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其左手握骨匕,左肱骨下置石斧,表明其生前是氏族中的武 士。山西绛县新石器时代墓葬遗址发现的一名死者,头部中箭,石 镞射穿其鼻骨。宝鸡北首岭的仰韶文化墓地,编号为M1?的墓葬, 死者为一成年男子,双膝随葬成束的骨镞,表明他生前为氏族 武士,骨架缺头,在头颅位置放一件带黑色符号的双耳尖底陶器, 下衬皮毛和木板,用以代替头。在大汶口文化的墓葬中发现有 随葬品丰盛,使却没有尸骨的墓葬,墓主很可能是战死而未归者。 云南元谋大墩了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八座墓葬的死者都曾遭乱箭射 中,编号为M3的墓葬中的一青年男子的胸腹部存有多枚石镞, 头部的右颧骨和下体的尾椎骨各有··枚石镞射入骨质内。残杀俘 虏的现象在这个时期也多有所见。陕西长安客省比龙山文化遗址 发现6个灰坑中有凌乱的人骨架,放置极不整齐,有一个灰坑中 同放3具人架和两具兽架。河北邯郸涧沟龙山文化遗址有一个径 约1.8米,深约0.6米的圆形葬坑,在一层红烧土下有10具人架, 毫无秩序地叠压一起,有的头骨上有被砍砸的痕迹。另有一个圆 形葬坑埋人架5具,放置凌乱,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呈挣扎状。同 一遗址的一个烧灶周围有4个人头骨,其上有明显的砍伤和剥头 皮的痕迹。龙山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乱葬坑,与氏族墓地正常埋葬 者的情况形成显明对比。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址中的贵族墓葬往往 随葬有斧钺之类的武器,以示其勇武。当时人们对于英雄的崇拜 也是对于战争的一种颂场。 城市的出现对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最初的城市 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近年在湖南省澧其车溪乡发现有属于屈 家岭文化中期的城址,这座城址大体呈圆形,面积约7.65万平方 米,由夯土城墙、护城河以及东、南、北三座城门和城西南部的 夯土台基等部分组成,城墙现存最高处达3米以上。属河南龙 山文化的王城岗城址由东西并列的两座略呈方形的小城组成,宜 积约2万平方米。显E方形的平粮台城址、面积约5方平方米。后 ·77*
岗城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属于山东龙山文化的城子崖城址, 略呈方形,面积约18万平方米。略呈方形的边线王城址,面积约 4.4万平方米。这些城市集中在河南龙山文化与东龙山文化分 布区并非偶然,因为这里生产比较发达、地域平坦而便于交易,物 质财富和知识文化比较集中,具备了城市形成的条件。作为一种 人为的使于人们生活居住的环境,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地区各种活 动的中心,。它不仪为国家的出现创造出了条件,而且使人们的眼 光从本氏族投向更大的范围。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缕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我国上古文明 初期发展阶段的夏商西周在出现于历史舞台上的时候,远古先民 已经在相长的历史时期里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在社会结构 和社:会文化观念方面,原始时代的创造对于文明时代国家的出现 都具有直接的意义。恩格斯对于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迈进,行 -一个著名的论述。他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高峻的墙壁 并非无故:它」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 经耸入文明H时代了。”①如果说夏商两周是我国上古时代的辉煌大 厦,那么,我国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远古光民,就是这大 厦最初的奠基者。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历史地位 在上古时代相当艰苦困难的条件下,社会人们所创造的文化 能够得以保存并且发展壮大,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就世界 历史的范围看,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历史一脉相承,其间不仅没 有断,而H三代的文化渐次延续而屡创辉煌。这不能不说是世 界历史发展中的·个奇迹。这一点可以作为我们所阐述的夏阁西 周的历史地位这个问题的第…方面。 站在文明代门监:的禹是夏朝的奠基者。从禹子启开始,夏 ·12·
朝正式建立。夏朝共历四五百年的时间,在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 前17世纪之间。《史记·夏本纪》集解引《汲冢纪年》说夏朝 “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所谓“无王”,指夏朝初期太 康失国以后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东夷族的羿、寒浞先后 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太康弟仲康的孙子少康时,夏王才恢复了 统治。曾经见到过《汲冢纪年》材料的晋朝人束皙说“夏年多 殷”(《晋书·束皙传》),认为夏朝比殷朝的年数更多。他可能是 把尧舜的时间都算在了夏朝之内,也可能只把盘庚迁殷以后至纣 上的时间算作殷朝年数。无论如何,在我国文明时代的开始阶段, 夏朝都是历时长久的~个重要时期。继夏而起的商朝是由子姓的 商族所建立的。商的祖先契与舜禹的时代约略同时,可见商也是 一个相当古老的部落。'商在早期是活动在黄河下游北方广大地区 的部落,时常进行迁徙,到了成汤时期,商族活动在今冀南、豫 北一带。大约在前17世纪成汤在众多方国部落的支持下灭掉夏 朝,建立了商朝。按照《史记》的记载,商朝共传十七世,三上 一-王。商朝的攫灭是前11世纪的事情。