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作业 表1平时作业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分值 观测古 90-100分 80-89分 70-79分60-69分 <60分 按时完成:有 缺1次作业 作业完成情况 按时成,军正时宗成 (权重0.2) 逻辑性,格式 补交 未交或者以 规范 理清晰 条理清晰 知识点整理 全面 不全面 不全丽 不全面 全而 缺少要点 缺少要点 (权座0.4) 详细扩充 缺少要点 字数太少 字数太少 目标3 基本能应 没有应用 知识点应用 果堂授课 授课基本原 课基本 应用混 原理和基 (权重0.4) 和基本概念分州理和基本概 理和基考 概念模 本概含分 析问题。 念分析问题。极念分析 析问题。 问题。 2.研讨课成绩 名各小组应针对选题和指导老师进行至少1次面对面沟通,按照老师要求进行查阅 文献、总结归纳。对老师给予的资料进行学习、理解选愿的意义和研究进展。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希望了解的向 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重视。 表2研讨课考核与评价标准 占 果程目标 考察点 90-100分 80-89分 0-79分 60-69分 % 汇报pmt制汇报pt制汇报ppt制作 汇报ppt 汇报ppt制作较 作 10作清晰、关作清斯、不 较清晰、较关 美观 清晰、不关观 格式符合规格式符合规 格式不符合 格式不符合规 汇报内容 范、内容充范、内容望 规范、条理和 范、内容不够充 和Word文 70实、参考资充实,参著 内容较完整 目标2 定。参者文献小 件内容 料大于10文献大于8 参考文献大 于4篇 于6篇 汇报陈述清汇报陈述清 汇报陈述较 汇报陈述不够清 晰、回答问晰、回答何 清晰、回答问 汇报答 20 所、回答问题观 题观点正确题主要观点 题现点有错 点有错误 且清晰 正确且消晰 湿 3.考试成绩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进一步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情况:了解 34
34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作业 表 1 平时作业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分值 观测点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60~69 分 <60 分 目标 3 作业完成情况 (权重 0.2) 按时完成;有 逻辑性,格式 规范 按时完成;条 理清晰 延时完成; 条理清晰 补交 缺1次作业 未交或者以 上 知识点整理 (权重 0.4) 全面 详细扩充 全面 不全面 缺少要点 不全面 缺少要点 字数太少 不全面 缺少要点 字数太少 知识点应用 (权重 0.4) 灵活应用课堂 授课基本原理 和基本概念分 析问题。 能应用课堂 授课基本原 理和基本概 念分析问题。 基本能应 用课堂授 课基本原 理和基本 概念分析 问题。 没有应用 课堂授课 原理和基 本概念分 析问题。 应用混淆、 概念模糊 2.研讨课成绩 各小组应针对选题和指导老师进行至少 1 次面对面沟通,按照老师要求进行查阅 文献、总结归纳。对老师给予的资料进行学习、理解选题的意义和研究进展。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希望了解的问 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重视。 表2 研讨课考核与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察点 占 比 %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60~69 分 目标 2 汇报 ppt 制 作 10 汇报 ppt 制 作清晰、美 观 汇报 ppt 制 作清晰、不 美观 汇报 ppt 制作 较清晰、较美 观 汇报 ppt 制作较 清晰、不美观 汇报内容 和 Word 文 件内容 70 格式符合规 范、内容充 实、参考资 料大于 10 篇 格式符合规 范、内容较 充实,参考 文献大于 8 篇 格式不符合 规范、条理和 内容较完整, 参考文献大 于 6 篇 格式不符合规 范、内容不够充 实,参考文献小 于 4 篇 汇报答辩 20 汇报陈述清 晰、回答问 题观点正确 且清晰 汇报陈述清 晰、回答问 题主要观点 正确且清晰 汇报陈述较 清晰、回答问 题观点有错 误 汇报陈述不够清 晰、回答问题观 点有错误 3. 考试成绩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进一步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情况;了解
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针对考核过程中未掌握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加以引导强调. 表3期末考试考核与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架程目杨 考核内容 占比 (%】 ≥54分 ≥48分 236分 <36分 微生物细跑结构与功能 微生物的纯培养技 掌握基才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用 的概念、术 对部分的概念 基本草握相) 烤毒 语和原理 和术语理解错 对误程基本 框念和术语, 目标1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能够灵活 识,对知识的 内容掌据未 对所学内容基 微生物的营养 应用所兰 本举握 应用理解不全 达到要求。 微生物的代陶 知识进 面。 微生物生态 分析间思 食品微生物分类和鉴定 35
35 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针对考核过程中未掌握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加以引导强调。 表 3 期末考试考核与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占比 (%) 评价标准 ≥54 分 ≥48分 ≥36分 <36 分 目标 1 微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 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病毒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生态 食品微生物分类和鉴定 60 掌握基本 的概念、术 语和原理; 能够灵活 应用所学 知识进行 分析问题。 基本掌握相关 概念和术语, 对所学内容基 本掌握。 对部分的概念 和术语理解错 误,对知识的 应用理解不全 面。 对课程基本 内容掌握未 达到要求
