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鞍山市中考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笑靥(ya)翘首(qiao)芭蕾(li)萎靡不振(mi) B.羸弱(1?i)创伤( chuang)嘈杂(cao)刚愎自用(fu) C.颠簸(bδ)棕榈(16)拘泥(n)潜心贯注(qin) D.遒劲(jin)曲线(qu)慰藉(jia)沁人心脾(p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 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涯,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泄千里 B.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髙,越髙,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 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D.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的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里缓缓流过, 这个曾在我心中缈小而卑微的生命,以他朴实的力量,深深地震撼了我。3、依 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他们的岗位或许并不显贵,但他们的精神弥足珍贵;他们的工作或许并不 但他们的品质足以。他们身上展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图书馆是精神的寄托,是不可取代的所在。电子阅读量大大增加,有成 为主流的趋势,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网上阅读门槛较 低,对一些缺乏甄别力的青少年来说,难以形成正确的阅读导向。 A.(1)惊天动地感天动地(2)即使甚至所以B.(1)感天动地惊天动地(2) 尽管而且所以C.(1)惊天动地感天动地(2)尽管甚至但D.(1)感天动 地惊天动地(2)即使而且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学校自从开展“争做文明之星”活动以来,同学们的文明程度有了很大的提 高。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但永远不变的是执政为民的理念与情 C.能否培育文明家风,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增强做中国 人的骨气和底气。D.这次来给我们作报告的是两个街道办事处的干部。5、下 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傅雷家书》是苦心 孤诣的教子篇,字里行间洋溢着父子深情,读来感人至深。 B.大家都觉 得他是个诚实的孩子,我却大不以为然,毕竟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我见识 过很多次。 C.读书时不可存心请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 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D.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很多城市的物流公司对 大货车司机的需求到了炙手可热的程度。 6、下列关于名著的关联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繁星·春水》一一冰心—一小诗集一一母爱、童真、大自然 B.《水浒》一一施耐庵一一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一一总分总的连式结构C. 《朝花夕拾》一一鲁迅一一散文集一一《琐记》
2015 年鞍山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笑靥(ya) 翘首(qiáo) 芭蕾(lěi) 萎靡不振(mǐ) B.羸弱(l?i) 创伤(chuāng) 嘈杂(cāo) 刚愎自用(fù) C.颠簸(bǒ) 棕榈(lǚ)拘泥(ní) 潜心贯注(qián) D.遒劲(jìn) 曲线(qū) 慰藉(jia) 沁人心脾(p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 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涯,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泄千里。 B.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 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D.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的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里缓缓流过, 这个曾在我心中缈小而卑微的生命,以他朴实的力量,深深地震撼了我。 3、依 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1)他们的岗位或许并不显贵,但他们的精神弥足珍贵;他们的工作或许并不 , 但他们的品质足以。他们身上展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图书馆是精神的寄托,是不可取代的所在。 