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用蓝色或黑色笔答题 2.沉着冷静认真作答 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展示(2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菜畦(q)炫耀(xuan)绽放(zhan)忍俊不禁(jin) B恣睢(su)绮丽(qi) 蜿蜒(wain) 潜移默化( qlan) C.亘古(gen)追溯(shuo)惺忪(xing)繁花嫩叶(nen) D氛围en)木讷ne)契合(qi) 祸不单行(huo)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员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 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 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 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 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C.我们坚信,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D.只要增加投入,就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4.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④,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子曰:“其恕乎! ⑥唐诗意蕴丰富、深刻,我们在吟诗时,常常能感受到诗人所抒发的心志。从杜甫《望岳》 的诗句中,我们领略了诗人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青海省 2012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4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1.用蓝色或黑色笔答题 2.沉着冷静认真作答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展示(25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2 分) A.菜畦(qí) 炫耀(xuàn) 绽放(zhàn) 忍俊不禁(jìn) B.恣睢(suī) 绮丽(qí) 蜿蜒(wān) 潜移默化(qián) C.亘古(gèn) 追溯(shuò) 惺忪(xīng) 繁花嫩叶(nèn) D.氛围(fēn) 木讷(nè) 契合(qì) 祸不单行(huò)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员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 财力令其他甲 B 球队望其项背。 B.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 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 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 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 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B.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C.我们坚信,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D.只要增加投入,就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4.按要求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 ②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 ④ ,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子曰:“其恕乎! , ” ⑥唐诗意蕴丰富、深刻,我们在吟诗时,常常能感受到诗人所抒发的心志。从杜甫《望岳》 “ , ”的诗句中,我们领略了诗人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从李白《行路难》“ 的诗句中,我们感慨于诗人即使遭遇人生的挫折 仍乐观自信的积极人生态度 5.将下面的简讯概括成一句话消息。(不超过加20字)(2分)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变化,北方 地区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水利部相关负 责人介绍:“北方部分流域水资源已从周期性短缺转变成绝对性短缺。”这位负责人说,“我 国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比20年前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 其中海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 6.观察下面这幅图,按要求答题。(4分) 1 成长不能无“输” CERSPCom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30字以内 我的表述: ②图画一定触动了你心灵的感悟,请选择某方面,谈谈你的感悟。(20字以内) 我的感悟 7.根据所给词语创设情境,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3分) 不可名状落英缤纷冥思遐想 、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6分)
从李白《行路难》“ , ”的诗句中,我们感慨于诗人即使遭遇人生的挫折 仍乐观自信的积极人生态度。 5.将下面的简讯概括成—句话消息。(不超过加20字)(2分)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变化,北方 地区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水利部相关负 责人介绍:“北方部分流域水资源已从周期性短缺转变成绝对性短缺。”这位负责人说,“我 国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比20年前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 其中海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 6. 观察下面这幅图,按要求答题。(4分)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30 字以内) 我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画一定触动了你心灵的感悟,请选择某方面,谈谈你的感悟。(20 字以内)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根据所给词语创设情境,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不少于 50 字)(3 分) 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 冥思遐想 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6 分)
古代常用的交通工具有马、船、车等,在古代诗歌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反映古代交通的语句。 8请你找出能体现古代常用交通工具“马”、“船”、“车”的诗句各一句。(不能与下面提供的例 句重复)(3分) 9根据以下诗句,围绕“从古诗看古代交通状况”这一主题写下两点探究成果。(提示:交通 工具、交通设施、出行观念、交通道路、民间通信等)(2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10你认为反映出古代交通的诗歌内容以什么方面居多?(1分) 三、古诗文阅读能力展示(1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1-12问题(3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囻。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等修辞手法。(1分) 1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7题。(13分)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 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古代常用的交通工具有马、船、车等,在古代诗歌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反映古代交通的语句。 8.请你找出能体现古代常用交通工具“马”、“船”、“车”的诗句各一句。(不能与下面提供的例 句重复)(3 分) 9.根据以下诗句,围绕“从古诗看古代交通状况”这一主题写下两点探究成果。(提示:交通 工具、交通设施、出行观念、交通道路、民间通信等)(2 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 陆游《游山西村》 10.你认为反映出古代交通的诗歌内容以什么方面居多?(1 分) 三、古诗文阅读能力展示(16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1-12问题(3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1 分) 1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7题。(13分)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 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3.“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 (2分) 去;A.距离B.离开C.除掉,去掉 (1)去国怀乡()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委而去之() (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14.下面句子中的“以”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扶苏以数谏故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6.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的特点是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的特点 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 出 和 的语气语调。(2分) 17.