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综合管理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流程 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 施办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廉政风险预警与防范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研究生院党 风廉政建设小组成员责任分工的具体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牢记节俭原则, 不搞铺张浪费。在财经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研究生院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办 法》的规定,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坚持院务公开,完善会议纪要制度,坚持重要会议有记 录、有档案,严格遵守各项规定。 结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推进和实施,继续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加强对学院研究 生管理工作的指导。发挥学院的积极作用,明确责、权、利,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 用,调动学院参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学校研究 生教育管理工作。 坚持研究生秘书每周例会制度,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及时传达给学 院。做好新生入学的研究生秘书的培训工作,保证注册报到的新生能顺利开展研究生阶段的 学习与生活。坚持每年一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工作交流研讨会,总结交流学位与研究生 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提高我校研究生秘书的业务能 力。 重新修订了2012《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使学院、导师、广大研究生能 够及时了解研究生管理的新动态、新要求:编印了《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学位与研究生教 育年鉴》,梳理了校院各级培养单位的工作进展及重大事项,系统、全面的反映了我校研究 生教育全年业绩。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对外影响力,扩大对外 联系。出版院刊《研究生教育》第1517期,吸纳导师和研究生的优秀文章,报道师生关心 的时事热点等,并在校内、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及全国研究生院大学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其 宣传及桥梁纽带作用。 实行助学金逐月发放和答辩经费逐年划拨制度。为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全面 发展,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的规定,继续对在校研究生 设立研究生助学金。博士为1000元/人,硕士为400元/人。根据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研究 生答辩经费按照硕士生800元/人、博士生1800元/人标准划拨至培养单位。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工作是记录保存各项工作和资料的重 要程序,我院一直根据我校档案馆的要求及时对各种归档资料进行整理、立卷、装订、提交。 具体包括: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省教育厅等各级主管部门的文件、通知:研究生院的各 类文件:研究生招生录取名册:学位授予信息等等,保证了各项资料的真实性、可查性。 (2)完成研究生日常学籍管理工作 我院依据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中地大研字[2010]41号)文件规定以及湖 北省学籍管理的新要求,严格审核各类学籍异动信息,按照要求及时行文、报送上级管理部 门。 继续严格执行学期注册管理制度,明确研究生的学期开学注册管理是加强研究生系统管 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规定不注册不能发放助学金不能参加各种荣誉评选。考虑到部分学 生交纳学费的困难,设立了缓注册制度。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我校研究生注册率逐年提升, 截至今年年底全日制在校学生注册率达到99.9%,进一步规范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研究生证是研究生在校的身份证明。2012年共办理研究生证2133人,完成新生火车票 优惠卡信息的写入工作,实现学生火车票优惠卡的电子信息化管理。 毕业研究生电子图像是研究生网上学位信息验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该项工作对于 广大毕业研究生而言十分重要。我院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
(四)综合管理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流程 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 施办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廉政风险预警与防范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研究生院党 风廉政建设小组成员责任分工的具体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牢记节俭原则, 不搞铺张浪费。在财经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研究生院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办 法》的规定,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坚持院务公开,完善会议纪要制度,坚持重要会议有记 录、有档案,严格遵守各项规定。 结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推进和实施,继续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加强对学院研究 生管理工作的指导。发挥学院的积极作用,明确责、权、利,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 用,调动学院参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学校研究 生教育管理工作。 