电子阅读量大大增加, 有成 为主流的趋势,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网上阅读门槛较 低,对一些缺乏甄别力的青少年来说,难以形成正确的阅读导向。 A.(1)惊天动地 感天动地 (2)即使 甚至 所以 B.(1)感天动地 惊天动地 (2) 尽管 而且 所以 C.(1)惊天动地感天动地 (2)尽管 甚至 但 D.(1)感天动 地 惊天动地 (2)即使 而且 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学校自从开展“争做文明之星”活动以来,同学们的文明程度有了很大的提 高。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但永远不变的是执政为民的理念与情 怀。 C.能否培育文明家风,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增强做中国 人的骨气和底气。 D.这次来给我们作报告的是两个街道办事处的干部。 5、下 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傅雷家书》是苦心 孤诣的教子篇,字里行间洋溢着父子深情,读来感人至深。....B.大家都觉 得他是个诚实的孩子,我却大不以为然,毕竟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我见识 过很多次。....C.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 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D.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很多城市的物流公司对 大货车司机的需求到了炙手可热的程度。 ....6、下列关于名著的关联有误 的一项是()(2 分) A.《繁星·春水》——冰心——小诗集——母爱、童真、大自然 B.《水浒》——施耐庵——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总分总的连式结构 C. 《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琐记》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一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一保尔一—《暴风雨所诞生的》 7、请将下面文字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 8、口语交际。(2分)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微民”已经超过五亿,微信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微信的 朋友圈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如网络谣言。 2015年1月6日,《人民日报》刊载《那些“科学”谣言,你识破了吗》一文 曝光了2014年十大“科学”谣言。这些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是地暖辐射会 导致白血病,雾霾不散是因为“核污染”,吃一碗方便面要花32天解毒,感染 埃博拉病毒会变“僵尸”? 这天晚饭后,你的母亲正在看手机微信时,突然惊讶地嚷道:“原来吃一碗方便 面得花32天解毒哇!我得马上把这条消息发给大家,让朋友们都别再吃方便面 啦!”这时,你该怎样劝阻妈妈呢?(限80字以内) 9、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粒沙子误入蚌中,想不到磨成温润赛玉的珍珠;一颗种子遗落在石缝间,想不 到长成高耸入云的青松;,。神奇的大自然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10、文言诗文默写填空。(12分)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童稚携壶浆。(白居易《观刈麦》) (4),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 (7),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9),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 (10)余力侍左右,援疑质理,。(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两句,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岀瑰崎壮丽的边塞沙漠雪景,将场景延伸 到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 、阅读(满分6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 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心未平①,而夫差②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 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 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齬⑦以代焉 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⑧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暴风雨所诞生的》 7、请将下面文字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 分) 8、口语交际。