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ND 、苏联“电影眼睛”与英国“纪录电影 动” 1、吉加维尔托夫 “电影眼睛”—为“纪录真实”构 筑电影语言 2、格里尔逊 纪录片教父”一搭建“真实”的 社会影响力
二、苏联“电影眼睛”与英国“纪录电影运 动” 1、吉加·维尔托夫 “电影眼睛”—— 为“纪录真实”构 筑电影语言 2、格里尔逊 “纪录片教父”— 搭建 “真实” 的 社会影响力
吉加·维尔托夫 SOUND 1896年1月2日生于一个钱属波兰 1929年创作《(持摄像机的人)字 1954年2月12日去世 电影 苏联电影理论家 为 眼 1922年5月创办《电影真理搬》 真实 《带摄影机的人》把“电影眼睛”理论用电影独有的语言形式表达 出来,其先锋视角即便在今天也少有超越。1964年,24个国家的评论 家一致认定,“《带摄影机的人》是20世纪20年代最好的纪录片” 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对纪录片的贡献在于: 1、他强调了电影摄影机反映现实的重要,强调一种“无剧本、无布景、 无演员、无台词”的纪录片观念 2、他提出的“将现实组合成有意义的震撼”为纪录电影探索了一套充 满震撼力的语言手法
吉加·维尔托夫 1896年1月2日生于一个俄属波兰家庭 1954年2月12日去世 苏联电影理论家 1922年5月创办《电影真理报》 1929年创作《持摄像机的人》 《带摄影机的人》把“电影眼睛”理论用电影独有的语言形式表达 出来,其先锋视角即便在今天也少有超越。1964 年,24 个国家的评论 家一致认定,“《带摄影机的人》是 20 世纪 20 年代最好的纪录片” 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对纪录片的贡献在于: 1、他强调了电影摄影机反映现实的重要,强调一种“无剧本、无布景、 无演员、无台词”的纪录片观念。 2、他提出的“将现实组合成有意义的震撼”为纪录电影探索了一套充 满震撼力的语言手法
格里尔逊 SOUND 1898年4月26日生于苏格兰迪恩斯顿 1972年2月19日卒于巴斯 电影制片人、导演、理论家“纪录片教父”一 英国纪录片运动创始人#“真实” 1927年创作《漂网渔船》社会影响力的 1926年他论述弗拉哈迪的影片《摩阿拿》时,首先使用“ documentary 这个名词。1932年格里尔逊发表《纪录电影的首要原则》,确立了纪录片的 几个要素:(1)纪录片是取材于真实事件、人物和环境的非虚构故事;(2) 普通人在真实背景中演出他们自己的生活;(3)捕捉原发性自然动作和生 动的语言变化。 他以社会学家而不是以美学家的眼光来谈论电影对公众的影响。纪录片应 该具有的强烈的目的性和鲜明的社会现实功能,宣称:“我将电影看作一个 讲坛,而将它用作一个宣传员。”“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 格里尔逊 • 1898年4月26日生于苏格兰迪恩斯顿 • 1972年2 月19日卒于巴斯 • 电影制片人、导演、理论家 • 英国纪录片运动创始人 • 1927年创作《漂网渔船》 1926年他论述弗拉哈迪的影片《摩阿拿》时,首先使用“documentary ” 这个名词。1932 年格里尔逊发表《纪录电影的首要原则》,确立了纪录片的 几个要素:(1)纪录片是取材于真实事件、人物和环境的非虚构故事;(2) 普通人在真实背景中演出他们自己的生活;(3)捕捉原发性自然动作和生 动的语言变化。 他以社会学家而不是以美学家的眼光来谈论电影对公众的影响。纪录片应 该具有的强烈的目的性和鲜明的社会现实功能,宣称:“我将电影看作一个 讲坛,而将它用作一个宣传员。”“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SOUND 实用主义纪录片 1、洛伦茨 形象化的文献”纽约“电影——摄影联盟”提出 《破坏平原的犁》《河流》《纽伦堡审判》等 2、里芬施塔尔 以制作渲染纳粹权势的纪录片而知名 《意志的凯旋》,《柏林奥运会》 3、尤里斯伊文思 战时纪录片—用“在场”凸显“真实”的力量
三、实用主义纪录片 1、洛伦茨 “形象化的文献” 纽约“电影——摄影联盟”提出 《破坏平原的犁》《河流》《纽伦堡审判》等 2、里芬施塔尔 以制作渲染纳粹权势的纪录片而知名 《意志的凯旋》,《柏林奥运会》。 3、尤里斯·伊文思 战时纪录片——用“在场”凸显“真实”的力量
元里斯·伊文思(1898~1989) SOUND 荷兰电影导演。 1927年创办荷兰第一个电影俱乐部。 哪里烧我就到哪里去感我感故事片的想 置身手世界的大事件 力赶不上纪录片的 真实搜 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如纪录比利时煤矿工人大 罢工的《博里纳奇矿区》、反映西班牙战争的《西班牙的土地》、表现中国抗 日战争的《四万万人民》和纪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你的敌人:日本》 等。战后,在苏联、波兰、巴西、中国、法国、意大利、马里、古巴、越南 等国拍摄了大量纪录片,如《世界青年联欢节》、《激流之歌》、《五支歌》、 《塞纳河》(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奖)、《天空、土地》、《愚公移山》 等。由于他在世界各地拍片,故有“飞行的荷兰人之称。1955年获得世界和 平奖金,1978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授予他荣誉博士称号,1986年又获法国荣誉 军团勋章
尤里斯·伊文思(1898~1989) 荷兰电影导演。 1927年创办荷兰第一个电影俱乐部。 “哪里燃烧我就到哪里去,我总是 置身于世界的大事件中 ” 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如纪录比利时煤矿工人大 罢工的《博里纳奇矿区》、反映西班牙战争的《西班牙的土地》、表现中国抗 日战争的《四万万人民》和纪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你的敌人:日本》 等 。战后,在苏联、波兰、巴西、中国、法国、意大利、马里 、古巴、越南 等国拍摄了大量纪录片,如《世界青年联欢节》、《激流之歌》、《五支歌》、 《塞纳河》(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奖)、《天空、土地》、《愚公移山》 等。由于他在世界各地拍片,故有“飞行的荷兰人”之称。1955年获得世界和 平奖金,1978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授予他荣誉博士称号 ,1986年又获法国荣誉 军团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