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偾效应与政筑功能 一、 国债的经济效应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之争 1.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 债务和税收等价 2.李嘉图等价定理争论的实质 主要反对意见: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就是理性预期 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人们总是遗留给后代一定规模的遗产 政府借债没有违约风险 李嘉图等价定理隐含个人具有完全的预见能力和充分信息 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征收总量税 PYB卧I8 EINANCE C9UsE
一、国债的经济效应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之争 1.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 2.李嘉图等价定理争论的实质 主要反对意见: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就是理性预期 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人们总是遗留给后代一定规模的遗产 政府借债没有违约风险 李嘉图等价定理隐含个人具有完全的预见能力和充分信息 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征收总量税 第二节 国债效应与政策功能 债务和税收等价
第二节 国偾效应与政策功能 期债 00 ● (二)国债的经济效应 期国份 ● 1.国债的资产效应 式 2.国债的需求效应 ● (1)中央银行购买国债。 国债 ● (2)商业银行或居民个人购买国债。 ·3。国债的供给效应 PVB卧H8 EINANCE CS9VsE
• (二)国债的经济效应 • 1.国债的资产效应 • 2.国债的需求效应 • (1)中央银行购买国债。 • (2)商业银行或居民个人购买国债。 • 3.国债的供给效应 第二节 国债效应与政策功能
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偾的方式征 集2000万锈,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去了 2000万镑。每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课征的100 万锈,只不过是由付这100万镑的人手中转移到收 这100万锈的人手中,也就是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 公债债权人手中。实际的开支是那2000万锈,而 不是为那2000万镑必须支付的利息。付不付利息 都不会使国家增富或变穷。政府可以通过赋税的 方式一次性征收2000万镑;在这种情形下,就不 必每年课征100万镑。但这样做,并不会改变这一 问题的性质。 。三个含义?? YB卧I8EWO8Ec9RsE
公债的宏观经济效应 ——李嘉图等价定理 • 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债的方式征 集2000万镑,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去了 2000万镑。每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课征的100 万镑,只不过是由付这100万镑的人手中转移到收 这100万镑的人手中,也就是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 公债债权人手中。实际的开支是那2000万镑,而 不是为那2000万镑必须支付的利息。付不付利息 都不会使国家增富或变穷。政府可以通过赋税的 方式一次性征收2000万镑;在这种情形下,就不 必每年课征100万镑。但这样做,并不会改变这一 问题的性质。 • 三个含义??
1.课征2000万镑税收和举借2000万镑公债,都会使 一国生产资本减少2000万镑。 2.因举借公债而引致的利息偿付,只不过是将一部 分人的收入转移给另一部分债券持有人,完全 是借助财政收支而产生的民间内部收入转移, 不会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 3.由于举债和课税同样造成一国纯损失2000万镑, 人民的收入因此下降,消费支出随之下降,举 债和课税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实际是相同 的。 BVB卧H8 EINANCE C9YsE
公债的宏观经济效应 ——李嘉图等价定理 1.课征2000万镑税收和举借2000万镑公债,都会使 一国生产资本减少2000万镑。 2.因举借公债而引致的利息偿付,只不过是将一部 分人的收入转移给另一部分债券持有人,完全 是借助财政收支而产生的民间内部收入转移, 不会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 3.由于举债和课税同样造成一国纯损失2000万镑, 人民的收入因此下降,消费支出随之下降,举 债和课税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实际是相同 的
第二节 国偾效应与政筑功能 二、 国偾的政策功能 (一) 弥补财政赤字 (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 调节经济发展 PUBLI&EINANCE COURSE
二、国债的政策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调节经济发展 第二节 国债效应与政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