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2010至201学年 师生共用导学案 年级:高 学科:语文执笔:万娇杰审核:语文组 内容:十八岁和其他(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使用时间:2010年9月 【学习目标】 1、通过与家长、同学的对话和交流,加深对青春话题的感受和思考。 2、尝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 3、通过课文的阅读和体验,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进一步完善自我人格。 【学习重点】 感受平等沟通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 讨论法、分组合作法、联系实际对比法。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知识链接】走进作者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 2010 至 2011 学年 1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师生共用导学案 年级:高一 学科:语文 执笔:万娇杰 审核:语文组 内容:十八岁和其他(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使用时间:2010 年 9 月 【学习目标】 1、通过与家长、同学的对话和交流,加深对青春话题的感受和思考。 2、尝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 3、通过课文的阅读和体验,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进一步完善自我人格。 【学习重点】 感受平等沟通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 讨论法、分组合作法、联系实际对比法。 第一课时 ★ 课前准备: 【知识链接】 走进作者
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2010至201学年 杨子,本名杨选堂,1921年生,广东省梅县人。暨南大学商学院毕业。历 任《前线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族晚报》主笔,并任教职,兼涉政界。 曾任台湾大学讲师、中兴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编译室主任、中央银行行务委 员等职。后任《联合报》副社长、社长、中国论坛发行人、《联合晚报》发行人。 现任联合报系副董事长。 研究经济兼长文学,以笔名杨子在报刊开设“杨子专栏”“杨子漫谈经济 杨子论衡″等专栏,颇受欢迎。著有散文《精神的裸体》《回首拥抱那人》《被 宠爱的感觉》《男人的诞生》《春孕》《水柳的诱惑》《感情的花季》《昼夜记》《香 囊》《相亲》《杂花生树》《惊喜》《描梦记》;小说《变色的太阳》(曾拍成电影) 《欲神》《魔象》《浸酒的花朵》;经济论文集《经济理论活用》《经济理论的落实》 《经济小品》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借助工具书查出形近字或多音字加以补充 炫耀、甫健、惆怅、茁壮、沉湎、引吭、枝桠、灌浆、干瘪、摭拾 补充: xuan fu chouchang zhuo mian hang yaji ang bie zhi 教学过程 导入 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 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 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 2010 至 2011 学年 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杨子,本名杨选堂,1921 年生,广东省梅县人。暨南大学商学院毕业。历 任《前线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族晚报》主笔,并任教职,兼涉政界。 曾任台湾大学讲师、中兴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编译室主任、中央银行行务委 员等职。后任《联合报》副社长、社长、中国论坛发行人、《联合晚报》发行人。 现任联合报系副董事长。 研究经济兼长文学,以笔名杨子在报刊开设“杨子专栏”“杨子漫谈经济” “杨子论衡”等专栏,颇受欢迎。著有散文《精神的裸体》《回首拥抱那人》《被 宠爱的感觉》《男人的诞生》《春孕》《水柳的诱惑》《感情的花季》《昼夜记》《香 囊》《相亲》《杂花生树》《惊喜》《描梦记》;小说《变色的太阳》(曾拍成电影) 《欲神》《魔象》《浸酒的花朵》;经济论文集《经济理论活用》《经济理论的落实》 《经济小品》。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借助工具书查出形近字或多音字加以补充。 炫.耀、甫.健、惆怅、茁.壮、沉湎.、引吭.、枝桠.、灌浆.、干瘪.、摭.拾 补充: xuàn fǔ chóuchàng zhuó miǎn háng yā ji āng biě zh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 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 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2010至201学年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 向上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 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针对各个版块,小组讨论交流 (-)十八岁 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明确:(1)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 2、句子的理解 (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 明确:“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甚至可能成为自 己的挚友、知己。“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的 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 孩子童年的惆怅”。(见第三段) (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明确:作者用诗人的话用来形容养育孩子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孩子的 巨大幸福之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第四节中“这样的心情”指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 2010 至 2011 学年 3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 向上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 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针对各个版块,小组讨论交流 (一)十八岁 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明确:(1)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 2、句子的理解 (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 明确:“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甚至可能成为自 己的挚友、知己。“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的 “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 孩子童年的惆怅”。(见第三段) (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明确:作者用诗人的话用来形容养育孩子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孩子的 巨大幸福之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第四节中“这样的心情”指:
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2010至201学年 明确:“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孩子″(第1段);“会情愿溺爱你″(第2 段);“高兴有了—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 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3段)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体会) (二)两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 躁;(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2、探讨:你同意文中父亲归纳的原因吗?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 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后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去做 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 阂的最好方式。) (三)读书的苦乐 1、理解文意(补充阅读蒋土铨《鸣机夜课图记》——见《学习与评价》) 苦学与乐学 蒋土铨毎日夜读直至鸡叫—遍,背不岀书被父亲罚跪,母亲训斥幼时用柳枝 拼字;诵诗作为闲时游戏,我为病中母亲诵读;考取举人 我“十年寒窗”、“光宗耀祖”的传统压力;曾祖母的“读书最乐”,引我 共鸣,涉猎古今中外名篇,废寝忘食,读书“闲趣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 2010 至 2011 学年 4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明确:“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孩子”(第 1 段);“会情愿溺爱你”(第 2 段);“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 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 3 段)。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体会) (二)两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 躁; (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2、探讨:你同意文中父亲归纳的原因吗?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 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后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去做 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 阂的最好方式。) (三)读书的苦乐 1、理解文意(补充阅读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见《学习与评价》) 苦学与乐学 蒋士铨每日夜读直至鸡叫一遍,背不出书被父亲罚跪,母亲训斥幼时用柳枝 拼字;诵诗作为闲时游戏,我为病中母亲诵读;考取举人 我“十年寒窗”、“光宗耀祖”的传统压力;曾祖母的“读书最乐”,引我 共鸣,涉猎古今中外名篇,废寝忘食,读书“闲趣
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2010至201学年 儿子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我希望儿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但现 在 2、我的态度:“同情”却不能不“鼓励”,甚至“鞭策”,希望考取大学。 3、探讨: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然后思考读书生活中的苦 与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四)青春 作者对孩子的希望:1、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2、惜时如金 三、品题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以“十八岁”为题?为什么要写到“其他”? 明确:文章是杨子在儿子18岁生日时写的,文章四个部分,并不是正面直接描 写18岁,而是写由18岁引起的有关两代人矛盾、读书、青春等内容。可见 18岁只是一个契机。其实可以联想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作者独取四部分,与儿 子平等对话,可谓取舍有道 四、总结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 2010 至 2011 学年 5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儿子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我希望儿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但现 在? 2、我的态度:“同情”却不能不“鼓励”,甚至“鞭策”,希望考取大学。 3、探讨: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然后思考读书生活中的苦 与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四)青春 作者对孩子的希望:1、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2、惜时如金 三、品题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以“十八岁”为题?为什么要写到“其他”? 明确:文章是杨子在儿子 18 岁生日时写的,文章四个部分,并不是正面直接描 写 18 岁,而是写由 18 岁引起的有关两代人矛盾、读书、青春等内容。可见, 18 岁只是一个契机。其实可以联想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作者独取四部分,与儿 子平等对话,可谓取舍有道。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