坚持研究生秘书每周例会制度,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及时传达给学 院。做好新生入学的研究生秘书的培训工作,保证注册报到的新生能顺利开展研究生阶段的 学习与生活。坚持每年一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工作交流研讨会,总结交流学位与研究生 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提高我校研究生秘书的业务能 力。 重新修订了 2012《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使学院、导师、广大研究生能 够及时了解研究生管理的新动态、新要求;编印了《中国地质大学 2011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 育年鉴》,梳理了校院各级培养单位的工作进展及重大事项,系统、全面的反映了我校研究 生教育全年业绩。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对外影响力,扩大对外 联系。出版院刊《研究生教育》第 15‐17 期,吸纳导师和研究生的优秀文章,报道师生关心 的时事热点等,并在校内、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及全国研究生院大学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其 宣传及桥梁纽带作用。 实行助学金逐月发放和答辩经费逐年划拨制度。为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全面 发展,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的规定,继续对在校研究生 设立研究生助学金。博士为 1000 元/人,硕士为 400 元/人。根据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研究 生答辩经费按照硕士生 800 元/人、博士生 1800 元/人标准划拨至培养单位。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工作是记录保存各项工作和资料的重 要程序,我院一直根据我校档案馆的要求及时对各种归档资料进行整理、立卷、装订、提交。 具体包括: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省教育厅等各级主管部门的文件、通知;研究生院的各 类文件;研究生招生录取名册;学位授予信息等等,保证了各项资料的真实性、可查性。 (2)完成研究生日常学籍管理工作 我院依据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中地大研字[2010]41 号)文件规定以及湖 北省学籍管理的新要求,严格审核各类学籍异动信息,按照要求及时行文、报送上级管理部 门。 继续严格执行学期注册管理制度,明确研究生的学期开学注册管理是加强研究生系统管 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规定不注册不能发放助学金不能参加各种荣誉评选。考虑到部分学 生交纳学费的困难,设立了缓注册制度。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我校研究生注册率逐年提升, 截至今年年底全日制在校学生注册率达到 99.9%,进一步规范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研究生证是研究生在校的身份证明。2012 年共办理研究生证 2133 人,完成新生火车票 优惠卡信息的写入工作,实现学生火车票优惠卡的电子信息化管理。 毕业研究生电子图像是研究生网上学位信息验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该项工作对于 广大毕业研究生而言十分重要。我院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
书即时电子注册的通知》(教学司〔2011)6号)规定,配合完成2012年毕业研究生电子摄 像采集的组织工作,完成入学新生的学籍电子注册。 完成报表统计工作。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对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学籍异动和其他有 关数据进行统计,完成了《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分学科、分专业人数统计表》、《在 校学生来源统计表》、《在校学生年龄统计表》等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研究生教育收入预 算表的统计工作。 (3)加强信息化建设 我院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开发并投入使用了多个信息系统和平 台:引入研究生答辩秘书管理环节:学院二级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继续调整完 善博士生报名系统与硕士入学考试查询系统,保证研究生教育信息数据安全高效使用:进一 步完善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信息系统,不断补充校外专家信息库:开发使用新的非学历研 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地质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目前所有的研究生培养环节均己实现了日常工作的完全信息化,大大地提高了研究生教 育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符合现代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 1、招生录取工作 整体生源质量仍然不高。硕士生中来自211工程高校的生源比例偏低:博士生生源结构 较为单一。招生计划分配不够科学合理。学校在分配分学院计划和学院在分配分专业计划过 程中主要参考历史数据和生源状况,未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招生改革步伐较慢。原有培 养机制改革方案不适应形势需要,博士生招生机制改革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 2、学位管理工作 博导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博导岗位考核评估体系有待建立健全。硕博学位论文匿 名评审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学科的外审专家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 强。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反馈意见处理方式有待改进。在论文归档前对论文的修改情况尚 未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二)学科建设工作 由于我校学科建设经费90%以上都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采购仪器设备采购周期较 长,调试时间长,影响了教育部给我校拨付建设经费的力度。