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微生物2.微生物造成的问题问题:二沉池中泥水的分离问题原因:污泥絮体结构不正常不凝聚;微小絮体;起泡沫;污泥膨胀絮微结构<75um:球形、密实、较易破裂(絮体形成菌体(丝状菌)宏结构:大而不规则,抗剪切能力较强
6 2. 微生物造成的问题 絮 体 微结构<75μm:球形、密实、较易破裂(絮体形成菌) 宏结构:大而不规则,抗剪切能力较强(丝状菌) 第一节 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微生物 问题:二沉池中泥水的分离问题 原因:污泥絮体结构不正常 不凝聚;微小絮体;起泡沫;污泥膨胀
第一节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微生物①不絮凝(微结构絮体)原因:>絮体本身不稳定而碎裂(DO低、pH低、污泥负荷过低)>过度曝气,剪切力过大而被切成碎块②微小絮体原因:曝气过度:长泥龄(>5~6d);低有机负荷③起泡沫由诺卡氏丝状菌的异样增殖引起,曝气产生的气泡进入丝状菌群体中,浮在水面上,形成泡沫或一层浮渣原因:高温(>18℃):高负荷:长泥龄(利于丝状菌生长)
7 ③起泡沫 由诺卡氏丝状菌的异样增殖引起,曝气产生的气泡进入丝状 菌群体中,浮在水面上,形成泡沫或一层浮渣。 原因:高温(>18℃);高负荷;长泥龄(利于丝状菌生长) ①不絮凝(微结构絮体) 原因:➢ 絮体本身不稳定而碎裂(DO低、pH低、污泥负荷过低) ➢ 过度曝气,剪切力过大而被切成碎块 ②微小絮体 原因:曝气过度;长泥龄(>5~6 d);低有机负荷 第一节 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微生物
第一节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微生物④污泥膨胀一由丝状菌的异常增殖引起污泥结构松散,沉降性能恶化,随水漂浮,溢出池外的异常现象。理想的絮体:丝状菌与絮体形成菌保持平衡膨胀絮体:丝状菌从絮体中伸出,形成絮体网(搭桥)心细菌沿丝状菌凝聚,形成细长絮体25种丝状菌原因:低DO,污泥负荷低,营养不足(比例失调),低pH(丝状菌适宜pH为4.5~6.5,菌胶团为6~8)
8 ④污泥膨胀—由丝状菌的异常增殖引起 污泥结构松散,沉降性能恶化,随水漂浮,溢出池外的异 常现象。 理想的絮体:丝状菌与絮体形成菌保持平衡 膨胀絮体:❖丝状菌从絮体中伸出,形成絮体网(搭桥) ❖细菌沿丝状菌凝聚,形成细长絮体 原因:低DO,污泥负荷低,营养不足(比例失调),低pH (丝状菌适宜pH为4.5~6.5,菌胶团为6~8) 25种丝状菌 第一节 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微生物
污泥膨胀现象
9 污泥膨胀现象
第一节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微生物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控制污泥负荷:0.2~0.45kg/(kg?d)>控制营养比例:BOD:N:P=100:5:1,P不足时有利于丝状菌的竞争>控制DO比例:>2mg/L>加氧化剂(Cl2、H,O2、O3):有选择性地控制丝状微生物>投加混凝剂:改善污泥的絮凝注意:1.不出现丝状细菌时有时也会出现污泥膨胀。游离细菌产生菌胶团时会产生此现象菌胶团膨胀原因:大量胞外多聚物(ECP)(extra-cellularpolymer)2.在二沉池中因为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也会引起污泥膨胀10
10 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 ➢ 控制污泥负荷:0.2~0.45 kg/(kg•d) ➢ 控制营养比例:BOD:N:P=100:5:1,P不足时有利于 丝状菌的竞争 ➢ 控制DO比例:>2 mg/L ➢ 加氧化剂(Cl2、H2O2、O3 ):有选择性地控制丝状微生物 ➢ 投加混凝剂:改善污泥的絮凝 注意:1. 不出现丝状细菌时有时也会出现污泥膨胀。 游离细菌产生菌胶团时会产生此现象 菌胶团膨胀 原因:大量胞外多聚物(ECP)(extra-cellular polymer) 2. 在二沉池中因为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也会引起污泥膨胀 第一节 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