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动物生理学 程编号vT10 茧文名称 hysiology 果程类型学科基础误 总学时 54理论学 实哈学时 实践学时工 学分 化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组织胚 3 预修课程 适用对象 动医、动药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和机体各组成部分功能的科学的科学,课程系 统进球了循环、吸、清化、泳尿、肌肉 课程简介 述了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的活动在维持体内稳态中的作 以及对动物各项生命 能联系,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 能的影响以及动物对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应答,理解环境动物体器官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掌捏动物各系统、器宫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发生的过程,掌程主要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 ,从整合生理 体动物对体] 度闹述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功能联系: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组织器官和整 的内在联系 后专 生形成证统一的观点,排证地和系统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章节内容 讲课实验实践合计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细胞 第三章 血液 第四章 循环 第五章 呼吸 第六章 消化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八章 张尿 第九竟 肌肉及运动 第十意 神经生理 草十一音 内分泌 第十二章 生殖 第十三意 泌乳 合计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论 节动动 第 的所究内容与文 生理学 物 2 生实验 生实验法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6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动物生理学 课程编号 VET2101 英文名称 Animal Physiology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54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 分 3 预修课程 化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组织胚 胎学,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适用对象 动医、动药 课程简介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和机体各组成部分功能的科学的科学。课程系 统讲述了循环、呼吸、消化、泌尿、肌肉、神经、内分泌、生殖等系统及泌乳的核心知识, 阐述了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的活动在维持体内稳态中的作用、以及对动物各项生命活动 的重要意义;从整合生理学的角度阐述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功能联系,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 能的影响以及动物对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应答,理解环境-动物体-器官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掌握动物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发生的过程,掌握主要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 2.从整合生理学的角度阐述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功能联系;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组织器官和整 体动物对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应答,理解环境-动物体-器官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了解畜禽各项生理功能对其生长、发育、健康、生产性能等的影响。 课程教学将为后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辨证统一的观点,辨证地和系统 地观察、分析生命现象,提高思考和解决有关科学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 节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实践 合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细胞 2 2 第三章 血液 4 4 第四章 循环 6 6 第五章 呼吸 4 4 第六章 消化 8 8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3 3 第八章 泌尿 4 4 第九章 肌肉及运动 2 2 第十章 神经生理 8 8 第十一章 内分泌 7 7 第十二章 生殖 2 2 第十三章 泌乳 2 2 合 计 54 54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1.什么是动物生理学 2.急性实验法和慢性实验法 习题要点:动物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内环境与稳 地要点 第三节机体功能的调节 ,稳态的调节 3自身酒节 习题要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在维持生理功能稳态中的作用。 第四节整合生理学的颜念 1数公生理学的蹈 )。整合生理学的音 习题要占:整合生理学的韬今 本章重点、难点: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稳态,机体功能调节的3种基本方式。 本童数学要求:了解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理解什么是动物生理学,整合生理学的概念和意义。掌操生命活动的 基本特征,内环境与稳态,机体机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物质转运功能 1.细胞膜结构特点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3.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习题要点:单纯扩敢、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钠钾泵,比较简单扩散与载体介导的异化扩散。 第二节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 1环腺苷酸信号转导系统 2.肌醇信号转导系线 与酪氨酸微酶直接相连的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系统,酪氨酸激酶相连的信号转导系统, 调亡与保 与细胞 习题要点:区别细胞生长与细胞增殖的概念,区别细胞死亡与调亡的概念,区别细胞坏死与调亡。 第四节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1,兴奋性与兴 :与反应的关系、兴奋性变化 2。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习题要点:兴奋性和兴奋的定义及兴奋性的变化,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园刺激。 本童重点、难点:物质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兴奋性和兴奋的定义及兴奋 性的变化,静息由位和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国划激,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细胞膜结构,细跑的生长、增殖、调亡的概念。理解:细胞膜的受体及功能,细胞的跨膜 信号转导的机制。拿操:物质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兴奋性和兴奋的定义 及兴奋性的变化,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阔刺激。 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的组成 2。血液的理化特性 3.血量 4.血浆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习题要点:血浆的功能,血浆品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的酸碱度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7 第二节 机体功能与环境 1.