(2 分)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微民”已经超过五亿,微信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微信的 朋友圈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如网络谣言。 2015 年 1 月 6 日,《人民日报》刊载《那些“科学”谣言,你识破了吗》一文, 曝光了 2014 年十大“科学”谣言。这些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是地暖辐射会 导致白血病,雾霾不散是因为“核污染”,吃一碗方便面要花 32 天解毒,感染 埃博拉病毒会变“僵尸”?? 这天晚饭后,你的母亲正在看手机微信时,突然惊讶地嚷道:“原来吃一碗方便 面得花 32 天解毒哇!我得马上把这条消息发给大家,让朋友们都别再吃方便面 啦!”这时,你该怎样劝阻妈妈呢?(限 80 字以内) 9、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 分) 一粒沙子误入蚌中,想不到磨成温润赛玉的珍珠;一颗种子遗落在石缝间,想不 到长成高耸入云的青松; ,。神奇的大自然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10、文言诗文默写填空。(12 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童稚携壶浆。(白居易《观刈麦》)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7)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9)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 (10)余力侍左右,援疑质理,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 两句,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崎壮丽的边塞沙漠雪景,将场景延伸 到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 二、阅读(满分 60 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 11——13 题。(10 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 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心未平①,而夫差②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 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 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 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⑧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
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 员死,而拓用事⑩。明年,越入吴。(选自罗隐《馋书》) 【注】①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 复国之心。 ②夫差:春秋时吴王夫差。③俾(bi):使。④一日之:夏历十月以后的第一个 月,即夏历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到三四 层。⑦齬(pi):伯齬,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彼徒欲其身之亟高:齬只想 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 (3)毕九层而不奏毕: (4)固不暇为王之视也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岂臣之欺乎 13、回答问题。(2分) (1)甲文中哪句话反映了和乙文想类似的史实? (2)乙文中写道“越心未平”,最终“越入吴”。请你写出表现越王勾践立志 报仇,刻苦自励的成语。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4--19题。(19分) 镰中岁月 耿立 (1)回到老家木镇,看到老屋的墙上还挂着一把像锈蚀月牙的镰刀,逝者如斯, 缄默无声。 (2)父亲不在后,镰刀也失去了生意,只木把上的油汗还在,铭记着主人当年 的恩遇。 (3)想到多年前,天还未明,和父亲下地去割麦子。父亲的镰刀在油石(一种 质地细腻的磨刀石)上磨过,闪着冷凛的寒光。那是农人的重大行动,要用血肉 之躯与那些麦子进行一场损耗与杀戮 4)麦子被割倒,但父亲的手上、胳膊上、腿上、胸膛上,也会被麦芒、镰刀、 绳索所伤害,留下淤瘢,留下红肿与浓痰和咳嗽。也许这就是命运一一互相制约, 消耗磨损,麦子的命运,也是父亲的命运 (5)在割麦前,天气暧昧的春夜,躺在床上,隐约听到村外的青蛙叫。那时, 我看到父亲坐在院里抽烟。尔后父亲吆喝着牛驴,在田地里一遍一遍地循环耙 (ba,用农具弄碎土块)地,直到田地里没有一块拳头大的土块,直到田地坦荡 如砥为止。耕过的地必须耙,把那些草啊、庄稼的宿根啊、砖头石子啊耙出去, 那样庄稼会舒服。 (6)麦子拔节或扬花的夜晚,父亲会披件夹袄到田野里,坐在田埂上,随意扯 一把草垫在屁股下,也不管那草的干湿。A那时的夜极静,有时星子就像要落在 怀里;没有星月也无妨,要的就是夜的静谧一—B那时的麦子就如换嗓期的少年, 骨节开始变粗,嗓音开始变粗,好像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和密码,他们都争着发 言。那些麦子的叶片,一个个像举起的旗子。麦穗呢,在南风的撩拨下,越发鼓 起身子,展示出幸福的模样