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 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运用对偶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 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3分) (1)范仲淹 (2)欧阳修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阅读就是阅世》,完成18-22题。(13分) 阅读就是阅世 ①1978年,我16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所 以,类如浮土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为我 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 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 的滋养。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 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难以言说。 ②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去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3.“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 ) (2 分) 去; 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1)去国怀乡( )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3)委而去之( ) (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14.下面句子中的“以”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扶苏以数谏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6. 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的特点是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的特点 是 ; 如 果 请 你 朗 读 第 二 、 三 两 段 文 字 , 应 注 意 分 别 读 出 和 的语气语调。(2 分) 17.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 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运用对偶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 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 7 个字)(3 分) (1)范仲淹 。 (2)欧阳修 。 四.现代文阅读(共 23 分) (一)阅读《阅读就是阅世》,完成 18—22 题。(13 分) 阅读就是阅世 ①1978 年,我 16 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 。所 以, 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为我 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 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 的滋养。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 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难以言说。 ②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去
几千字,就问:写一些这样的文字,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这样,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 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的安 排呀 ③其实,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 照面,与自己交谈。这一点,他们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吗?特别是,当他们的阅读通常不再及此 并因这种不及,不再认为经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时候。 ④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许多孩子除了在中学文学课上读过一些经典(通常是快读速 读),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视读书为探 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但孩子们只拿书作消遣;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 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但他们把与书交谈的时光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于是,这些现象所 表明的认知的肤浅,已经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而这种贫薄与匮乏,又必定 会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 ⑤但我们也不能失去希望。应该相信,总有一个时刻,人们得安静下来,为人生的意义而 恼。总有一天,人们得重新认识读书与人生的意义,并由衷地体会到,若自己内心没有的东 西,谁都不可能颁赐给你 ⑥契合着个人的经历,最近曾再读但丁,《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说:“就在我们人 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许多像我这 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神曲》本 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 ⑦很朴素的道理,因为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作者汪涌豪,有删改) 18.文章第③段有一句话具体解说了“阅读就是阅世”,请把这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19.作者开篇举自己年轻时阅读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20.作者在第④段说“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精读本段,写出“令人担忧”的结果所指代 的具体内容。(2分) 21.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结合“读书可以改变人”这句话,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任选一句)(2分) (1)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 (2)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几千字,就问:写一些这样的文字,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这样,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 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 的安 排呀。 ③其实,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 照面,与自己交谈。这一点,他们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吗?特别是,当他们的阅读通常不再及此 , 并因这种不及,不再认为经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时候。 ④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许多孩子除了在中学文学课上读过一些经典(通 常是快读速 读 ),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视读 书为探 险 ,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但孩子们只拿书作消遣;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 籍,有如和过去 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但他们把与书交谈的时光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于是,这些 现象所 表明的认知的肤浅,已经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而这种贫薄与匮乏,又必定 会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 ⑤但我们也不能失去希望。应该相信,总有一个时刻,人们得安静下来,为人生的意义而 苦 恼。总有一天,人们得重新认识读书与人生的意义,并由衷地体会到,若自己内心没有的东 西 ,谁都不可能颁赐给你。 ⑥契合着个人的经历,最近曾再读但丁,《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说:“就在我们人 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许多像我这 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神曲》 本 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 ⑦很朴素的道理,因为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作者汪涌豪,有删改) 18.文章第③段有一句话具体解说了“阅读就是阅世”,请把这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19.作者开篇举自己年轻时阅读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 分) 20.作者在第④段说“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精读本段,写出“令人担忧”的结果所指代 的具体内容。(2 分) 21.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 结合“读书可以改变人”这句话,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任选一句)(2 分) (1)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 (2)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