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中学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模拟试卷 亲爱的同学,九年级的我们又开始了崭新的语文学习之旅,尽管在本学年我们变更了 学习伙伴,但对语文学习一如继往,对生活热情真诚。我们这张试卷,与其说是考试,不 如说是舞台。你不必顾虑,充分展示自己吧。答案就在你的笔下。 积累及运用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本想(zeng)(1)送你一座山、一片海,可我只有一滴水、一枝叶、一(10)_(2 阳光、一弯素月和在心中积聚了多年的一句殷殷的话语、一份浓浓的企盼一一朋友, 揣着一(ke)_(③)自信的心上路,目标就不再(yo)_()远。 2、改错(4分): 揠苗助长分道扬标物竟天择推陈出新 理直气壮言简意该莫明其妙不计其数 3、默写(10分) (1)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射天狼。( 《江城子》)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熠《相见欢》) (6)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 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8) 君子好逑 (9)大漠孤烟直, (10 ,恒兀兀以穷年。 (11)且壮士不死即已, 4、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 同,语意连贯。(4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下表是对某个中学204名学生调査的结果,根据表内资料,回答问题。(5
1 上河中学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模拟试卷 亲爱的同学,九年级的我们又开始了崭新的语文学习之旅,尽管在本学年我们变更了 学习伙伴,但对语文学习一如继往,对生活热情真诚。我们这张试卷,与其说是考试,不 如说是舞台。你不必顾虑,充分展示自己吧。答案就在你的笔下。 一、积累及运用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本想(zèng) ⑴ 送你一座山、一片海,可我只有一滴水、一枝叶、一(lǚ) ⑵ 阳光、一弯素月和在心中积聚了多年的一句殷殷的话语、一份浓浓的企盼——朋友, 揣着一(kē) ⑶ 自信的心上路,目标就不再(yáo) ⑷ 远。 2、改错(4 分): 揠苗助长 分道扬标 物竟天择 推陈出新 理直气壮 言简意该 莫明其妙 不计其数 错字 改正 3、默写(10 分): (1)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3) ,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4) , ,射天狼。( 《江城子》)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熠《相见欢》) (6)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 ) (7)、 , ;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8)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9)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恒兀兀以穷年。 (11)且壮士不死即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 同,语意连贯。(4 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 ,▲ ,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5、下表是对某个中学 204 名学生调查的结果,根据表内资料,回答问题。(5
分) 兴趣感兴趣 般 不感兴趣 对象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对文学 148 72.55 44 21.57 12 5.88 对语文课32 156978 38.24 47.08 (1)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二、阅读理解 (一)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 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 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 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 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 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 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 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 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 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 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 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 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
2 分) 兴趣 对象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对文学 148 72.55 44 21.57 12 5.88 对语文课 32 15.69 78 38.24 94 47.08 (1)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二、阅读理解 (一)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 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 14 岁左右,穿着高筒 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 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 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 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 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 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 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 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 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 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 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 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 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 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 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 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 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 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 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 “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6、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 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 拉锯战 与鱼周旅 捕鱼成功 7、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 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赏析。(4分) ()处赏析: ()处赏析 8、问题探究(6分) (1)小说以“儿子的鱼”为题目有什么含义?(2分) (2)小说中的父亲为什么在儿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却不伸出援助之手?(2分) (3)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2分
3 拉锯战 与鱼周旋 捕鱼成功 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 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 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 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 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 14 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 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 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 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 “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6、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 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2 分) → → → → 7、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 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赏析。(4 分) ( )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问题探究(6 分) (1)小说以“儿子的鱼”为题目有什么含义?(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的父亲为什么在儿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却不伸出援助之手?(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4分) 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二) (1)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食物和淡 水,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λ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 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 (2)几天拭一,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 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 得踌躇不前。 (3)“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4)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 上的睡袋。昏暗无天日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5)“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 寻找。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 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 “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 抢之中 (6)“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 抗拒的口吻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 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 “我只喝一口。” ()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 了,他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 的水倒回水囊。 (8)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 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 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 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9)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 起来。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 的用水规定:“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 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的目共睹的。 ⑩0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 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 都没有喝水了。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啮着要摔倒在大刘的怀里。 αD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
4 9、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4 分) 我的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 (二) (1)2000 年 5 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 4 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足食物和淡 水,分骑 5 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 300 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 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 ⑵ 几天拭一,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 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 峰骆驼惊骇 得踌躇不前。 ⑶ “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⑷ 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 40 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 上的睡袋。昏暗无天日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⑸ “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 寻找。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 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 “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 抢之中…… ⑹ “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 抗拒的口吻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 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 “我只喝一口。” ⑺ 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 了,他 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 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 的水倒回水囊。 ⑻ 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 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 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 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⑼ 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 起来。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 的用水规定:“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 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的目共睹的。 ⑽ 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 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 都没有喝水了。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啮着要摔倒在大刘的怀里。 ⑾ 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
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下次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 不到时候!” ①⑦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 盲目性大家喝一口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 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3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 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00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①5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 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10.第5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 (2分) 11.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4 分) (1)“轮到大刘了,他地喝了两大口水…” 理由: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 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 倒回水囊。” 理由: 12.第10段画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根据 文意,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 (3分) 13.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4分) 答: 14.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3分) (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 作150字左右的点评。 (2)选择文中令你最感动的一处,写150字左右的感想 答:
5 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下次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 不到时候!” ⑿ 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 盲目性大家喝一口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 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⒀ 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 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⒁ 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⒂ 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 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10.第 5 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1.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 7 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4 分) (1) “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地喝了两大口水……”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_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 倒回水囊。”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 10 段画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根据 文意,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13.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3 分) (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 作 150 字左右的点评。 (2)选择文中令你最感动的一处,写 150 字左右的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