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山里人到了水乡,在一棵 大树下闲坐,见地上有个菱角,抬 起来吃了,觉得味道很甜。他便爬 上大树,一枝一枝地找。找了半天, 个也找不着。他十分奇怪,说: “这么大棵树,难道就只生这么 个
有个山里人到了水乡,在一棵 大树下闲坐,见地上有个菱角,抬 起来吃了,觉得味道很甜。他便爬 上大树,一枝一枝地找。找了半天, 一个也找不着。他十分奇怪,说: “这么大棵树,难道就只生这么一 个
菱角的号 秦牧
秦 牧
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 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 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 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 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 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 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 作品和美学论著。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 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 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 《语休采英》
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 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 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 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 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 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 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 作品和美学论著。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 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 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 《语休采英》
秦牧(1919--1992)著有散文集《秦牧杂文》、《星下集》 《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艺海拾贝》等,《古战 场春晓》、《土地》、《潮汐和船》、《花城》、《社稷坛抒情》 等篇是他的代表作。 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 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 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 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知 识丰富、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 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从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见 闻侃侃谈起,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 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 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 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 ,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秦牧散文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 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
秦牧(1919--1992 )著有散文集《秦牧杂文》、《星下集》、 《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艺海拾贝》等,《古战 场春晓》、《土 地》、《潮汐和船》、《花城》、《社稷坛抒情》 等篇是他的代表作。 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 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 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 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知 识丰富、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 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从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见 闻侃侃谈起,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 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 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 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 ,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秦牧散文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 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