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 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清明果: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 奠先人的。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清明果形状 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 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 凊明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 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 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 了。清明时节雨绵绵,艾果柔柔乡情牵,春风伴梦回家去,又见村头起炊 (1) 清明祭祖 过清明节,在海南的许多本地人中称其为“做清明”。中年人对清明节十分 看重,即使不是作为法定假日,他们也会抽空回老家“做清明”。这说明清明节 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成为了一种后人对己故之亲人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 清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可及尊重。清明是古人传统习俗中十分重要 的一个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 奠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 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 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非凡气氛。直到 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而且越加受到人们的 重视。 中国人受自身文化的影响,使清明成为了国人追思先祖的节日。在清明人们 纷纷回乡祭拜祖先,这已是一种文化,一种习惯。 踏青去,踏青去 这就是中国悠久的清明传统文化。 清明放假有积极意义 清明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然而,像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清明也渐渐 被国人漠视,而圣诞、感恩等洋节却一再被热捧。年轻一代已慢慢被西方文化所 同化,中华民族的可识别性在日减一日。有鉴于此,我认为清明放假至少有两方
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 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清明果: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 奠先人的。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状 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 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 清明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 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 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 了。清明时节雨绵绵, 艾果柔柔乡情牵, 春风伴梦回家去, 又见村头起炊 烟。……(1) 清明祭祖 过清明节,在海南的许多本地人中称其为“做清明”。中年人对清明节十分 看重,即使不是作为法定假日,他们也会抽空回老家“做清明”。这说明清明节 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成为了一种后人对已故之亲人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 清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可及尊重。清明是古人传统习俗中十分重要 的一个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 奠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 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 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非凡气氛。直到 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而且越加受到人们的 重视。 中国人受自身文化的影响,使清明成为了国人追思先祖的节日。在清明人们 纷纷回乡祭拜祖先,这已是一种文化,一种习惯。 踏青去,踏青去。 这就是中国悠久的清明传统文化。 清明放假有积极意义 清明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然而,像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清明也渐渐 被国人漠视,而圣诞、感恩等洋节却一再被热捧。年轻一代已慢慢被西方文化所 同化,中华民族的可识别性在日减一日。有鉴于此,我认为清明放假至少有两方
面的意义值得重视:一方面,清明作为传统节日,不管是否契合当代的文明观念, 拜祭缅怀先人永远是一个社会不可抛却的形式,我们应当庆幸中国有这样一个表 达集体哀思的节日;另一方面,清明放假也可显出政府和民间对传统的注重,立 足传统根基,才不至于在国际社会中迷失自我。所以,清明放假与否,不仅要从 现实的便利与否考虑,更应从是否有利于构建民族可识别性的高度进行衡量。让 传统节日成为百姓能够支配的日子 无论是从恢复与发展民俗,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便民利民的角 度出发,让传统节日成为百姓能够支配的日子,无疑是恢复“传统节日”魅力的 一个基本前提。 给点空闲延续传统节日是咱老百姓过的,但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就是想 给传统节日增加点现代内涵也没那个心情啊!再者,要说什么七夕节乏人问津也 就罢了,清明、端午、中秋,哪个节咱们没重视?这三个节都不是正经八百的法 定假日,要想如祖先那般隆重纪念一把,怕是得冒点迟到早退、被扣钱的风险, 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连放几天假,这节即便没什么新的过法,在现代生 活快节奏的缝隙里缅怀一下故人情也不啻为延续了传统文化。试想一下,如果春 节没放那么多天的假,能过得那么热闹吗? 低碳清明 曾几何时,带着些许香纸鞭蜡,在先人的坟前插上几炷香,燃上几根烛、挂上 些符钱、点几挂鞭炮,然后在坟前打躬作揖,这便是我们对先人的一种怀念,对先 人的一种哀思。清明节,承载着定期维护并擦亮历史记忆的民俗文化功能。 然而,传承民俗文化是需要成本的,传统意义上的清明,烧的是香纸,燃的是鞭 蜡,香纸鞭蜡作为文化符号,这些都是需要人民币的,不能不说,这是已故的人,还 在花费着活人的人民币。这从节约的理念来考虑,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 其实,燃烧香纸鞭蜡,不仅仅是花费我们的人民币,当我们在燃放鞭炮时,稍 有不慎,还可能会引发火灾,这让森林管理和消防安全等部门也承受巨大的压力。 