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三首
杜牧诗三首
走进作者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 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祖父 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 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 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 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 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 施展抱负
走进作者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 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祖父 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 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 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 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 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 施展抱负
脉史诗鉴赏步骤: A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 忧天下——明世) D、写作技巧?
咏史诗鉴赏步骤: ▪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 忧天下——明世) ▪ D、写作技巧?
学司《题乌江亭》(15分钟) 、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 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分钟) —一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因为只 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 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 “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学习《题乌江亭》(15分钟) ▪ 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 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分钟) ——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 ▪——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 因为只 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 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 “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2、作者议论的依据是什么?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 知” 3、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为 什么会千古流传?(3分钟)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诗人对历 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 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借古抒怀。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 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 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2、 作者议论的依据是什么? 3、 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为 什么会千古流传?(3分钟)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 知”。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诗人对历 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 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借古抒怀。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 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 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