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框架结构的基本周期计算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首先要确定结构的基本周期。 对于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由于它的侧移容易计算, 故一般采用能量法计算基本周期;对于高层钢筋混凝土 框架,可采用顶点位移法计算结构基本周期。此外,也 可用经验公式计算,选用时应注意其适用范围。 1、能量法 T=2yT G,△; ◆2、顶点位移法 71=10VrVⅦln 2021/220 结构抗震设计
2021/2/20 结构抗震设计 二、框架结构的基本周期计算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首先要确定结构的基本周期。 对于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由于它的侧移容易计算, 故一般采用能量法计算基本周期;对于高层钢筋混凝土 框架,可采用顶点位移法计算结构基本周期。此外,也 可用经验公式计算,选用时应注意其适用范围。 1、能量法 2、顶点位移法 = = = n i i i n i i i T G G T 1 1 2 1 2 T 7 T uT 1. 1 =
三、框架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4◆对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 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可按底部剪力法计算 F FEk(1-5n) GH △F=0 式中符号同前。 2021/220 结构抗震设计
2021/2/20 结构抗震设计 三、框架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对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 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可按底部剪力法计算: 式中符号同前。 n n Ek n Ek n j j j i i i Ek eq F F F G H G H F F G = = − = = (1 ) 1 1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的计算(△F)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 ◆当结构基本周期较长,特征周期T较小时,由于高 阶振型的影响增大,且主要影响在结构上部,按质点 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式计算时,结构顶部的地 震剪力偏小,故须按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进行调 整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 T。(s) T>1.4T T1≤14T g ≤0.350.08T+0.07 03-~0.550098T+001 >0.55 0.08T002 2021/220 结构抗震设计
2021/2/20 结构抗震设计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的计算( △Fn )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 当结构基本周期较长,特征周期Tg较小时,由于高 阶振型的影响增大,且主要影响在结构上部,按质点i 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式计算时,结构顶部的地 震剪力偏小,故须按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进行调 整。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 Tg (s) T1>1.4Tg T1 ≤1.4Tg ≤ 0.35 0.08 T1+0.07 0 < 0.3~0.55 0.08 T1+0.01 0 > 0.55 0.08 T1—0.02 0
§6-5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多层框架是高次超静定结构,如果按精确方法用手 工计算它的内力和位移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此,目前在工程结构计算中,通常采用近似的分析方 法,常用的近似方法有:在水平荷载下的反弯点法和D 值法,以及在竖向荷载下的弯矩二次分配法。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反弯点 法和D值法) 二、重力荷载下框架内力的计算(弯矩二次分配法) 三、控制截面及其内力不利组合 2021/220 结构抗震设计
2021/2/20 结构抗震设计 §6-5 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多层框架是高次超静定结构,如果按精确方法用手 工计算它的内力和位移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此,目前在工程结构计算中,通常采用近似的分析方 法,常用的近似方法有:在水平荷载下的反弯点法和D 值法,以及在竖向荷载下的弯矩二次分配法。 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反弯点 法和D值法) 二、重力荷载下框架内力的计算(弯矩二次分配法) 三、控制截面及其内力不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