2.4课程1806104《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误程名称 英文名称:Food Experiment 课程号 1806104 学分 学时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32 32 0 0 开课学院 食品学院 开课学期 4 课程负责人 汪立平 适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及要求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和生物化学 二、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主要讲授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及检验要求、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实用技术、食品微 生物学检验实验技术、食品微生物学应用实验技术,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的染色制片技术 微生物的观察,微生物的接种培养技术,微生物的数量测定及生理代谢试验,微生物菌种分离、 诱变育种及菌种保藏技术,微生物卫生检验以及酿造食品微生物学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This course mainly covers the preparation and inspection requirements of microbiology experiments,basic practical techniques,inspec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e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f food microbiology.It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microbial staining technology, ,microbial inoculation and cuture technology, physiologica metabolism test,microbial,mutation and strain preservation. microbial hygiene inspection and brewing food microbiology technology.the aim of this course is toimprove your skills in master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operational techniques related to food microbiology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能够基于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科学原理,根据实验方案来构建实验系统 安全开展试验,正确采集和整理数据。(支撑目标4.3) 课程目标2:能够利用数据分析软件等信息工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解释, 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解决食品安全与质量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合理有效的结论。(支撑目 标4.4) 36
36 2.4 课程 1806104《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英文名称:Food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课程号 1806104 学分 1 学时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32 32 0 0 开课学院 食品学院 开课学期 4 课程负责人 汪立平 适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及要求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和生物化学 二、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主要讲授微生物学实验准备及检验要求、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实用技术、食品微 生物学检验实验技术、食品微生物学应用实验技术,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的染色制片技术, 微生物的观察,微生物的接种培养技术,微生物的数量测定及生理代谢试验,微生物菌种分离、 诱变育种及菌种保藏技术,微生物卫生检验以及酿造食品微生物学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This course mainly covers the preparation and inspection requirements of microbiology experiments, basic practical techniques, inspec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e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f food microbiology. It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microbial staining technology, microbial visualization, microbial inoculation and culture technology, microbial enumeration and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test, microbial strain isolation, mutation and strain preservation, microbial hygiene inspection and brewing food microbiology technology. the aim of this course is to improve your skills in master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operational techniques related to food microbiology.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能够基于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科学原理,根据实验方案来构建实验系统, 安全开展试验,正确采集和整理数据。(支撑目标 4.3) 课程目标 2:能够利用数据分析软件等信息工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解释, 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解决食品安全与质量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合理有效的结论。 (支撑目 标 4.4)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4.3能够基于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科学原 4.