谢改变: 局部酸中毒 渗透压升高 (二) 渗出(exudationg ): 概念: 渗出液: 漏出液: (三)增生(proliferation): 概念 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15 分 (一)局部表现 :红、肿 、热、痛、功能障碍: (二)全身反应: 1.全身发热 2.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3.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第二节急性炎症(以渗出为主的炎症) 炎性充血(血流动力学改变) 10分 是液体渗出和细胞渗出的病理基础: (一)细动脉短暂收缩:神经调节和化学介质的作用。 二)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细动脉扩张毛细血管开放。 神经因素:轴突反射:体液因素: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 (三)血流速度缓慢:血管通透性增强引起液体外渗一血液粘稠 血流缓慢甚至血流停止。 二、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液体渗出) (一)名词解释 5分 1.渗出液 2.水肿 3.积液 (二)液体渗出的机制 15分 1.内皮细胞收缩:炎症介质的作用:组胺、缓激肽、 白三烯、P物质等 2.内皮细胞骨架重构:I-1、TNF、干扰素-Y(IFNY)等的作用. 3内皮细胞穿泡作用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胺、缓激肽 白三烯等具有此作用。 4.直接损伤内皮细胞:严重烧伤化脓菌感染。 5,迟发持续性渗漏:轻、中度热损伤,X线,紫外线,细茵毒素等。 6.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白细胞粘附于内皮,激活后释放 氧代谢产物和蛋白水解酶等,损伤内皮细胞. 7.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 「细胞发有不健全: VEGF刺激内皮增生同时,通透性增高, 新生毛细血管内皮具有较多血管活性介质受体, (三)渗出液的作用 5分 (四)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10分 三、炎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15分 (一)白细胞靠边 (二)白细胞粘附 ()白细胞游出 (四)趋化作用 用病例归上述内容 教 案 主讲教师:黄庆玉 2007~2008学年第1学期第5周
教 案 主讲教师: 黄庆玉 2007~ 2008 学年第 1 学期 第 5 周 第二节 急 性 炎 症 (以渗出为主的炎症) 一、炎性充血(血流动力学改变) 10 分 是液体渗出和细胞渗出的病理基础: (一)细动脉短暂收缩:神经调节和化学介质的作用。 (二)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细动脉扩张-毛细血管开放。 神经因素:轴突反射; 体液因素: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 (三)血流速度缓慢:血管通透性增强引起液体外渗-血液粘稠- 血流缓慢甚至血流停止。 二、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液体渗出) (一) 名词解释 5 分 1.渗出液 2.水肿 3.积液 (二) 液体渗出的机制 15 分 1.内皮细胞收缩:炎症介质的作用:组胺、缓激肽、 白三烯、P 物质等。 2.内皮细胞骨架重构:IL-1、TNF、干扰素-γ(IFN-γ)等的作用. 3.内皮细胞穿泡作用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胺、缓激肽、 白三烯等具有此作用. 4.直接损伤内皮细胞:严重烧伤 化脓菌感染. 5.迟发持续性渗漏:轻、中度热损伤,X 线,紫外线,细菌毒素等. 6.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白细胞粘附于内皮,激活后释放 氧代谢产物和蛋白水解酶等,损伤内皮细胞. 7.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 细胞发育不健全; VEGF 刺激内皮增生同时,通透性增高, 新生毛细血管内皮具有较多血管活性介质受体. (三)渗出液的作用 5 分 (四)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10 分 三、炎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15 分 (一)白细胞靠边 (二)白细胞粘附 (三)白细胞游出 (四)趋化作用 用病例归上述内容
课程名称 病理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 2005临床医学本科1-6班 授课内容 炎症(二) 学时数 3 掌握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教学目的 熟悉急性炎症的结局,了解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原因 重点 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难点 白细胞吞噬、杀灭降解的过程 自学内容 炎症介质 使用教具 教材、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相关学科知识 复习正常白细胞的形态 教学法讲授法为主,适当结合启发式及自学,利用大量图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五)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25分 1.