生命活动基本特征 2.内环境与稳态 习题要点:稳态的概念,稳态的调节。 第三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习题要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在维持生理功能稳态中的作用。 第四节 整合生理学的概念 1.整合生理学的概念 2.整合生理学的意义 习题要点:整合生理学的概念 本章重点、难点: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稳态,机体功能调节的 3 种基本方式。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理解什么是动物生理学,整合生理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生命活动的 基本特征,内环境与稳态,机体机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物质转运功能 1.细胞膜结构特点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3.细胞膜的受体功能 习题要点: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钠-钾泵,比较简单扩散与载体介导的异化扩散。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1.环腺苷酸信号转导系统 2.肌醇信号转导系统 3.与酪氨酸激酶直接相连的信号转导系统 习题要点:第二信使,G 蛋白偶联的信号转导系统,酪氨酸激酶相连的信号转导系统。 第三节 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与保护 1.细胞的生长与细胞增殖 2.细胞的凋亡 3.细胞的保护 习题要点:区别细胞生长与细胞增殖的概念,区别细胞死亡与凋亡的概念,区别细胞坏死与凋亡。 第四节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1.兴奋性与兴奋: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兴奋性变化 2.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习题要点:兴奋性和兴奋的定义及兴奋性的变化,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阈刺激。 本章重点、难点:物质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兴奋性和兴奋的定义及兴奋 性的变化,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阈刺激。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细胞膜结构,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的概念。理解:细胞膜的受体及功能,细胞的跨膜 信号转导的机制。掌握:物质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兴奋性和兴奋的定义 及兴奋性的变化,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阈刺激。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血液的组成 2.血液的理化特性 3.血量 4.血浆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习题要点:血浆的功能,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的酸碱度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节血细歌 形态和数量、理化特性、生理机能和血红蛋白、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白细跑,形态和数量、生 能、生成和破坏 3.血小板:形态和数量、生理机 习要点:红细胞比容、悬浮稳定性,血液黏滞性,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血液凝固 3据血过得 3,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4。抗辉和侣凝措施 习题要点:血液凝周的过程和机理,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和机理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 1,红细胞凝集反应与血型 2.家奋的血型 3.输血的原则 习腿要点:ABO血型的分型及依描,家备的血型 本章重点、难点:血液在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作用,血浆品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液凝周过程,纤 溶系统,ABO血型的分型及依据。 本童半要求:了解:血浆p山及其维持,血细的破坏和造血功能,家备血型。理解:体液分布概况,血液的 组成和基本功能, 红细胞比容、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凝集和溶血,白细胞的主要功能,生理止血,抗凝系统。 棍:血液在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作用,血浆品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液凝固过程,纤溶系统,抗凝 ,AB0血型的分型及依据: 第 心肌的系血功能 4,时血功能的课 5.心脏系血功能的调节 习题要点: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指数,心动周期中心脏善膜的启闭活动、 心内压力和容积的变化,心音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 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3体表,心由图 习题要点: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生物电特点,0期、1期、2期、3期、4期,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 自律性、收缩性,类房结、房室束、浦肯野细胞,最大复极电位,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心电图 的波形及意义。 第三节血管生理 1.血管的种类和功能 2.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3,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4.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5,微循环 6,组织液的生成 7.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习题要点: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平均动脉压,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静脉回心血 因素,真毛细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直迪路、动静脉短路,组织液的生成和有 效滤过压 38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8 第二节 血细胞 1.红细胞:形态和数量、理化特性、生理机能和血红蛋白、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2.白细胞:形态和数量、生理机能、生成和破坏 3.血小板:形态和数量、生理机能 习题要点:红细胞比容、悬浮稳定性,血液黏滞性,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 血液凝固 1.凝血因子 2.凝血过程 3.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4.抗凝和促凝措施 习题要点:血液凝固的过程和机理,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和机理。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1.红细胞凝集反应与血型 2.家畜的血型 3.输血的原则 习题要点:ABO 血型的分型及依据,家畜的血型 本章重点、难点:血液在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作用,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液凝固过程,纤 溶系统,ABO 血型的分型及依据。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血浆 pH 及其维持,血细胞的破坏和造血功能,家畜血型。理解:体液分布概况,血液的 组成和基本功能,红细胞比容、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凝集和溶血,白细胞的主要功能,生理止血,抗凝系统。