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恫吓灬唬负荷(枪实弹伺候/伺机而动干劲/旅强敌 B.纰漏蚍蜉露骨/出头露面对峙侍才傲物蜿蜒/剜肉补疮 C.积淀靛蓝掣肘/擘肌分理行头/行家里手箴言/三缄其口 D.停泊/湖泊杋杼燬毁家纾难悖谬/雨绸缪朔风/探本溯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渔船水蒸汽日臻完善纨绔习气B.坐镇掉书袋孤掌难鸣殛鲧用禹 C.誉写挖墙脚韬光养晦和言悦色D.腰斩紧箍咒祸起萧墙奖腋后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纯粹制度理性来看,公车改革不应留漏洞,不能给既得利益者钻空子。问 题是,绝对完善的制度从来不是一挥而就的 B.目前很多电视台明年的剧排都已经排满,如何“消化”协调这些广告,寻找 种利益平衡是电视台目前的当务之急 C.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上,2500多名科学家决 定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逐出行星行列。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至此尘埃落 定,太阳系只剩下八大行星 D.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主意。专家提醒 环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 团采取了货品下架等措施,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次出现呢? B.好像一夜之间的事情,因劳动力配置不当以及内陆地区实行鼓励创造就业的 措施,引发了广东省的“用工荒”现象的产生。 C.“女人坊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收录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 建等五位女作家。作品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 思考 D.《京华时报》爆出新闻,称已拍摄过半的长篇音乐电视剧《幽兰操》,是姜 文最想要出演的人物。该说法被质疑为炒作并引发网友的强烈不满,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翻译的是不需要的垃圾,翻译再多有什么意义?至于 翻译强国’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定、谁来评?都说不准。” B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高一资 行业(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査,巩固 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C.细细的秋雨一一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一一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D.“春季高考也玩穿越!”今年的春季高考作文以《回到.》为题,对此,走出 考场的考生们互相交流心得:回到童年,回到过去,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修建军
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共 36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恫吓/吓唬 负荷/荷枪实弹 伺候/伺机而动 干劲/劲旅强敌 B. 纰漏/蚍蜉 露骨/出头露面 对峙/恃才傲物 蜿蜒/剜肉补疮 C. 积淀/靛蓝 掣肘/擘肌分理 行头/行家里手 箴言/三缄其口 D. 停泊/湖泊 机杼/毁家纾难 悖谬/未雨绸缪 朔风/探本溯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渔船 水蒸汽 日臻完善 纨绔习气 B.坐镇 掉书袋 孤掌难鸣 殛鲧用禹 C.誉写 挖墙脚 韬光养晦 和言悦色 D.腰斩 紧箍咒 祸起萧墙 奖腋后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纯粹制度理性来看,公车改革不应留漏洞,不能给既得利益者钻空子。问 题是,绝对完善的制度从来不是一挥而就的。 B.目前很多电视台明年的剧排都已经排满,如何“消化”协调这些广告,寻找 一种利益平衡是电视台目前的当务之急 C.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 26 届大会上,2500 多名科学家决 定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逐出行星行列。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至此尘埃落 定,太阳系只剩下八大行星。 D.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主意。专家提醒, 环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 团采取了货品下架等措施,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次出现呢? B.好像一夜之间的事情,因劳动力配置不当以及内陆地区实行鼓励创造就业的 措施,引发了广东省的“用工荒”现象的产生。 C.“女人坊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收录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 建等五位女作家。作品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 思考。 D.《京华时报》爆出新闻,称已拍摄过半的长篇音乐电视剧《幽兰操》,是姜 文最想要出演的人物。该说法被质疑为炒作并引发网友的强烈不满。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翻译的是不需要的垃圾,翻译再多有什么意义?至于 ‘翻译强国’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定、谁来评?都说不准。” B.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高一资” 行业(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巩固 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C. 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D.“春季高考也玩穿越!”今年的春季高考作文以《回到……》为题,对此,走出 考场的考生们互相交流心得:回到童年,回到过去,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修建军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 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 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 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 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 的中国哲学智慧。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 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 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 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 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攀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 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 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 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 化的不竭源泉。 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 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采,中国逐步形 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 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 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 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 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 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 悖论之中。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 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 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 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既 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明,又要面对高新科技浪潮的冲击和急剧 动荡的世界局势。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 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诸如: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 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一些糟粕成分;要自觉吸收外来 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 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原载2011.12.30《光明日报》,有删节) 6.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 末年的书籍中早有记载。 B.“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 了“和而不同”的观点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 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 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 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 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 的中国哲学智慧。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 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 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 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 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攀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 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 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 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 化的不竭源泉。 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 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采,中国逐步形 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 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 16 世纪末叶 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 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 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 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 悖论之中。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 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 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 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既 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明,又要面对高新科技浪潮的冲击和急剧 动荡的世界局势。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 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诸如: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 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一些糟粕成分;要自觉吸收外来 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 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原载 2011.12.30《光明日报》,有删节) 6.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 末年的书籍中早有记载。 B.“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 了“和而不同”的观点
