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基础》学习情境设计 用 0a ROUN ②需要用到的软件技能 Ps Ai 2D件 3D性 2 设计任务书(板书) 阅读《设计任1通过《设计 任务形式:校企项目合作,以“商甲杯产 务书》,加入任务书》形式 品设计大赛”为依托,胜出方案将得到由 课程微信群聊明确课程任 企业提供的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将课堂 务、考核标准 设计成果直接孵化为实际产品。 学习形式:项目小组合作,课程微信群聊 2充分利用移 考核方式:最终设计方案PPT汇报答辩 动互联网的便 利性,建立课 7
《产品设计基础》学习情境设计 ② 需要用到的软件技能 2. 设计任务书(板书) 任务形式:校企项目合作,以“商甲杯产 品设计大赛”为依托,胜出方案将得到由 企业提供的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将课堂 设计成果直接孵化为实际产品。 学习形式:项目小组合作,课程微信群聊 考核方式:最终设计方案 PPT 汇报答辩 阅读《设计任 务书》,加入 课程微信群聊 1.通过《设计 任务书》形式 明 确 课 程 任 务、考核标准 2.充分利用移 动互联网的便 利性,建立课 7
《产品设计基础》学习情地设计 程微信群聊 随时随地交流 信息 【课堂讨论活动】 积极思考问※小组讨论 (解决本堂课教学难点) 题,分组讨通过讨论活动 讨论:结合上述内容展开课堂讨论 论,每组派代 帮助学生理解 环节四 ①形态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表阐述观点 产品设计师的 课堂活动 ②产品设计师在产品研发部门中与其他岗位 具体工作内容 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及与其他岗位 之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 学生跟随老师小结内容,布 环节五 1.这门课学什么:产品设计五大要素 的总结回忆本置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2.这门课怎么学:设计任务书、项目小组及堂课所授内容 铺垫下一节课 考核方式 内容 1. 思考题:优秀的产品设计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并 搜集一个案例发送到微信群聊 课后作业 2.分组选题: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分组,并提交分组名单及设 计项目选题 8
《产品设计基础》学习情境设计 程微信群聊, 随时随地交流 信息 环节四 课堂活动 【课堂讨论活动】 (解决本堂课教学难点) 讨论:结合上述内容展开课堂讨论 ① 形态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② 产品设计师在产品研发部门中与其他岗位 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积 极 思 考 问 题 , 分 组 讨 论,每组派代 表阐述观点 ※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 产品设计师的 具体工作内容 及与其他岗位 之间的关系。 环节五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1. 这门课学什么:产品设计五大要素 2. 这门课怎么学:设计任务书、项目小组及 考核方式 学生跟随老师 的总结回忆本 堂课所授内容 小结内容,布 置课后作业, 铺垫下一节课 内容 课后作业 1. 思考题:优秀的产品设计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并 搜集一个案例发送到微信群聊 2. 分组选题: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分组,并提交分组名单及设 计项目选题 8
《产品设计基础》学习情境设计 出勤5% 情感态度10% 考核鉴定 技能训练作品50% 任务完成情况20% 职业能力15% 《产品设计基础》学习情境设计二 题目 学习情境二:产品形态设计之隐喻 课时 4 1 本节课是针对教材《工业设计造型基础》第三章的内容进行的教学设 学 计。根据大纲要求,本节课的任务是掌握隐喻的造型手法。 分 教材分析 ) 在教材基础上,结合大纲其他推荐教材及互联网相关资源重新编排 析 设计了教学内容,重点讲解隐喻的三种常见手法。 1 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通过前期课程《立体构成》和本课产品形态前 期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形态的概念和要素有一定认识; 学情分析 2. 学生学习风格和需求:形态塑造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点,除了知识与 案例的讲授,还应加强课堂练习与讨论,帮助学生掌握隐喻手法。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功能隐喻、情感隐喻、文化隐喻三种手法的运用 教学目的 2.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尝试的工作态度 教学内容 何为隐喻(隐喻的定义及作用) 9
《产品设计基础》学习情境设计 考核鉴定 出勤 5% 情感态度 10% 技能训练作品 50% 任务完成情况 20% 职业能力 15% 《产品设计基础》 学习情境设计二 题目 学习情境二:产品形态设计之隐喻 课时 4 教 学 分 析 教材分析 1. 本节课是针对教材《工业设计造型基础》第三章的内容进行的教学设 计。根据大纲要求,本节课的任务是掌握隐喻的造型手法。 2. 在教材基础上,结合大纲其他推荐教材及互联网相关资源重新编排 设计了教学内容,重点讲解隐喻的三种常见手法。 学情分析 1. 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通过前期课程《立体构成》和本课产品形态前 期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形态的概念和要素有一定认识; 2. 学生学习风格和需求:形态塑造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点,除了知识与 案例的讲授,还应加强课堂练习与讨论,帮助学生掌握隐喻手法。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功能隐喻、情感隐喻、文化隐喻三种手法的运用 2.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尝试的工作态度 教学内容 1. 何为隐喻(隐喻的定义及作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