每年清明时节,总会有因不小心而酿成森林火灾的情况发生,这样的一种祭祖方 式,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祭祖方式。 据专家介绍,燃烧纸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多环芳烃等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让清明节低碳化,这也是 一种必然的且必须的正确选择。 “低碳”的清明,需要我们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我们完全可以减少纸钱的 焚烧,减少鞭炮的燃放。我们可以在墓前敬献一束鲜花,插上几根柳条 清明节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缅怀先人,珍惜生活。对于每 个中华儿女来说,这种文化现象已经深入神经骨髓,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面的意义值得重视:一方面,清明作为传统节日,不管是否契合当代的文明观念, 拜祭缅怀先人永远是一个社会不可抛却的形式,我们应当庆幸中国有这样一个表 达集体哀思的节日;另一方面,清明放假也可显出政府和民间对传统的注重,立 足传统根基,才不至于在国际社会中迷失自我。所以,清明放假与否,不仅要从 现实的便利与否考虑,更应从是否有利于构建民族可识别性的高度进行衡量。让 传统节日成为百姓能够支配的日子 无论是从恢复与发展民俗,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便民利民的角 度出发,让传统节日成为百姓能够支配的日子,无疑是恢复“传统节日”魅力的 一个基本前提。 给点空闲延续传统 节日是咱老百姓过的,但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就是想 给传统节日增加点现代内涵也没那个心情啊!再者,要说什么七夕节乏人问津也 就罢了,清明、端午、中秋,哪个节咱们没重视?这三个节都不是正经八百的法 定假日,要想如祖先那般隆重纪念一把,怕是得冒点迟到早退、被扣钱的风险。 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连放几天假,这节即便没什么新的过法,在现代生 活快节奏的缝隙里缅怀一下故人情也不啻为延续了传统文化。试想一下,如果春 节没放那么多天的假,能过得那么热闹吗? 低碳清明 曾几何时,带着些许香纸鞭蜡,在先人的坟前插上几炷香,燃上几根烛、挂上 些符钱、点几挂鞭炮,然后在坟前打躬作揖,这便是我们对先人的一种怀念,对先 人的一种哀思。清明节,承载着定期维护并擦亮历史记忆的民俗文化功能。 然而,传承民俗文化是需要成本的,传统意义上的清明,烧的是香纸,燃的是鞭 蜡,香纸鞭蜡作为文化符号,这些都是需要人民币的,不能不说,这是已故的人,还 在花费着活人的人民币。这从节约的理念来考虑,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 其实,燃烧香纸鞭蜡,不仅仅是花费我们的人民币,当我们在燃放鞭炮时,稍 有不慎,还可能会引发火灾,这让森林管理和消防安全等部门也承受巨大的压力。 每年清明时节,总会有因不小心而酿成森林火灾的情况发生,这样的一种祭祖方 式,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祭祖方式。 据专家介绍,燃烧纸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多环芳烃等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让清明节低碳化,这也是 一种必然的且必须的正确选择。 “低碳”的清明,需要我们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我们完全可以减少纸钱的 焚烧,减少鞭炮的燃放。我们可以在墓前敬献一束鲜花,插上几根柳条 ……清明节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缅怀先人,珍惜生活。对于每一 个中华儿女来说,这种文化现象已经深入神经骨髓,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但是,在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传统的清明节是否也该新事新办?这照 样是我们对先人的一种追忆,一种哀思。“低碳”的清明,并不与文化传统中的清 明相矛盾,更不是“没良心”的清明。“低碳”的清明,是一种环保的清明,是 种时尚的清明,是一种诗意的清明,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清明,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 的清明。 端午 我国各地都有过端午的习俗,其中以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和湖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的“苏州端午习 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因此,2009年中国端午节将三省四地习俗“打包 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成为唯一入选的节日类项目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午 节、女儿节、天中节、五月节、粽子节、天中节、卫生节、天医节、夏节、艾节 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灯节等。虽然 叫法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过节的习俗还是基本相同的。内容主要有:女儿回 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 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 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我国的满、朝鲜、 白、苗、哈尼、纳西、瑶、蒙古、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流行过端午节,又各有其 风俗。如满族的拜天、射柳、击球;朝鲜族的荡秋千、踏跳板等活动。 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节日 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 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