如何科学有效利用学科建设经 费是学科建设项目过程管理中需要积极应对的问题。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需要进一 步加强。 (三)研究生德育工作 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学院领导、辅导员老师、 研究生秘书和导师之间还没有建立稳定的交流和沟通机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 作用发挥要有待进一步提升。 回顾2012年,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德育工作等都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展望2013年,研究生院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依靠全校研究生导师,为我 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谱写新篇章
书即时电子注册的通知》(教学司〔2011〕6 号)规定,配合完成 2012 年毕业研究生电子摄 像采集的组织工作,完成入学新生的学籍电子注册。 完成报表统计工作。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对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学籍异动和其他有 关数据进行统计,完成了《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分学科、分专业人数统计表》、《在 校学生来源统计表》、《在校学生年龄统计表》等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研究生教育收入预 算表的统计工作。 (3)加强信息化建设 我院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开发并投入使用了多个信息系统和平 台;引入研究生答辩秘书管理环节;学院二级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继续调整完 善博士生报名系统与硕士入学考试查询系统,保证研究生教育信息数据安全高效使用;进一 步完善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信息系统,不断补充校外专家信息库;开发使用新的非学历研 究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地质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目前所有的研究生培养环节均已实现了日常工作的完全信息化,大大地提高了研究生教 育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符合现代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 1、招生录取工作 整体生源质量仍然不高。硕士生中来自 211 工程高校的生源比例偏低;博士生生源结构 较为单一。招生计划分配不够科学合理。学校在分配分学院计划和学院在分配分专业计划过 程中主要参考历史数据和生源状况,未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招生改革步伐较慢。原有培 养机制改革方案不适应形势需要,博士生招生机制改革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 2、学位管理工作 博导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博导岗位考核评估体系有待建立健全。硕博学位论文匿 名评审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学科的外审专家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 强。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反馈意见处理方式有待改进。在论文归档前对论文的修改情况尚 未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二)学科建设工作 由于我校学科建设经费 90%以上都用于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采购仪器设备采购周期较 长,调试时间长,影响了教育部给我校拨付建设经费的力度。如何科学有效利用学科建设经 费是学科建设项目过程管理中需要积极应对的问题。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需要进一 步加强。 (三)研究生德育工作 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学院领导、辅导员老师、 研究生秘书和导师之间还没有建立稳定的交流和沟通机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 作用发挥要有待进一步提升。 回顾 2012 年,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德育工作等都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展望 2013 年,研究生院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依靠全校研究生导师,为我 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谱写新篇章
第二部分2012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大 事记
第二部分 2012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大 事记
2012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大事记 一月 4日,招生办公室领取统考科目试卷工作。吕海燕、吴堂高、贾志强、何卫华、王小龙、 徐伟、郭嘉、朱军、公安1人、保卫1人领取统考科目试卷。 5日,招生办公室主任吴堂高主持召开了考点考务工作人员会议,参加人员:教一楼、 教三楼考务办公室主任、楼层协管员、考务办公室工作人员。殷坤龙常务副院长参加了会议 并作重要讲话,特别强调所有工作人员对2012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考务工作要高度重视,严 格执法,热情服务,认真搞好各自的工作。会上考务人员签署了保密责任书。 5日,研究生院召开研究生秘书例会,部署2012年上半年学位论文答辩事宜。 6日晚,在教三楼109由考点副主考殷坤龙常务副院长主持召开了监考员及考务工作人 员考务培训会。会上唐辉明副校长作了大会发言,强调研究生考试的重要性,并要求与会人 员要慎重对待。招生办公室主任吴堂高就考务工作要求进行了讲解,培训内容包括:学习教 育部有关文件、考场规则、监考守则、保密条例、监考细则、考务工作要求及考试作弊行为 识别等。会上348名监考人员签署了“监考人员承诺书”。 7一8日,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期举行,中国地质大学考点共有考生3815 人,分109个考场,分别设在教一楼和教三楼。 