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送别类意象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 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 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 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 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 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 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 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 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 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 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 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 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 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 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 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 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 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 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 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 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 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 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 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 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
(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 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 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 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 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 人罢远征?
(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 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 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 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 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 人罢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