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方面:①HBV DNA是HBV存在最直接的依据;②HBV DNA是HBV复制的标 志;③HBV DNA是患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④对血清学标志起补充诊断作用:a. HBeAg(-)/抗HBe(+)乙型肝炎(前C区变异);b.HBsAg(-)乙型肝炎(S区变异);c 低水平感染,如单项抗HBc(+)乙型肝炎。 治疗方面:①作为用药指征,HBV DNA是决定是否用抗病毒药的重要因素;②用于 疗效预测,一般情况下,HBV DNA低滴度(载量)的患者,抗病毒药的疗效较好;用于 疗效评估,HBV DNA是目前判断乙肝抗病毒药物疗效最敏感的指标 2.答案要点 ()基本病变:肝细胞变性: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肝细胞坏死:点状坏死,灶状坏 死,碎屑状坏死,桥接坏死,融合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 (包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 炎症活动度(G) 纤维化程度(S) 级汇管区及周围 小叶 期纤维化程度 0无炎症 无炎症 0 无 1汇管区炎症 变性及少数点、灶状坏死灶1汇管区、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 2轻度碎屑状坏死 点、灶状坏死或嗜酸性小体2汇管区纤维间隔形成,保留小叶 3 中度碎屑状坏死 融合坏死或见桥接坏死 3小叶结构亲乱,无肝硬化 4重度碎屑状坏死桥接坏死范围广,多小叶坏死4早期肝硬化 (3)预测意义:G2S2(第二级第二期)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低于G2S2效果欠佳: 高于G2S2不适合抗病毒治疗
6 诊断方面:①HBV DNA 是 HBV 存在最直接的依据;②HBV DNA 是 HBV 复制的标 志;③HBV DNA 是患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④对血清学标志起补充诊断作用:a. HBeAg(﹣)/ 抗 HBe(﹢)乙型肝炎(前 C 区变异);b. HBsAg(﹣)乙型肝炎(S 区变异);c. 低水平感染,如单项抗 HBc(﹢)乙型肝炎。 治疗方面:①作为用药指征,HBV DNA 是决定是否用抗病毒药的重要因素;②用于 疗效预测,一般情况下,HBV DNA 低滴度(载量)的患者,抗病毒药的疗效较好;用于 疗效评估,HBV DNA 是目前判断乙肝抗病毒药物疗效最敏感的指标。 2. 答案要点 ⑴ 基本病变:肝细胞变性: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肝细胞坏死:点状坏死,灶状坏 死,碎屑状坏死,桥接坏死,融合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 ⑵ 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 炎症活动度(G) 纤维化程度(S) 级 汇管区及周围 小叶 期 纤维化程度 0 无炎症 无炎症 0 无 1 汇管区炎症 变性及少数点、灶状坏死灶 1 汇管区、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 2 轻度碎屑状坏死 点、灶状坏死或嗜酸性小体 2 汇管区纤维间隔形成,保留小叶 3 中度碎屑状坏死 融合坏死或见桥接坏死 3 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 4 重度碎屑状坏死 桥接坏死范围广,多小叶坏死 4 早期肝硬化 ⑶ 预测意义:G2S2(第二级第二期)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低于 G2S2 效果欠佳; 高于 G2S2 不适合抗病毒治疗
3.答案要点@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μmolL;②肝脏进行性缩小、 肝臭;③出血倾向,PTA低于40%;④腹水、中毒性鼓肠;⑤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肝性 脑病):有定时、定向障碍,计算能力下降,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嗜睡等。早期肝昏 迷可出现扑翼样震颤:⑥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血尿素氨升高等。 4.答案要点典型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分为三个期。①黄疸前期:持续约5~ 7天。表现为畏寒、发热、疲乏及全身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减退、厌油、恶心 呕吐、腹胀、腹痛和腹泻等。本期未出现尿黄。此期已可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转氨 酶的升高;②黄疸期:可持续2~6周。黄疽逐渐加深,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巩膜和皮肤 黄染,约2周到达高峰,而黄疸前期的症状好转。部分病人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搔痒 心动过缓等肝内阻塞性黄疸的表现。体检常见肝大,质地软,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人 有轻度脾大;③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肝脾大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5.答案要点①干扰素能抑制HBV DNA的复制,使用的指征为:HBV在活动性复 制中;肝炎处于活动期,但胆红素水平应在正常范围;HBV DNA血清定量水平较低。用 法:500万U/次,隔天肌注一次,疗程半年至一年;②核苷类药物能较好抑制HBV DNA 复制,目前常用拉米夫定(lamivudine)。用法:l00mg/次,每天一次,疗程至少-年。 拉米夫定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间 隔1~2个月)复查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③中草药山豆根制剂,如肝炎灵注射液,4m/ 天,3~6个月为一疗程。 6.答案要点①强调卧床休息。静脉点滴葡萄糖,补充维生素C、K1。可静脉输注 人血清蛋白、新鲜人血浆等。注意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止和纠正低血钾;②促进肝细 胞再生:可选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工疗法等;③并对症防治: .防治出血:输入新鲜血浆或凝血因子复合物以补充凝血因子;使用泵离子抑制剂,如奥 美拉唑,或H2受体药物,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预防消化道出血。使用止血药物;消
7 3. 答案要点 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 171μmol/L;②肝脏进行性缩小、 肝臭;③出血倾向,PTA 低于 40%;④腹水、中毒性鼓肠;⑤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肝性 脑病): 有定时、定向障碍,计算能力下降,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嗜睡等。早期肝昏 迷可出现扑翼样震颤;⑥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血尿素氮升高等。 4. 答案要点 典型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分为三个期。①黄疸前期:持续约 5~ 7 天。表现为畏寒、发热、疲乏及全身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减退、厌油、恶心、 呕吐、腹胀、腹痛和腹泻等。本期未出现尿黄。此期已可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转氨 酶的升高;②黄疸期:可持续 2~6 周。黄疸逐渐加深,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巩膜和皮肤 黄染,约 2 周到达高峰,而黄疸前期的症状好转。部分病人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搔痒、 心动过缓等肝内阻塞性黄疸的表现。体检常见肝大,质地软,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人 有轻度脾大;③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肝脾大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5. 答案要点 ①干扰素能抑制 HBV DNA 的复制,使用的指征为:HBV 在活动性复 制中;肝炎处于活动期,但胆红素水平应在正常范围;HBV DNA 血清定量水平较低。用 法:500 万 U/次,隔天肌注一次,疗程半年至一年;②核苷类药物能较好抑制 HBV DNA 复制,目前常用拉米夫定(lamivudine)。用法:100mg/次,每天一次,疗程至少一年。 拉米夫定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间 隔 1~2 个月)复查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③中草药山豆根制剂,如肝炎灵注射液,4ml/ 天,3~6 个月为一疗程。 6. 答案要点 ①强调卧床休息。静脉点滴葡萄糖,补充维生素 C、K1。可静脉输注 人血清蛋白、新鲜人血浆等。注意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止和纠正低血钾;②促进肝细 胞再生:可选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疗法等;③并对症防治: a.防治出血:输入新鲜血浆或凝血因子复合物以补充凝血因子;使用泵离子抑制剂,如奥 美拉唑,或H2受体药物,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预防消化道出血。使用止血药物;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