掌 握:血液在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作用,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液凝固过程,纤溶系统,抗凝 和促凝措施,ABO 血型的分型及依据。 第四章 循环 第一节 心肌的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和心率 2.心脏的泵血功能及机理 3.心音 4.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5.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习题要点: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指数,心动周期中心脏瓣膜的启闭活动、 心内压力和容积的变化,心音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 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3.体表心电图 习题要点: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生物电特点,0 期、1 期、2 期、3 期、4 期,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 自律性、收缩性,窦房结、房室束、浦肯野细胞,最大复极电位,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心电图 的波形及意义。 第三节 血管生理 1.血管的种类和功能 2.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3.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4.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5.微循环 6.组织液的生成 7.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习题要点: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平均动脉压,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 量及其影响因素,真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组织液的生成和有 效滤过压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 体液调节 习题要点: 心血 h 和主动肤号压力感受性反射及生 用奇 心血管 统,肾上腺素和去甲上腺素和血管升压素的作用) 本童点、难点:心动周期 心肌细胞生物电持点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自往性、收缩性。动血压的 形成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和有效滤过压,心血管活动调节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动脉脉,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 活性物质、心钠素、前列腺素等),长期调节动脉血压的肾体液控制机制。理解: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淋巴液 的生成。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微活环单元(微动耿、后微动脉、手细血管前括約肌。直手细血管、神 血毛细血管和动静脉吻合枝)心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掌握:1)心动周 期.心动周期中心脏瓣膜的启闭话动、心内压力和容积的变化,心音及其产生的原因。2)心脏功能的评定,心输 出量,前负荷、后负蒋的概念及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3)心肌细胞生物电特点:工作细 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浦背野细胞、卖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和特征,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收缩性:4)血压: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因素,静脉回 流及影响因素:5)微循环和组织液生成:交换血管,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有效滤过压:6)心血管活动调节: 神经调节(心血管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颈动脉责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生理意义),体液调节(肾素 一血管繁张素系统、肾上腺泰和去甲骨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第五章呼吸 第一节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官 ,呼吸的全过程 呼吸器官及其功 过程, 气体交换原理,气体在肺内的交换,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中肺内压和南膜腔内压的变化 酒气的阻力 4。肺容积和肺容量 习题要点:肺通气原理,呼吸运动,肺内压、胸膜整内压,肺总量,潮气量、余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 第三节气体交换与运输 )灯体示给 习题要点:气体交换原理,气体在肺内的交换,气体在组织的交换,氧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氧容量、血氧含 量、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碳酸氢盐形成), 第四节呼吸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3。高原对呼吸的影响 习题要点: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延随呼吸中枢,脑桥PBKF核群,黑-伯反射),呼吸的化学感受性调 节: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分布与功能,动脉血C02分压、H"浓度对呼吸运动的影 。 本章重点、难点:呼吸的全过程,肺通气的动力,血液与肺泡、血液与组织的气体交换,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 的运输,呼吸的中枢,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和体液调节。 本章数学要求:了解: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动力,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概念 气体分压的概念和气体交换的 机制,呼吸词节系统的功能结构。理解:肺容积、肺容量、肺通气量,氧饱和曲线各段的意义及影响因素,呼吸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9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局部血流调节 4.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习题要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心脏的神经支配,血管的神经支配,延髓和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颈 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生理意义),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 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升压素的作用)。 本章重点、难点:心动周期,心肌细胞生物电特点,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动脉血压的 形成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和有效滤过压,心血管活动调节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动脉脉搏,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 活性物质、心钠素、前列腺素等),长期调节动脉血压的肾-体液控制机制。