一部分。但是,在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传统的清明节是否也该新事新办?这照 样是我们对先人的一种追忆,一种哀思。“低碳”的清明,并不与文化传统中的清 明相矛盾,更不是“没良心”的清明。“低碳”的清明,是一种环保的清明,是一 种时尚的清明,是一种诗意的清明,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清明,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 的清明。 端午: 我国各地都有过端午的习俗,其中以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和湖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的“苏州端午习 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因此,2009年中国端午节将三省四地习俗“打包” 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成为唯一入选的节日类项目。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午 节、女儿节、天中节、五月节、粽子节、天中节、卫生节、天医节、夏节、艾节、 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灯节等。虽然 叫法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过节的习俗还是基本相同的。内容主要有:女儿回 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 ,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 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 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我国的满、朝鲜、 白、苗、哈尼、纳西、瑶、蒙古、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流行过端午节,又各有其 风俗。如满族的拜天、射柳、击球;朝鲜族的荡秋千、踏跳板等活动。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节日 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 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
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 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 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多 事冷扎公 度錢 观竞渡(《清史图鉴》) 每逢端午,华东的江浙一带,老百姓喜欢晩上划龙船,张灯结彩,来往穿梭, 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而贵州的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 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 古代英雄。 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 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 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
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 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 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观竞渡(《清史图鉴》) 每逢端午,华东的江浙一带,老百姓喜欢晚上划龙船,张灯结彩,来往穿梭, 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而贵州的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 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 古代英雄。 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 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 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
俗也十分盛行。 【划龙舟】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竞渡前 般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携幼,并抬着龙头 先到屈子庙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遗像。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 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 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 Ss 岁 龙舟竞渡(故宫博物院藏) 用作竞渡的龙舟,其形制因时因地而不同。旧时西湖上的龙舟,长约四五丈 头尾高翘,彩画成龙形。船首有龙头太子和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 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剑、戟等“十八般兵器”和各式旗帜。中舱分 上下两层,中舱下层敲锣打鼓,旁坐水手划船。船尾树蜈蚣旗。又如,苏州的龙 舟分成各色,四角遍插旌旗,迎风招展,舱中鼓乐笙箫,粗细间作。两旁有划手 16人,船头立篙师一人,执长篙,称挡头。船头亭上,选面端貌正的儿童,装扮 成台阁故事,称“龙头太子”。船尾高丈余,牵系彩绳,由擅长嬉水的小儿表演 “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杨妃春睡”等节目。 今天用来竞渡的龙船,已比旧时简化了许多。船分青龙、黄龙、白龙、黑龙 等,船身、船上的罗伞旌旗等装饰,以及划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都要求同色。 湖北、湖南等地的龙舟短则7丈多,长则11丈余,划动时有如游龙戏水。福建
俗也十分盛行。 【划龙舟】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竞渡前 一般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携幼,并抬着龙头, 先到屈子庙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遗像。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 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 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 龙舟竞渡(故宫博物院藏) 用作竞渡的龙舟,其形制因时因地而不同。旧时西湖上的龙舟,长约四五丈, 头尾高翘,彩画成龙形。船首有龙头太子和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 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剑、戟等“十八般兵器”和各式旗帜。中舱分 上下两层,中舱下层敲锣打鼓,旁坐水手划船。船尾树蜈蚣旗。又如,苏州的龙 舟分成各色,四角遍插旌旗,迎风招展,舱中鼓乐笙箫,粗细间作。两旁有划手 16人,船头立篙师一人,执长篙,称挡头。船头亭上,选面端貌正的儿童,装扮 成台阁故事,称“龙头太子”。船尾高丈余,牵系彩绳,由擅长嬉水的小儿表演 “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杨妃春睡”等节目。 今天用来竞渡的龙船,已比旧时简化了许多。船分青龙、黄龙、白龙、黑龙 等,船身、船上的罗伞旌旗等装饰,以及划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都要求同色。 湖北、湖南等地的龙舟短则7丈多,长则11丈余,划动时有如游龙戏水。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