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法 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集信息效率高 类型:结构式问卷与非结构式问卷; 发送分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结构: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便 于电脑分析)、实施记录、结束语等 设计原则:目的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非歧义性原则; 咔暗示性原则
•问卷法 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集信息效率高 类型:结构式问卷与非结构式问卷; 发送分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结构: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便 于电脑分析)、实施记录、结束语等 设计原则:目的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非歧义性原则; 非暗示性原则
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和沃尔特为代表) 1.社会学习论简述 2.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 3.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社会交换论(霍曼斯为代表) 符号互动论 1.代表人物:早期代表布鲁默、库恩等;现代代表戈夫曼 基本假设: ①个体对事物的行动以该事物对个体的意义为基础; ②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事物本身 ③个体可通过主观解释对事物赋以意义或修改其意义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和沃尔特为代表) 1. 社会学习论简述 2. 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 3. 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二. 社会交换论(霍曼斯为代表) 三. 符号互动论 1. 代表人物:早期代表布鲁默、库恩等;现代代表戈夫曼。 2. 基本假设: ①个体对事物的行动以该事物对个体的意义为基础; ②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事物本身; ③个体可通过主观解释对事物赋以意义或修改其意义
四.社会认知论及场论 1.代表人物:勒温、海德、谢里夫、阿什等 2.社会认知论的基本假设:人是不被动地面对世界, 而是积极主动地为世界创造意义或赋予意义。这 种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解释对个体的社会行为 有重大影响 3.场论的基本概念 心理生活空间: 力:驱动力、限制力、诱发力、需求力、非人格力 紧张与冲突:
四.社会认知论及场论 1.代表人物:勒温、海德、谢里夫、阿什等 2.社会认知论的基本假设:人是不被动地面对世界, 而是积极主动地为世界创造意义或赋予意义。这 种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解释对个体的社会行为 有重大影响。 3.场论的基本概念 心理生活空间: 力:驱动力、限制力、诱发力、需求力、非人格力 紧张与冲突:
五.精神分析论 早期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为代表) 意识与无意识 力必多 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生本能与死本能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沙利文、霍妮、弗罗姆、埃里克森 2.霍妮的“文化因素”论:强调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对 人格 的影响 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五.精神分析论 • 早期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为代表) 意识与无意识 力必多 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生本能与死本能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 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沙利文、霍妮、弗罗姆、埃里克森 2.霍妮的“文化因素”论:强调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对 人格 的影响 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社会化 社会化概述 1.社会化的定义 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 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与文化所公认的行为 方式,称为社会化( Socialization)。社会化是 个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 逐步内化的过程 简单地说,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 过程;或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学习过程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 社会化 一.社会化概述 1. 社会化的定义 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 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与文化所公认的行为 方式,称为社会化(Socialization)。社会化是一 个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 逐步内化的过程。 简单地说,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 过程;或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