吞噬作用 (1)吞噬细胞种类和形态 (2)吞噬过程:识别附着 吞入杀灭降解:厂氧化型性杀菌机理 L非氧化性型杀菌机理 2.免疫作用: 5分 3损伤作用: 5分 四、炎症介质: 15分 概念:作用:图表归纳 (一)细胞源性: 1.血管活性肠 2.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A4)①前列腺素(PG)②白细胞三烯LT) 3.白细胞产物:氧自由基溶酶体酶。 4.细胞因子:IL一2L-4IL一5IL一8,TNFa等 5.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6.一氧化氯: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课程名称 病理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 2005 临床医学本科 1-6 班 授课内容 炎 症(二) 学时数 3 教学目的 掌握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熟悉急性炎症的结局,了解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原因 重 点 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难 点 白细胞吞噬、杀灭降解的过程 自学内容 炎症介质 使用教具 教材、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相关学科知识 复习正常白细胞的形态 教 学 法 讲授法为主,适当结合启发式及自学,利用大量图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五)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25 分 1. 吞噬作用 (1)吞噬细胞种类和形态: (2)吞噬过程:识别附着 吞入 杀灭降解: 氧化型性杀菌机理 非氧化性型杀菌机理 2.免疫作用: 5 分 3.损伤作用: 5 分 四、炎症介质 : 15 分 概念:作用 :图表归纳: (一)细胞源性 : 1. 血管活性胺 2.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AA)①前列腺素(PG) ②白细胞三烯(LT) 3.白细胞产物 :氧自由基 溶酶体酶. 4.细胞因子:IL—2 IL-4 IL—5 IL—8, TNFα等 5.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6.一氧化氮: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二)血浆源性: L.激肚系统:缓激肽 2.补体系统:C3a、C5a、 C4a、C5b等. 用教材82页图表归纳炎症介质的作用。 五、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一)渗出性炎: 1浆液性炎: 概念: 病李 20分 举例:流行性感目霍乱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 2纤维素性炎:概念: 病变: 举例:白喉细菌性痢疾: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 3.化脓性炎: 概念: 病变: 20分 举例: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 4出血性炎:概念 病变: 举例:流行性出血热碳疽鼠疫钩端螺旋体病 六、急性炎症的结局 10分 (一)痊愈 (二)迁延为慢性 (三)蔓延扩散 1.局部蔓延:在局部可形成 ()糜烂:皮肤或粘膜浅表组织坏死脱落遗留的缺损 (2)渍疡:皮肤或粘膜身在组织坏死脱落遗留的缺损 (3)痿管:连接皮肤与空腔脏器或连接两个空腔脏器的病理性管道 (4窦道:仅一端与皮肤或粘膜相同,另一端为盲端的病理性管道 (⑤)空洞坏死组织沿自然管道 2.淋巴道蔓延 3.血道移延 ()菌血症: (2)毒血症: (3)败血症: (④脓毒败血症: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二)血浆源性: 1.激肽系统: 缓激肽 2.补体系统: C3a、 C5a、 C4a、 C5b 等. 用教材 82 页图表归纳炎症介质的作用. 五、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一)渗出性炎: 1.浆液性炎: 概念: 病变 20 分 举例: 流行性感冒 霍乱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2.纤维素性炎: 概念: 病变: 举例:白喉 细菌性痢疾: 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 3.化脓性炎: 概念: 病变: 20 分 举例: 表面化脓和积脓 蜂窝织炎 脓肿 4.出血性炎: 概念: 病变: 举例:流行性出血热 碳疽 鼠疫 钩端螺旋体病 六、急性炎症的结局 10 分 (一)痊愈 (二)迁延为慢性: (三)蔓延扩散 1. 局部蔓延:在局部可形成 (1)糜烂:皮肤或粘膜浅表组织坏死脱落遗留的缺损. (2)溃疡:皮肤或粘膜身在组织坏死脱落遗留的缺损. (3)瘘管:连接皮肤与空腔脏器或连接两个空腔脏器的病理性管道. (4)窦道:仅一端与皮肤或粘膜相同,另一端为盲端的病理性管道. (5)空洞:坏死组织沿自然管道. 2.淋巴道蔓延: 3.血道蔓延: (1)菌血症: (2)毒血症: (3)败血症: (4)脓毒败血症: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