C.“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 “和”与“同”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D。“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同”就是 不顾事物之间的差异一刀切的要求统一。 7.下列不属于“和而不同”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A.孔子复周礼,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周礼”,而是对“礼”的内涵不断的充实 发展 B.战国中后期以来的儒家学说存在着“驳杂不纯”的特征,时隐时现的有着其 他诸予学说的影子 C.中国的“儒…‘道”文化之外,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形成三教鼎立乃至 融合的局面。 D.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交锋中实现交融, 内容更加丰富。 8.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同时它又不排斥其他学说的存在,形成 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B.“和而不同”既表现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上,也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 文化的态度上。 C.在全球化时代,“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对如何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让自 身的发展融入到全球的发展与文明之中很重要 D.“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又要 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我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家贫)狭。嗜学,善《诗》《春 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 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 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 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 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 “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 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 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 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 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 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 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 昭陵
C.“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 “和”与“同”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D。“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_;“同”就是 不顾事 物之间的差异一刀切的要求统一。 7.下列不属于“和而不同”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 A.孔子复周礼,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周礼”,而是对“礼”的内涵不断的充实 发展。 B.战国中后期以来的儒家学说存在着“驳杂不纯”的特征,时隐时现的有着其 他诸予学说的影子。 C.中国的“儒…‘道”文化之外,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形成三教鼎立乃至 融合的局面。 D.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交锋中实现交融, 内容更加丰富。 8.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同时它又不排斥其他学说的存在,形成 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B.“和而不同”既表现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上,也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 文化的态度上。 C.在全球化时代,“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对如何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让自 身的发展融入到全球的发展与文明之中很重要; D.“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又要 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我。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 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 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 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 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 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 “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 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 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 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 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 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 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 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除:官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乃去,客密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今以钟磬置水中 C.岑文本谓所亲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之顾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 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 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 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 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 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 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分)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4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 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 (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分) (1)子曰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节选自《新唐书》)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除:官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周乃去,客密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今以钟磬置水中 C.岑文本谓所亲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之顾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 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 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 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 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 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 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 分)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4 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 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 分) (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 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 分) (1)子曰:“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三杯两盏淡酒, !(李清照《声声慢》) (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腾王阁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 五、(12分) 16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 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 精确度髙、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 型星际“指南针”。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序号是(4分) 我们楼前有清塘数亩。 ①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来源学优高考网 ②他的那一句“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 ③有池塘的地方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 ④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太多太多了。 ⑤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 ⑥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 18.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写给某大学自主招生办公室的自荐信(节选),其中有四 处表述不得体,请指出序号并改正。 ①我玩命儿地学习,每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②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方面 均有建树,③曾获市“五四”征文大赛一等奖,并取得过校运动会400米第一名 的骄人成绩。④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⑤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 子 序号 修改内容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X(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抚摸乡村 韩卫贤 沿着一片南瓜或牵牛花的走向,很容易触痛乡村浅显的心事。一页柴扉, 段炊烟,一记清秀的鸟鸣,一波暗绿的凉意.….抚摸乡村我时常滑落于时光的臂 膀,被童谣的唢呐和游戏簇拥着,缠绵着。记忆是一个繁体的汉字,抹掉一层斑 驳的灰尘,闪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光芒,盘根错节,却淋漓尽致。童年的乡村是抒 情的,大段大段的情节被我们剪裁成梦的衣裳。在我奔忙的思绪里,古远的乡村 更接近于乡村的本意,更具有纯粹的具象。她是那样的透明,像一支夏天的冰棒
(2)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三杯两盏淡酒, !(李清照《声声慢》) (4)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王勃《腾王阁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诗经·采薇》) 五、(12 分) 16.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 4 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 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 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 型星际“指南针”。 。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序号是(4 分) 我们楼前有清塘数亩。 。 ①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来源:学优高考网] ②他的那一句“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 ③有池塘的地方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 ④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太多太多了。 ⑤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 ⑥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 18.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写给某大学自主招生办公室的自荐信(节选),其中有四 处表述不得体,请指出序号并改正。 ①我玩命儿地学习,每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②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方面 均有建树,③曾获市“五四”征文大赛一等奖,并取得过校运动会 400 米第一名 的骄人成绩。④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⑤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 子。 序号 修改内容 六、(18 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9~22 题。 抚摸乡村 韩卫贤 沿着一片南瓜或牵牛花的走向,很容易触痛乡村浅显的心事。一页柴扉,一 段炊烟,一记清秀的鸟鸣,一波暗绿的凉意……抚摸乡村我时常滑落于时光的臂 膀,被童谣的唢呐和游戏簇拥着,缠绵着。记忆是一个繁体的汉字,抹掉一层斑 驳的灰尘,闪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光芒,盘根错节,却淋漓尽致。童年的乡村是抒 情的,大段大段的情节被我们剪裁成梦的衣裳。在我奔忙的思绪里,古远的乡村 更接近于乡村的本意,更具有纯粹的具象。她是那样的透明,像一支夏天的冰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