11日,湖北省招办下发文件(鄂招办[2012]3号)表彰2009-2011年度湖北省研究生 招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校研招办名列15个先进集体之一。 17一18日,学科办协助校办,会同基建处、三峡中心,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考察 巴东野外试验场和秭归野外试验场及教学实习站建设,推进“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步伐。 二月 4日,学科办协助校办组织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建设研讨会”。校领导郝翔书 记、王焰新校长、郝芳副校长,校办、发展中心、学科办、科技处、审计处、学校教育发展 基金会、材化学院、环境学院、工程学院、地空学院、信工学院、机电学院、珠宝学院、计 算机学院的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优秀企业家、校 友和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的领导参加会议。研讨会由郝芳副校长主持。会议对我校如何在战略 性新兴产业中发挥作用、如何开展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探讨。 5日,招生办公室将2012年硕士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试卷送省考试院相关评卷点评阅。 13-17日,各学院组织2012年硕士生入学考试业务科目试卷评阅。 14日,培养处发布《2012级研究生选课必读》。 15日,研究生院组织召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地学类硕士研究生实践与创新 能力培养计划》第五次工作会议,听取各工作小组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方案。 16日,研究生院召开全院新学期工作会议,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 和部署。 16日,研究生院召开研究生秘书例会,部署博导遴选、工程硕士复试、学生选课等工 作
2012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大事记 一月 4 日,招生办公室领取统考科目试卷工作。吕海燕、吴堂高、贾志强、何卫华、王小龙、 徐伟、郭嘉、朱军、公安 1 人、保卫 1 人领取统考科目试卷。 5 日,招生办公室主任吴堂高主持召开了考点考务工作人员会议,参加人员:教一楼、 教三楼考务办公室主任、楼层协管员、考务办公室工作人员。殷坤龙常务副院长参加了会议 并作重要讲话,特别强调所有工作人员对 2012 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考务工作要高度重视,严 格执法,热情服务,认真搞好各自的工作。会上考务人员签署了保密责任书。 5 日,研究生院召开研究生秘书例会,部署 2012 年上半年学位论文答辩事宜。 6 日晚,在教三楼 109 由考点副主考殷坤龙常务副院长主持召开了监考员及考务工作人 员考务培训会。会上唐辉明副校长作了大会发言,强调研究生考试的重要性,并要求与会人 员要慎重对待。招生办公室主任吴堂高就考务工作要求进行了讲解,培训内容包括:学习教 育部有关文件、考场规则、监考守则、保密条例、监考细则、考务工作要求及考试作弊行为 识别等。会上 348 名监考人员签署了“监考人员承诺书”。 7—8 日,201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期举行,中国地质大学考点共有考生 3815 人,分 109 个考场,分别设在教一楼和教三楼。 11 日,湖北省招办下发文件(鄂招办[2012]3 号)表彰 2009—2011 年度湖北省研究生 招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校研招办名列 15 个先进集体之一。 17—18 日,学科办协助校办,会同基建处、三峡中心,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考察 巴东野外试验场和秭归野外试验场及教学实习站建设,推进“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步伐。 二月 4 日,学科办协助校办组织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建设研讨会”。校领导郝翔书 记、王焰新校长、郝芳副校长,校办、发展中心、学科办、科技处、审计处、学校教育发展 基金会、材化学院、环境学院、工程学院、地空学院、信工学院、机电学院、珠宝学院、计 算机学院的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优秀企业家、校 友和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的领导参加会议。研讨会由郝芳副校长主持。会议对我校如何在战略 性新兴产业中发挥作用、如何开展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探讨。 5 日,招生办公室将 2012 年硕士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试卷送省考试院相关评卷点评阅。 13—17 日,各学院组织 2012 年硕士生入学考试业务科目试卷评阅。 14 日,培养处发布《2012 级研究生选课必读》。 15 日,研究生院组织召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地学类硕士研究生实践与创新 能力培养计划》第五次工作会议,听取各工作小组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方案。 16 日,研究生院召开全院新学期工作会议,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 和部署。 16 日,研究生院召开研究生秘书例会,部署博导遴选、工程硕士复试、学生选课等工 作
18一21日,招生办公室组织业务科目成绩登录及复核。 20日,专业学位办向相关学院下发《关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安排 及成绩登记管理办法》和《关于调整和组建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与相关分委员会的通 知》。 22日,招生办公室到省考试院合并业务科目成绩,领取统考科目成绩,开通成绩查询。 22日,收到湖北省学位办文件《关于做好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位授予信息年报 工作的通知》(鄂学位办2011]19号),文件明确了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期 间授予的所有博士、硕士学位信息上报的内容、方式及时间等要求。 23一26日,招生办公室接受考生成绩复核申请,并组织专门人员开展业务科目成绩复 核,统考科目成绩报省考试院复核。 23日,研究生院召开研究生秘书例会,部署新学期答辩材料报送、任课教师提交课程 成绩、三助系统新变化等工作。 