理解: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淋巴液 的生成,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微循环单元(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 血毛细血管和动-静脉吻合枝)心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掌握:1)心动周 期:心动周期中心脏瓣膜的启闭活动、心内压力和容积的变化,心音及其产生的原因;2)心脏功能的评定:心输 出量,前负荷、后负荷的概念及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3)心肌细胞生物电特点:工作细 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浦肯野细胞、窦房结 P 细胞的跨膜电位和特征,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收缩性;4)血压: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因素,静脉回 流及影响因素;5)微循环和组织液生成:交换血管,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有效滤过压;6)心血管活动调节: 神经调节(心血管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生理意义),体液调节(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 1.呼吸的全过程 2.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习题要点:呼吸全过程,气体交换原理,气体在肺内的交换,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第二节 肺通气原理 1.呼吸运动 2.呼吸中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的变化 3.肺通气的阻力 4.肺容积和肺容量 5.肺通气量 习题要点:肺通气原理,呼吸运动,肺内压、胸膜腔内压,肺总量,潮气量、余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 第三节 气体交换与运输 1.气体交换 2.气体运输 习题要点:气体交换原理,气体在肺内的交换,气体在组织的交换,氧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氧容量、血氧含 量、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碳酸氢盐形成)。 第四节 呼吸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3.高原对呼吸的影响 习题要点: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延髓呼吸中枢,脑桥 PBKF 核群, 黑-伯反射),呼吸的化学感受性调 节: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分布与功能,动脉血 CO2 分压、H+浓度对呼吸运动的影 响。 本章重点、难点:呼吸的全过程,肺通气的动力,血液与肺泡、血液与组织的气体交换,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 的运输,呼吸的中枢,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和体液调节。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动力,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概念,气体分压的概念和气体交换的 机制,呼吸调节系统的功能结构。理解:肺容积、肺容量、肺通气量,氧饱和曲线各段的意义及影响因素,呼吸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性阻力和面应 响和途径。掌 :呼吸的全过程,肺通气的动力,胸内 的居 在山中的运输: 、血氧饱 氧化碳在血流 中的 氨基甲酸血红 酸氢盐形成: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廷吸 脑桥呼吸PBKF核群。 反射:化学因素呼吸的调节: 动脉血CO分压、分压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途径 第六消化、吸收和代谢 第一节消化道的主要功能 1.消化道的运动、分泌、内分泌和保护功能 )。清化消的血湾循不 3。造化道功能的整合 习题要点: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和快波,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特点,胃肠激素(胃 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抑胃肽、胃动素等)对消化器官功能的调节。 第二节叛食的调节 习题要点:下丘脑摄食中枢,调节摄食的物理感受性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胰岛素和瘦素对摄食的调节。 第三节口腔消化 1.咀爵 2.陲液 3.春咽 习题要点:唾液的分泌和功能,反刍动物唾液分泌的特点和功能,口腔内的消化。 第四节单霄消化 1,胃的功能结料 2.胃液的分泌与调 3.肖的运 习题要点:胃液的分泌及头期、胃期、肠期的分泌调节,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的运动,消化期的肌电群 的挂空 第五节复周消 胃及网胃的消化和代谢 国消 习恩要点:瘤胃内环境特点、瘤胃内营养物质清化、代谢的特点(微生物对纤维素的清化、微生物对无机氯 源的利用) 尿素再循环 第六节小肠消化 1胧液 2.胆汁 3小服波 4小服运动 5.饲料在小肠中的消化 习题要点:小肠的运动方式及其意义,胰液在小肠消化中的重要作用及分泌的调节、小肠液的作用及分泌的 调节,胆盐对小肠内甘油三酯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第七节大肠消 第八节吸收 1,吸收的部位和形态学基础 2.吸收的主要机制 3.各种物质的吸收 4。大肠的吸收 习题要点:小肠吸收的形态学基础,水分的扩散吸收,葡萄糖的继发性主动吸收机制,氨基酸吸收的易化扩 做途径,胆盐对小肠内甘油三脂化和吸收的作用 本章重点、准点:摄食中枢、摄食调节的机制,胃肠激素及其对清化器官功能的调节 胃液分论及分泌的调节 胃排空,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小肠清化及胰液、小肠液、胆汁的作用和分泌,胃肠的运动形 40
动物医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0 节律形成的假说,动脉血 O2 分压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和途径。掌握:呼吸的全过程,肺通气的动力,胸内压的形成 及其变化,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和顺应性、气道阻力),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的气体交换; 氧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碳 酸氢盐形成;呼吸的神经反射性调节:延髓呼吸中枢,脑桥呼吸 PBKF 核群, 黑-伯反射;化学因素呼吸的调节: 动脉血 CO2 分压、H+分压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途径。 第六章 消化、吸收和代谢 第一节 消化道的主要功能 1.消化道的运动、分泌、内分泌和保护功能 2.消化道的血液循环 3.消化道功能的整合 习题要点: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和快波,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特点,胃肠激素(胃 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抑胃肽、胃动素等)对消化器官功能的调节。 第二节 摄食的调节 习题要点:下丘脑摄食中枢,调节摄食的物理感受性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胰岛素和瘦素对摄食的调节。 第三节 口腔消化 1.咀嚼 2.唾液 3.吞咽 习题要点:唾液的分泌和功能,反刍动物唾液分泌的特点和功能,口腔内的消化。 第四节 单胃消化 1.胃的功能结构 2.胃液的分泌与调节 3.胃的运动及调节 习题要点:胃液的分泌及头期、胃期、肠期的分泌调节,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的运动,消化间期的肌电群、 胃的排空。 第五节 复胃消化 1.瘤胃及网胃的消化和代谢 2.瓣胃消化 3.皱胃消化 习题要点:瘤胃内环境特点、瘤胃内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特点(微生物对纤维素的消化、微生物对无机氮 源的利用),尿素再循环。 第六节 小肠消化 1.胰液 2.胆汁 3.小肠液 4.小肠运动 5.饲料在小肠中的消化 习题要点:小肠的运动方式及其意义,胰液在小肠消化中的重要作用及分泌的调节、小肠液的作用及分泌的 调节,胆盐对小肠内甘油三酯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第七节 大肠消化 第八节 吸收 1.吸收的部位和形态学基础 2.吸收的主要机制 3.各种物质的吸收 4.大肠的吸收 习题要点:小肠吸收的形态学基础,水分的扩散吸收,葡萄糖的继发性主动吸收机制,氨基酸吸收的易化扩 散途径,胆盐对小肠内甘油三酯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本章重点、难点:摄食中枢、摄食调节的机制,胃肠激素及其对消化器官功能的调节,胃液分泌及分泌的调节, 胃排空,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小肠消化及胰液、小肠液、胆汁的作用和分泌,胃肠的运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