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 员死,而拓用事⑩。明年,越入吴。(选自罗隐《馋书》) 【注】①越心未平:公元前 494 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 复国之心。 ②夫差:春秋时吴王夫差。③俾(bǐ):使。④一日之:夏历十月以后的第一个 月,即夏历十一月。 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到三四 层。⑦嚭(pǐ):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彼徒欲其身之亟高:嚭只想 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 (2)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 (3)毕九层而不奏 毕: . (4)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固: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岂臣之欺乎! 13、回答问题。(2 分) (1)甲文中哪句话反映了和乙文想类似的史实? (2)乙文中写道“越心未平”,最终“越入吴”。请你写出表现越王勾践立志 报仇,刻苦自励的成语。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14——19 题。(19 分) 镰中岁月 耿立 (1)回到老家木镇,看到老屋的墙上还挂着一把像锈蚀月牙的镰刀,逝者如斯, 缄默无声。 (2)父亲不在后,镰刀也失去了生意,只木把上的油汗还在,铭记着主人当年 的恩遇。 (3)想到多年前,天还未明,和父亲下地去割麦子。父亲的镰刀在油石(一种 质地细腻的磨刀石)上磨过,闪着冷凛的寒光。那是农人的重大行动,要用血肉 之躯与那些麦子进行一场损耗与杀戮。 (4)麦子被割倒,但父亲的手上、胳膊上、腿上、胸膛上,也会被麦芒、镰刀、 绳索所伤害,留下淤瘢,留下红肿与浓痰和咳嗽。也许这就是命运——互相制约, 消耗磨损,麦子的命运,也是父亲的命运。 (5)在割麦前,天气暧昧的春夜,躺在床上,隐约听到村外的青蛙叫。那时, 我看到父亲坐在院里抽烟。尔后父亲吆喝着牛驴,在田地里一遍一遍地循环耙 (bà,用农具弄碎土块)地,直到田地里没有一块拳头大的土块,直到田地坦荡 如砥为止。耕过的地必须耙,把那些草啊、庄稼的宿根啊、砖头石子啊耙出去, 那样庄稼会舒服。 (6)麦子拔节或扬花的夜晚,父亲会披件夹袄到田野里,坐在田埂上,随意扯 一把草垫在屁股下,也不管那草的干湿。A 那时的夜极静,有时星子就像要落在 怀里;没有星月也无妨,要的就是夜的静谧——B 那时的麦子就如换嗓期的少年, 骨节开始变粗,嗓音开始变粗,好像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和密码,他们都争着发 言。那些麦子的叶片,一个个像举起的旗子。麦穗呢,在南风的撩拨下,越发鼓 起身子,展示出幸福的模样
(⑦)那夜静得出奇,但静的下面是动,是爆发。麦子的拔节和扬花的声响,又 是这大静与大美的陪衬。那些静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氛围和气场。父亲就是在这 样的场景里,潜伏,也像一株草。当看到父亲伸懒腰的时候,你觉得那老骨头, 也像受了麦子拔节的蛊惑。与土地厮守的人,何尝不是土地上的一茬庄稼呢? (8)我想起父亲磨镰的神情,那种肃穆和庄重。有星月的时候,父亲把油石放 在屋檐下水盆里,那星子就漂在水盆里。父亲用手撩一些水在油石上,一下一下 把休眠了半年的附着在那些铁中的钢性、锋 利唤醒 (9)我们那里的人,不说割麦子,说的是杀。父亲对生命充满的是敬畏,他不 想因为镰刀的钝,而在杀麦子的时候,增加麦子的苦痛。 (10)田垄间的父亲比平时瘦小了,恭敬了。他放慢脚步,好像怕惊吓了黄熟的 麦穗。这时的麦粒,颗颗饱满,如汘珠子从土壤里升起,一齐附身在麦穗里。是 啊,对人的汗珠怎能轻蔑和随便呢?这些汗珠是有尘土味的。人也是从尘土来的, 都是同一路径的弟兄,说不上谁高谁低。 (11)父亲左手把麦子揽在怀里,右手的镰刀只是轻轻地一挥,麦子倒下。那时 往往是天未明,叶上的露珠,就滴滴答答地回归到泥土,顺便把人的裤子打湿 把裤腿挽起来,那麦芒就如针尖一样刺人。割麦子的早晨是从黑夜开始的,相当 漫长。我跟着父亲,往往只是弯着腰割一会儿,就觉得腰要折了,而父亲没在麦 田里。在天色微明的田野上,只是看到麦子一片片倒下,父亲低着头,好像眼睛 里只有麦 子和泥土,好像他们在童话的世界里对话一样,麦子会开口,泥土也会开口。泥 土感谢父亲把它身上缠绕的草啊蒺藜啊拿走,把硌骨头的砖石拿走;麦子也感谢 父亲的照料,给他们以水,为他们捉虫子 (12)但我知道,父亲也是把自己看成一穗麦子。他们都是来自土里,沉静是一 样的,朴实是一样的,都是泥土一样的肤色,这是生活的本色。不背叛自己的来 路,只这一点,就值得尊重。 (13)后来父亲去世了,镰刀也失去了用场。我有时也回到木镇去,那多半是清 明或者旧历的年底,有时把墙上的镰刀拿下来,用手指肚蹭一下镰刀的刃,涩涩 的,不再锐利,满是苍茫。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4月22日,有删改) 16、请结合语境分析第(10)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是啊,对人的汗珠怎能轻蔑和随便呢?这些汗珠是有尘土味的。人也是从尘土来 的,都是同一路径的弟兄,说不上谁高谁低 17、阅读第(8)段,赏析加点的词语。(3分) 父亲用手撩一些水在油石上,一下一下把休眠了半年的附着在那些铁中的钢性、 锋利唤醒。 18、请从第(6)段画波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按括号中的要求进行赏析。 (3分) A.那时的夜极静,有时星子就像要落在怀里;没有星月也无妨,要的就是夜的 静谧与神秘,把一切的嘈杂和琐碎都隔开,像给整个乡村拉了个幕布。(从描写 的角度赏析) B.那时的麦子就如换嗓期的少年,骨节开始变粗,嗓音开始变粗,好像得到了 大自然的启示和密码,他们都争着发言。那些麦子的叶片,一个个像举起的旗子