27日下午,我校2012年学生工作布置大会在迎宾楼报告厅顺利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傅 安洲教授,校党委学工部、研工部及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及辅导员参加 了会议。 27一3月11日,2012年上半年三助申请工作完成,本学期共为22个学院(所、课部、 中心、实验室)设立了430个助教岗位、125个助管岗位,为39个机关部处单位设立了146 个助管岗位,平均每月设立助研岗位2274人次。 27日,专业学位办组织召开我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会议,讨论2011年在职专业学位 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27日,研究生院发文《研究生院2008一2011年度岗位聘期考核工作实施细则》(中地 大(汉)研字[2012]07号),安排部署全院教职工岗位聘期考核工作。 27日,培养处发布《关于2012年上半年CET及小语种报名的通知》,对2012年上半年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及小语种考试具体报名事宜进行通知。此次共有1267名学生报名参 加考试。 29日,培养处发布《关于2010级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通知》,对我校 2010级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工作进行详细安排。 29日,组织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工作校内研讨会。我校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 义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六个申报学科参加了会 议。学位办张俐副处长反馈了校内评审专家的审阅意见,并根据申报文件要求布置了下一步 工作。 三月 3月,研究生院编辑出版《研究生教育》杂志第15期。 3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 主办,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工作委员会承办的2010一2011学年中国地质大 学(武汉)研究生骨干培训班开班。 5日晚7点,校研究生会社区服务部组织举办的“快乐女生,魅力达人”女生节活动在研 一楼S701室顺利举行。 5日,研究生院发布《关于2012年第一批申请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的通知》,对 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申请的受理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本次共资助7名博士参加国 际会议。 7日,研究生院召开研究生秘书例会,部署提前攻博、硕士复试等工作
18—21 日,招生办公室组织业务科目成绩登录及复核。 20 日,专业学位办向相关学院下发《关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安排 及成绩登记管理办法》和《关于调整和组建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与相关分委员会的通 知》。 22 日,招生办公室到省考试院合并业务科目成绩,领取统考科目成绩,开通成绩查询。 22 日,收到湖北省学位办文件《关于做好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位授予信息年报 工作的通知》(鄂学位办[2011]19 号),文件明确了 2011 年 9 月 1 日至 2012 年 2 月 29 日期 间授予的所有博士、硕士学位信息上报的内容、方式及时间等要求。 23—26 日,招生办公室接受考生成绩复核申请,并组织专门人员开展业务科目成绩复 核,统考科目成绩报省考试院复核。 23 日,研究生院召开研究生秘书例会,部署新学期答辩材料报送、任课教师提交课程 成绩、三助系统新变化等工作。 27 日下午,我校 2012 年学生工作布置大会在迎宾楼报告厅顺利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傅 安洲教授,校党委学工部、研工部及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及辅导员参加 了会议。 27—3 月 11 日,2012 年上半年三助申请工作完成,本学期共为 22 个学院(所、课部、 中心、实验室)设立了 430 个助教岗位、125 个助管岗位,为 39 个机关部处单位设立了 146 个助管岗位,平均每月设立助研岗位 2274 人次。 27 日,专业学位办组织召开我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会议,讨论 2011 年在职专业学位 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27 日,研究生院发文《研究生院 2008-2011 年度岗位聘期考核工作实施细则》(中地 大(汉)研字[2012]07 号),安排部署全院教职工岗位聘期考核工作。 27 日,培养处发布《关于 2012 年上半年 CET 及小语种报名的通知》,对 2012 年上半年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及小语种考试具体报名事宜进行通知。此次共有 1267 名学生报名参 加考试。 29 日,培养处发布《关于 2010 级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通知》,对我校 2010 级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工作进行详细安排。 29 日,组织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工作校内研讨会。我校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 义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六个申报学科参加了会 议。学位办张俐副处长反馈了校内评审专家的审阅意见,并根据申报文件要求布置了下一步 工作。 三月 3 月,研究生院编辑出版《研究生教育》杂志第 15 期。 3 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 主办,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工作委员会承办的 2010—2011 学年中国地质大 学(武汉)研究生骨干培训班开班。 5 日晚 7 点,校研究生会社区服务部组织举办的“快乐女生,魅力达人”女生节活动在研 一楼 S701 室顺利举行。 5 日,研究生院发布《关于 2012 年第一批申请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的通知》,对 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申请的受理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本次共资助 7 名博士参加国 际会议。 7 日,研究生院召开研究生秘书例会,部署提前攻博、硕士复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