研究:基于食品质量与安全风险分析、 理,根据实验方案来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开 检测与控制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针对食品 展试验,正确采集和整理数据。 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解 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 结论, 4.4能够利用数据分析软件等信息工具,对 4.研究:基于食品质量与安全风险分析 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解释,并通过信 检测与控制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针对食品 息综合得到解决食品安全与质量相关复杂工 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额 程问题的合理有效的结论。 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 结论。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实验(含上机)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 号 实验名称 实验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时 项目类型课程目标 显微镜的使 1制条涂片 掌捏细南涂片和染3 验证 课程目标1 用:细菌的简2染色 色的基本技术。 单染色 3镜检 思政融入点:诺贝 1 尔获得者及中国微 生物科学家克服困 在、不懈探索科学 故事 细菌的革兰 1制冬涂片 1了解革兰氏染色3 验证 课程目标1、 氏染色 2染色 的机理 3镜检 2握革兰氏染色 的方法 酵母菌大小 1目镜测微计的标 1学习接目测微计 3 验证 课程目标1、 与数量测定 定 的校正方法 3 2测量菌体大小 2掌提用显微测微 3保养 计测量微生物细无 大小的方法 4 放线菌形态 插片观察法 1观察放线菌的基3 验证 课程目标1、 37
37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4.3 能够基于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科学原 理,根据实验方案来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开 展试验,正确采集和整理数据。 4. 研究:基于食品质量与安全风险分析、 检测与控制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针对食品 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解 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 结论。 2 4.4 能够利用数据分析软件等信息工具,对 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解释,并通过信 息综合得到解决食品安全与质量相关复杂工 程问题的合理有效的结论。 4. 研究:基于食品质量与安全风险分析、 检测与控制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针对食品 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解 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 结论。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实验(含上机)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 号 实验名称 实验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学时 项目类型 课程目标 1 显微镜的使 用;细菌的简 单染色 1 制备涂片 2 染色 3 镜检 思政融入点:诺贝 尔获得者及中国微 生物科学家克服困 难、不懈探索科学 故事 掌握细菌涂片和染 色的基本技术。 3 验证 课程目标 1 2 细菌的革兰 氏染色 1 制备涂片 2 染色 3 镜检 1 了解革兰氏染色 的机理 2 掌握革兰氏染色 的方法 3 验证 课程目标 1、 2 3 酵母菌大小 与数量测定 1 目镜测微计的标 定 2 测量菌体大小 3 保养 1 学习接目测微计 的校正方法 2 掌握用显微测微 计测量微生物细胞 大小的方法 3 验证 课程目标 1、 2 4 放线菌形态 插片观察法 1 观察放线菌的基 3 验证 课程目标 1
观 本形态特征 2童据观黎放线菌 形态的几种培养与 制片方法 霉菌形态观 青莓观察 】学会制备霉菌标 13 验证 课程日标1、 曲霉观察 本的方法 根霉观察 2观察霉菌形态 思政酸入点:中国 “创造”世界首例单 条染色体真核细胞 培养基的配 1计算 1了解配制培养基3 验证 课程目标1、 制及灭菌 2称量 的一般程序,掌损 3溶解 配制、分装培养基 4调节pH值 的方法 5溶解琼脂 2章握高压蒸汽灭 6过滤 菌的原理及操作技 7分装 8加寒 9包扎 10灭菌 11保存 微生物的接 1斜而接种 1掌操几种常用的3 设计 课程目标1、 种分离技术 2液体接种 微生物接种方法 2 3穿刺接种 2建立无菌操作的 4平板接种 概念,掌握无菌操 作的基本环节 3观黎不同接种方 法微生物茵落形态 细菌生理生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 掌挥基本的生理生 73 设计 8 课程目标1 化反应实验 化反应操作技能 菌落总数的 1取样、稀释及培 1学习并掌握细菌 综合 课程目标1 测定 养 的分离和活菌计数 2南落计数 的基本方法和原用 3菌落计数的报告 2了解菌落总数测 方 定在对被检样品进 38
38 观察 本形态特征 2 掌握观察放线菌 形态的几种培养与 制片方法 2 5 霉菌形态观 察 青霉观察 曲霉观察 根霉观察 思政融入点:中国 “创造”世界首例单 条染色体真核细胞 1 学会制备霉菌标 本的方法 2 观察霉菌形态 3 验证 课程目标 1、 2 6 培养基的配 制及灭菌 1 计算 2 称量 3 溶解 4 调节 pH 值 5 溶解琼脂 6 过滤 7 分装 8 加塞 9 包扎 10 灭菌 11 保存 1 了解配制培养基 的一般程序,掌握 配制、分装培养基 的方法 2 掌握高压蒸汽灭 菌的原理及操作技 术 3 验证 课程目标 1、 2 7 微生物的接 种分离技术 1 斜面接种 2 液体接种 3 穿刺接种 4 平板接种 1 掌握几种常用的 微生物接种方法 2 建立无菌操作的 概念,掌握无菌操 作的基本环节 3 观察不同接种方 法微生物菌落形态 3 设计 课程目标 1、 2 8 细菌生理生 化反应实验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 掌握基本的生理生 化反应操作技能 3 设计 课程目标 1 9 菌落总数的 测定 1 取样、稀释及培 养 2 菌落计数 3 菌落计数的报告 方法 1 学习并掌握细菌 的分离和活菌计数 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 了解菌落总数测 定在对被检样品进 3 综合 课程目标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