(7)那夜静得出奇,但静的下面是动,是爆发。麦子的拔节和扬花的声响,又 是这大静与大美的陪衬。那些静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氛围和气场。父亲就是在这 样的场景里,潜伏,也像一株草。当看到父亲伸懒腰的时候,你觉得那老骨头, 也像受了麦子拔节的蛊惑。与土地厮守的人,何尝不是土地上的一茬庄稼呢? (8)我想起父亲磨镰的神情,那种肃穆和庄重。有星月的时候,父亲把油石放 在屋檐下水盆里,那星子就漂在水盆里。父亲用手撩一些水在油石上,一下一下 把休眠了半年的附着在那些铁中的钢性、锋.... 利唤醒。 (9)我们那里的人,不说割麦子,说的是杀。父亲对生命充满的是敬畏,他不 想因为镰刀的钝,而在杀麦子的时候,增加麦子的苦痛。 (10)田垄间的父亲比平时瘦小了,恭敬了。他放慢脚步,好像怕惊吓了黄熟的 麦穗。这时的麦粒,颗颗饱满,如汗珠子从土壤里升起,一齐附身在麦穗里。是 啊,对人的汗珠怎能轻蔑和随便呢?这些汗珠是有尘土味的。人也是从尘土来的, 都是同一路径的弟兄,说不上谁高谁低。 (11)父亲左手把麦子揽在怀里,右手的镰刀只是轻轻地一挥,麦子倒下。那时 往往是天未明,叶上的露珠,就滴滴答答地回归到泥土,顺便把人的裤子打湿。 把裤腿挽起来,那麦芒就如针尖一样刺人。割麦子的早晨是从黑夜开始的,相当 漫长。我跟着父亲,往往只是弯着腰割一会儿,就觉得腰要折了,而父亲没在麦 田里。在天色微明的田野上,只是看到麦子一片片倒下,父亲低着头,好像眼睛 里只有麦 子和泥土,好像他们在童话的世界里对话一样,麦子会开口,泥土也会开口。泥 土感谢父亲把它身上缠绕的草啊蒺藜啊拿走,把硌骨头的砖石拿走;麦子也感谢 父亲的照料,给他们以水,为他们捉虫子。 (12)但我知道,父亲也是把自己看成一穗麦子。他们都是来自土里,沉静是一 样的,朴实是一样的,都是泥土一样的肤色,这是生活的本色。不背叛自己的来 路,只这一点,就值得尊重。 (13)后来父亲去世了,镰刀也失去了用场。我有时也回到木镇去,那多半是清 明或者旧历的年底,有时把墙上的镰刀拿下来,用手指肚蹭一下镰刀的刃,涩涩 的,不再锐利,满是苍茫。 (选自《人民日报》2015 年 4 月 22 日,有删改) 16、请结合语境分析第(10)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 分) 是啊,对人的汗珠怎能轻蔑和随便呢?这些汗珠是有尘土味的。人也是从尘土来 的,都是同一路径的弟兄,说不上谁高谁低。 17、阅读第(8)段,赏析加点的词语。(3 分) 父亲用手撩一些水在油石上,一下一下把休眠了半年的附着在那些铁中的钢性、 锋利唤醒。 .... 18、请从第(6)段画波浪线的 A、B 两句中任选一句,按括号中的要求进行赏析。 (3 分) A .那时的夜极静,有时星子就像要落在怀里;没有星月也无妨,要的就是夜的 静谧与神秘,把一切的嘈杂和琐碎都隔开,像给整个乡村拉了个幕布。(从描写 的角度赏析) B .那时的麦子就如换嗓期的少年,骨节开始变粗,嗓音开始变粗,好像得到了 大自然的启示和密码,他们都争着发言。那些麦子的叶片,一个个像举起的旗子
麦穗呢,在南风的撩拨下,越发鼓起身子,展示出幸福的模样。(从修辞的角度 赏析) 19、结合全文,请分别从结构、内容方面分析第(13)段的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20--24题。(17分) 中国艺苑的奇葩一一木偶戏 佚名 (1)中国木偶戏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2)木偶是如何产生的?迄今仍无定论。据考,三国时已有木偶人可进行杂技 表演,隋代开始用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 唱,并配以音乐 郭秃子的故事 (3)北齐时,出现了“傀儡子”表演“秃子”故事的木偶艺术。南北朝的木偶 戏又叫“郭禿”。相传有个秃顶姓郭的人,行事滑稽。后来傀儡戏就把他的形象 搬上舞台,引导戏中歌舞,插科打诨,故有此名。 (4)宋代是我国木偶戏空前兴盛的时期。惟妙惟肖的木偶戏,激发了宋代文人 的诗兴。宋代文人咏木偶戏,虽多是借观木偶戏抒发感概之作,但从文中可窥视 出“郭秃”仍是宋代木偶戏中的重要人物。 杨大年《傀儡诗》云:“鲍老当筵笑郭秃,笑他舞袖太郎当。”刘克庄《无题二 首》云:“郭郎线断事都休,卸了衣冠返沐猴”。 (5)在元、明之际形成的陕西合阳线戏(提线木偶戏),至今仍保留着一个特 殊的角色,名“来报子”(癞疱子)。在偏僻的山村有用了数辈的“来报子”的 形象,其造型是“发正秃”,脸谱近似戏曲中的丑角。老艺人说,“来报子”可 以演多种人物,特点是幽默风趣的滑稽表演。据说“来报子”原姓郭,虽不能断 定“来报子”就是“郭秃”,但“来报子”的造型及表演特色,仍保留了北齐 “郭秃”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出,北齐的“郭秃”对后世木偶戏的深远影响 (6)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精彩的表演外,完美的偶人 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 不同,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 (7)提线木偶是古老的汉族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 作。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 乃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古老珍惜的汉族戏剧剧种,数百年来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 整的演出规制,至今保留700余出传统剧目。