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诊法
第七章 诊 法
【诊法概述】■诊法——中医护理程序中的特色■概念:是中医诊察和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法
【诊法概述 】 ◼ 诊法——中医护理程序中的特色 ◼ 概念: 是中医诊察和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诊、 闻诊、问诊和切诊四法
(中医诊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中医诊法的基本原理:是整体观理论基础上的“司外瑞内”、“以表知里”、“由此及彼”地探测和推理。一一人体气血津液的盈亏,最能显露在体表的神色和形态。中医诊法的特点:1、司外瑞内,联想推理一一整体观念、天人相应2、直接感知,综合分析一一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经络和四肢百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3、知常识变,比较识别一一常:正常人群、正常态(病前)
【中医诊法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中医诊法的基本原理:是整体观理论基础上的“司外 揣内”、“以表知里”、“由此及彼”地探测和推理。 ---人体气血津液的盈亏,最能显露在体表的神色和形态。 中医诊法的特点: 1、司外揣内,联想推理--整体观念、天人相应 2、直接感知,综合分析--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 经络和四肢百骸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3、知常识变,比较识别--常:正常人群、正常态(病前)
【中医诊法学的形成与发展】三千多年前《周礼》有“以五气、五声、五色,眠(视)其生死”的有关诊法的最早文献记载春秋战国医家扁鹊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而言病之所在,尤以切诊、望诊著称。《黄帝内经》在理论和方法上为中医诊法奠定了基础。《伤寒杂病论》将诊法的理论和四诊方法,与临床辨证、治疗相结合,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典范
【中医诊法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千多年前《周礼》有“以五气、五声、五色,眡(视) 其生死”的有关诊法的最早文献记载。 春秋战国医家扁鹊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而 言病之所在,尤以切诊、望诊著称。 《黄帝内经》在理论和方法上为中医诊法奠定了基础。 《伤寒杂病论》将诊法的理论和四诊方法,与临床辨证、 治疗相结合,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典范
望诊第一节SYVY
第一节 望 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