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 动物生理学 教学大纲 Animal Physiology Teaching Compendium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石 河 子 大 学 动 物 生 理 学 教 学 大 纲 Animal Physiology Teaching Compendium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Animal Physiology) 课程编码:Z102609 总学时/总学分:64/4.0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04.0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24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开课单位:动物科技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学必修的科基础课。 2、课程目的:动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系统 讲授,主要任务是介绍动物(包括畜贪)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使他们掌据动物生理学 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用整 体的、辩证的思维方法观察和分析生理现象及其机制,同时使学生获得动物生理学基本操作技能的 训练。 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的生理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过程、现象及基 本规律,讲述人体生命活动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阐明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并揭示其中的机制。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生物科学中与生命活动相关 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绪论1学时 1.主要内容 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生理意义。 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三种调节方式的概念及特点。 2.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熟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了解生理学的任务 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课堂讲授应用多媒体教学,内环境与稳态概念应子以强调,为了向学生解释清楚,可多举些 实际的例子。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前预习。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学时
1 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Animal Physiology) 课程编码:Z102609 总学时/总学分:64/4.0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 40/4.0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24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开课单位:动物科技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学必修的科基础课。 2、课程目的:动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系统 讲授,主要任务是介绍动物(包括畜禽)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使他们掌握动物生理学 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用整 体的、辩证的思维方法观察和分析生理现象及其机制,同时使学生获得动物生理学基本操作技能的 训练。 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的生理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过程、现象及基 本规律,讲述人体生命活动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阐明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并揭示其中的机制。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生物科学中与生命活动相关 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绪论 1 学时 1.主要内容 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生理意义。 3.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三种调节方式的概念及特点。 2.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熟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了解生理学的任务 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课堂讲授应用多媒体教学,内环境与稳态概念应予以强调,为了向学生解释清楚,可多举些 实际的例子。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前预习。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2.散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了解细胞膜的结构。 2.这一章的内容是为整本书的内容打基础,因此,是很关键的一章,可配合动画、影像等多媒 体手段来教学,以加强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神经的兴奋与传导2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第二节肌肉的兴奋与收鳍 2.敦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定义、特性及其产生机制:熟悉动作电位的传导:熟悉 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2.这一章的重点、难点、疑点较多,这一章的内容是为整本书的内容打基础,因此,是很关健 的一章。而重点的重点是在生物电现象,内容比较抽象。可配合动画、影像等多媒体手段来教学, 以加强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血液4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2.教学要求 1,掌握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生理特征、功能和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主要功能 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和凝血的过程。 2.熟悉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熟悉血小板的数量、功能和生理特性:熟悉凝血因子和 凝血过程的控制:熟悉输血的原则。 3.了解血型的概念与红细胞凝集、了解AB0血型的抗原、抗体、遗传与鉴定 4.血液凝固是该章的重点,为了讲解清楚血液凝固的过程(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可以
2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2.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了解细胞膜的结构。 2.这一章的内容是为整本书的内容打基础,因此,是很关键的一章,可配合动画、影像等多媒 体手段来教学,以加强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 2 学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第二节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2.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定义、特性及其产生机制;熟悉动作电位的传导;熟悉 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2.这一章的重点、难点、疑点较多,这一章的内容是为整本书的内容打基础,因此,是很关键 的一章。而重点的重点是在生物电现象,内容比较抽象。可配合动画、影像等多媒体手段来教学, 以加强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血液 4 学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2. 教学要求 1. 掌握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生理特征、功能和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主要功能; 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和凝血的过程。 2. 熟悉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熟悉血小板的数量、功能和生理特性;熟悉凝血因子和 凝血过程的控制;熟悉输血的原则。 3.了解血型的概念与红细胞凝集、了解 ABO 血型的抗原、抗体、遗传与鉴定。 4.血液凝固是该章的重点,为了讲解清楚血液凝固的过程(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可以