一般而言,提线木偶造型多在0.7 米左右。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多的可达三十多条,少的也有十余条,如进行特 技表演还要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木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 水准,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 (8)杖头木偶是一种汉族传统戏剧。在古代称“杖头傀儡”,是用木杖来操纵 木偶完成动作的戏剧。杖头木偶一般身高1米左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 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 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杖头木偶 的偶型有大、中、小三种,分布地域不同,各有特色。 9)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戏”,约起源于清代中叶。又名“指头木偶”“手 托傀儡”“掌上木偶”。在福建南部称为“掌上班”。它是将木偶套在艺人的手 上进行表演的一种戏剧。它体积小,操纵灵活。布袋木偶一般长0.2米左右,演 武戏的速度,比真人的动作快得多,动作敏捷,准确丰富。它因常演出汉族民间
麦穗呢,在南风的撩拨下,越发鼓起身子,展示出幸福的模样。(从修辞的角度 赏析) 19、结合全文,请分别从结构、内容方面分析第(13)段的作用。(4 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20——24 题。(17 分) 中国艺苑的奇葩——木偶戏 佚名 (1)中国木偶戏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2)木偶是如何产生的?迄今仍无定论。据考,三国时已有木偶人可进行杂技 表演,隋代开始用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 唱,并配以音乐。 郭秃子的故事 (3)北齐时,出现了“傀儡子”表演“秃子”故事的木偶艺术。南北朝的木偶 戏又叫“郭秃”。相传有个秃顶姓郭的人,行事滑稽。后来傀儡戏就把他的形象 搬上舞台,引导戏中歌舞,插科打诨,故有此名。 (4)宋代是我国木偶戏空前兴盛的时期。惟妙惟肖的木偶戏,激发了宋代文人 的诗兴。宋代文人咏木偶戏,虽多是借观木偶戏抒发感概之作,但从文中可窥视 出“郭秃”仍是宋代木偶戏中的重要人物。 杨大年《傀儡诗》云:“鲍老当筵笑郭秃,笑他舞袖太郎当。”刘克庄《无题二 首》云:“郭郎线断事都休,卸了衣冠返沐猴”。 (5)在元、明之际形成的陕西合阳线戏(提线木偶戏),至今仍保留着一个特 殊的角色,名“来报子”(癞疱子)。在偏僻的山村有用了数辈的“来报子”的 形象,其造型是“发正秃”,脸谱近似戏曲中的丑角。老艺人说,“来报子”可 以演多种人物,特点是幽默风趣的滑稽表演。据说“来报子”原姓郭,虽不能断 定“来报子”就是“郭秃”,但“来报子”的造型及表演特色,仍保留了北齐 “郭秃”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出,北齐的“郭秃”对后世木偶戏的深远影响。 (6)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精彩的表演外,完美的偶人 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 不同,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 (7)提线木偶是古老的汉族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 作。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 乃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古老珍惜的汉族戏剧剧种,数百年来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 整的演出规制,至今保留 700 余出传统剧目。一般而言,提线木偶造型多在 0.7 米左右。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多的可达三十多条,少的也有十余条,如进行特 技表演还要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木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 水准,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 (8)杖头木偶是一种汉族传统戏剧。在古代称“杖头傀儡”,是用木杖来操纵 木偶完成动作的戏剧。杖头木偶一般身高 1 米左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 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 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杖头木偶 的偶型有大、中、小三种,分布地域不同,各有特色。 (9)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戏”,约起源于清代中叶。又名“指头木偶”“手 托傀儡”“掌上木偶”。在福建南部称为“掌上班”。它是将木偶套在艺人的手 上进行表演的一种戏剧。它体积小,操纵灵活。布袋木偶一般长 0.2 米左右,演 武戏的速度,比真人的动作快得多,动作敏捷,准确丰富。它因常演出汉族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