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 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海水増养殖区环境质量基本能满足海水増养殖 活动的功能要求。 陆源污染物排放对近岸局部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80 条主要监测的入海河流中,监测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河流占 比61.3%。赤潮发现次数较去年有所增加,累计影响面积减少,共发 现赤潮41次,累计影响面积约2288平方千米。绿潮最大覆盖面积比 去年减少58%‰。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问题依然存在
2 2017 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 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基本能满足海水增养殖 活动的功能要求。 陆源污染物排放对近岸局部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80 条主要监测的入海河流中,监测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河流占 比 61.3%。赤潮发现次数较去年有所增加,累计影响面积减少,共发 现赤潮 41 次,累计影响面积约 2288 平方千米。绿潮最大覆盖面积比 去年减少 58%。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问题依然存在
2017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 2海洋环境状况 21海水 海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7年夏季、秋季开展了东海区全海域*海水质量监测;冬季、 春季开展了东海区近岸海域海水质量监测。监测指标包括pH、溶解 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等。 东海区海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近岸以外海水基本符合第一类海 水水质标准;夏季和秋季,近岸以外海域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的海域面积分别是8131平方千米和8590平方千米。 近岸局部海域污染较为严重。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东海区 近岸优良海域面积分别是38307、56476、70458和45691平方千米 占近岸海域的比例分别为32%、47%、59%和38%;劣于第四类海水 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是37130、32267、22760和36351平方千米, 占近岸海域的比例分别为31%、27%、19%和31%,主要分布在江苏 近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近岸及三沙湾、闽江口、厦门港等近岸 海域。超标因子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局部海域化学需氧量、 溶解氧、石油类和重金属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全海域包括近岸海域和近岸以外海域。 近岸海域指《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确定的海域范围。 优良海域:根据《水十条》要求,优良海域即为海水水质符合第一类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
3 2017 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 2 海洋环境状况 2.1 海水 海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7年夏季、秋季开展了东海区全海域海水质量监测;冬季、 春季开展了东海区近岸海域†海水质量监测。监测指标包括pH、溶解 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等。 东海区海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近岸以外海水基本符合第一类海 水水质标准;夏季和秋季,近岸以外海域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的海域面积分别是8131平方千米和8590平方千米。 近岸局部海域污染较为严重。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东海区 近岸优良海域‡面积分别是38307、56476、70458和45691平方千米, 占近岸海域的比例分别为32%、47%、59%和38%;劣于第四类海水 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是37130、32267、22760和36351平方千米, 占近岸海域的比例分别为31%、27%、19%和31%,主要分布在江苏 近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近岸及三沙湾、闽江口、厦门港等近岸 海域。超标因子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局部海域化学需氧量、 溶解氧、石油类和重金属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全海域包括近岸海域和近岸以外海域。 †近岸海域指《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确定的海域范围。 ‡优良海域:根据《水十条》要求,优良海域即为海水水质符合第一类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
2017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 ■劣于第四类海域面积 ■第四类水质海域面积 ■第三类水质海域面积 第二类水质海域面积 面10 积⌒万平方千米 2012年 2013年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2年~2017年夏季东海区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 与去年夏季相比,东海区全海域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劣于第四 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减少6%、6%和5%;符合第四类的海 域面积增加21% 与2012年~2016年夏季平均值相比,东海区全海域符合第三类、 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减少14%、4%和 30%;符合第二类的海域面积增加13%‰
4 2017 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 2012年~2017年夏季东海区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 与去年夏季相比,东海区全海域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劣于第四 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减少6%、6%和5%;符合第四类的海 域面积增加21%。 与2012年~2016年夏季平均值相比,东海区全海域符合第三类、 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减少14%、4%和 30%;符合第二类的海域面积增加13%。 0 2 4 6 8 10 12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面 积 ( 万 平 方 千 米 ) 劣于第四类海域面积 第四类水质海域面积 第三类水质海域面积 第二类水质海域面积
2017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 2017年东海区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平方千米) 季节 水质等级 近岸海域近岸以外海域 全海域 第二类水质 25906 第三类水质 22458 冬季 第四类水质 21105 劣四类水质 37130 合计 106599 第二类水质 17230 //////// /////// 第三类水质 15689 春季 第四类水质 14567 劣四类水质 32267 合计 79753 第二类水质 24345 6629 30974 第三类水质 12491 1296 13787 夏季 第四类水质 13291 13346 劣四类水质 22760 151 22911 合计 72887 8131 81018 第二类水质 27497 7641 35138 第三类水质 17779 646 18425 秋季 第四类水质 19178 19256 劣四类水质 36351 36576 合计 100805 8590 109395 注:“P代表未开展监测 5
5 2017 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 2017年东海区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各类海域面积(平方千米) 季节 水质等级 近岸海域 近岸以外海域 全海域 冬季 第二类水质 25906 / / 第三类水质 22458 / / 第四类水质 21105 / / 劣四类水质 37130 / / 合计 106599 / / 春季 第二类水质 17230 / / 第三类水质 15689 / / 第四类水质 14567 / / 劣四类水质 32267 / / 合计 79753 / / 夏季 第二类水质 24345 6629 30974 第三类水质 12491 1296 13787 第四类水质 13291 55 13346 劣四类水质 22760 151 22911 合计 72887 8131 81018 秋季 第二类水质 27497 7641 35138 第三类水质 17779 646 18425 第四类水质 19178 78 19256 劣四类水质 36351 225 36576 合计 100805 8590 109395 注:“/”代表未开展监测
2017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 山省 冬季 春季 江省 江忍省 安省 要省 断江省 江四省 福尾 台湾省 一: 一: 山东省 山东省 夏季 秋季 江怎省 江怎省 安省 安省 福尾 一求地与 2017年东海区海域水质等级分布状况
6 2017 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 2017年东海区海域水质等级分布状况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