采取“倒叙”的方法。还可以设计一些事例,让学生来分析、鉴别。 第四章血液循环6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三节血管生理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教学要求 1.掌握心脏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动脉血压及影响血 压的因素:心脏的神经支配和缩血管神经纤维: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肾素血管紧 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熟悉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熟悉心肌的兴奋性、熟悉心肌收 缩的特点: 3.了解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体表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心脏的输出量的评 定指标:了解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 4.本章中的难点和疑点都主要集中在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比较难懂,要在讲细胞生理的 时候,把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讲清楚,把基础打好:心肌的生理特性要配合临床知识的讲解,以及抓 住心肌各种生理特性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更易使学生理解和记忆:动脉血压的形成、影响因素 及其调节是个重要内容,牵涉面很广,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提出问题,以加深理解,并鼓励学生多 看些参考书。 第五章消化与吸收4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胃内消化 第三节小肠内性消化 第四节吸收 2.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掌握胃液及其分泌的调节、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的消化。 2.熟悉胃的运动及其控制、熟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熟悉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胃肠
3 采取“倒叙”的方法。还可以设计一些事例,让学生来分析、鉴别。 第四章 血液循环 6 学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三节 血管生理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 教学要求 1. 掌握心脏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动脉血压及影响血 压的因素;心脏的神经支配和缩血管神经纤维;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肾素-血管紧 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 熟悉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熟悉心肌的兴奋性、熟悉心肌收 缩的特点; 3.了解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体表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心脏的输出量的评 定指标;了解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 4.本章中的难点和疑点都主要集中在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比较难懂,要在讲细胞生理的 时候,把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讲清楚,把基础打好;心肌的生理特性要配合临床知识的讲解,以及抓 住心肌各种生理特性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更易使学生理解和记忆;动脉血压的形成、影响因素 及其调节是个重要内容,牵涉面很广,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提出问题,以加深理解,并鼓励学生多 看些参考书。 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4 学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胃内消化 第三节 小肠内性消化 第四节 吸收 2. 教学要求 1. 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掌握胃液及其分泌的调节、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的消化。 2. 熟悉胃的运动及其控制、熟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熟悉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胃肠
激素:熟悉吸收的部位、熟悉小肠对糖、蛋白质和脂类的吸收, 3.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了解小肠对其他物质的吸收。 4.本章为重点章节,内容繁杂,在全面讲解的基础上,在讲到重复率较高的内容(如胃液的 分泌、某些物质的吸收)时,不一定要全部都讲,可选择其中的特点来讲,效果可能会更好。力求 对三大消化过程有一明确概念,特别是复胃消化特点,吸收的基本原理,消化活动的调节方式,消 化系统的整体性,消化与机体的统一等方面要有明了清晰的理解。 第六章呼吸4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肺通气 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2.教学要求 1,掌握肺通气的动力:掌握氧的运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征:掌握肺牵张反射、化学感 受性呼吸反射。 2.熟悉肺活量、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换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 因素:熟悉二氧化碳的碳酸氢盐形式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运输。 3.了解湖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气体交换的基本 原理;了解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解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1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能量代谢(自学) 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 2.教学婴求 1.掌握机体的产热与散热:熟悉体温的正常值及其正常变动:体温调定点学说:了解温度感 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 2.这一章比较简单,但必须把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如体温、代谢稳定区、散热方式、调定点 等)讲清楚,体温调节可结合感冒发热的病因和治疗来讲
4 激素;熟悉吸收的部位、熟悉小肠对糖、蛋白质和脂类的吸收。 3. 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了解小肠对其他物质的吸收。 4. 本章为重点章节,内容繁杂,在全面讲解的基础上,在讲到重复率较高的内容(如胃液的 分泌、某些物质的吸收)时,不一定要全部都讲,可选择其中的特点来讲,效果可能会更好。力求 对三大消化过程有一明确概念,特别是复胃消化特点,吸收的基本原理,消化活动的调节方式,消 化系统的整体性,消化与机体的统一等方面要有明了清晰的理解。 第六章 呼吸 4 学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2. 教学要求 1. 掌握肺通气的动力;掌握氧的运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征;掌握肺牵张反射、化学感 受性呼吸反射。 2. 熟悉肺活量、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换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 因素;熟悉二氧化碳的碳酸氢盐形式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运输。 3.了解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气体交换的基本 原理;了解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解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1 学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能量代谢(自学)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2. 教学要求 1. 掌握机体的产热与散热;熟悉体温的正常值及其正常变动;体温调定点学说;了解温度感 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 2. 这一章比较简单,但必须把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如体温、代谢稳定区、散热方式、调定点 等)讲清楚,体温调节可结合感冒发热的病因和治疗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