《史记·殷本纪》索隐引 《汲家纪年》说商朝“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与商朝的实际情况当 相距不远。商朝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从成汤灭夏到盘庚迁殷 以前为第一阶段,称为早商时期;盘庚迁殷之后至商朝灭:,为 第二阶段,称为晚商时期。早商时期殷都屡迁,商朝都邑先后有 毫、嚣、相、庇、奄等。盘庚继位以后把都邑从奄迁徙至殷。这 以后,商的都邑还可能有过小范围内的移动,也可能出现过两都 并存的局而,但大体说来,基本上还是以殷为都邑的。《史记·殷 本纪》正义概括《纪年》的说法,认为“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 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其说大致可信。和子姓的商族-样,姬 姓的周族也有相当古老的历史。周的始祖弃是舜禹时代的人,曾 被舜任命为后稷。在部落首领公刘的吋期,周族居于戎狄之间,公 刘率族众迁徙至豳。公刘以后九传至公亶父,周族又从豳迁徙到 ·13·
岐山下的周原。这以后周族才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周文王的时期 曾经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二”(《论语·泰伯》)的兴盛局面,受 到多数方国部落的拥护,从而为武王伐纣灭商奠定了基础。大约 在前11世纪,周武王率众灭掉商朝,成为周朝的开国之君。周朝 以平王东迁为分界划分成西周与东周。东周包括春秋、战国两个 阶段,社会历史进入了迅速变革的时期。周代能够自成体系、稳 固发展的历史时期还是西周。从周武王开始,西周王朝共历十二 世,十三王,此外,在武无之后周公曾经摄政称王一个时期,在 厉王末年有长达14年的“共和”时期。西周的灭亡在前771年, 前后延续了两个多世纪的时间。 我国的上古文明自夏朝起就有了相当迅猛的形势。从世界范 围看,在前21世纪到前11世纪,即我国的夏朝和商朝时期,堪 称文明古国可以与夏、商匹敌的为数甚少,仅有尼罗河流域的埃 及、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印度河流域和克里特岛的一些城邦国家, 在这个时期以后,我国的周朝把夏、商的古代文明继续推向兴盛。 传统文化不仅得以延续,而且有更高水平的发展,可是与夏、商 同时期的文明古国却由于种种原因而陷于衰落和灭亡。我国的夏、 商时代正值埃及的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新王国结束后,埃及就 陷入分裂局面,利比亚人占据其北方地区,努比亚人则进入其南 方,致使埃及文胡处于衰竭的境地。此后,埃及还曾并入波斯帝 国的版图。随着国家的覆灭,古埃及的文字也逐渐被人们遗忘,终 于成了一种死文字。作为两河流域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古巴比伦王 国的建立与我国商朝开国的时间约略相当,但它延续仅两个多世 纪即告终结,于前1595年被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灭掉。此后, 巴比伦文化就再没有什么进展,作为古巴比伦文明象征的刻有汉 漠拉比王法典的玄武岩石柱也被入侵的埃及人作为战利品带回埃 及古都苏撒,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被称 为哈巴拉文化,其兴盛的时期和我国夏朝约略相当,可是在前18 ·14
世纪左右却被入侵的雅利安人毁灭.此后哈巴拉文化即湮没无闻, 直到本世纪20年代才通过考古发掘而为世人所知。就古代文明发 展水平来看,各个地区都有自已的优势和辉煌业迹,都作出了杰 出贡献,然前在连续发展方面我国的古代文明却独占鳌头。史实 表明,越是古代的文明,越是比较脆弱,容易在风雨飘摇的时候 颠模其航船。然而,夏商西周的文明不仅达到了很高水平,足可 与世界上的其它文明古国相媲美,而且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即 使在西周以后文明的进程也没有中断过。这种情况表明我国夏商 西周时期所创造的古代文明其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夏商西周的历史地位的第二个方面是对于我国古代社会发展 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复朝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商朝的统治者每以夏的覆亡为历 史的鉴戒。汤臣仲虺曾经说:“我闻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 帝式是恶,用丧〔厥)师。⑤认为夏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夏王矫 亚天命而虐待民众,引起上帝憎恶,故而丧师灭国。周朝统治者 每以夏为自己的正宗,周人屡称自己为“有夏”。《尚书·君奭》载 著名政治家周公的话谓“椎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尚书·立 政》记载周公分析周何以能够灭商的问题,谓上天“乃怦我有夏, 式商受命”。周人以夏自称表明姬周族与夏族关系密切,甚至可能 原为夏族分支,所以才对夏表示十分尊敬。《尚书·召诰》载周公 之语谓“我不可不监子有夏”,认为夏朝“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 命”,强调周朝统治者必须汲取夏朝覆灭的教训,才能够长治久安。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许多制度、礼仪、文化等对 于后世都有深远影响。孔子对于夏礼很感兴趣,曾说“夏礼,吾 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论语·八佾》),.以自己懂得许多夏礼为 荣耀。相传夏的开国君主夏后启曾经“舞九韶”,对于以“韶”命 名的乐舞,孔子十分欣赏,认为它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夏朝的历法称为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